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高考语文阅读专项12 语言文字运用之综合语段(一)(解析版)
高考语文阅读专项12 语言文字运用之综合语段(一)(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3页大小:31.3 K上传日期:2023-11-09 08:49浏览次数:433U1 侵权/举报

专项12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语段(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中国乡土小说是中国新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小说中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文体重镇。如果从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算起,中国乡土小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与之________的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也有百年的发展历史。百年来,伴随着中国乡土小说的萌生、发展、繁盛、蜕变、断裂、复归到再度新变的复杂而曲折的历史演进,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也历经了初创、中兴、转向、畸变、复兴、繁荣、分流与深化的复杂而曲折的________过程。在百年沧桑岁月中,中国乡土小说得到了几代批评家和学者的长期关注与深入研究,有关的研究论文和著作真可谓________。但遗憾的是,中国百年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研究与关注,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开垦这片学术荒地,(     ),正是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之研究的中心任务与目的。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之研究,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即要明确乡土小说之所指,________确定研究之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在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中,先后出现了“乡土文学”“农村小说”等概念。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鲁迅和茅盾对“乡土文学”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乡土文学”成为批评界普遍使用的概念。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形影不离   递嬗   汗牛充栋   继而 B.寸步不离   交替   卷帙浩繁   因而C.形影不离   交替   卷帙浩繁   继而 D.寸步不离   递嬗   汗牛充栋   因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研究与关注,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B.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与研究,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C.中国百年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与研究,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D.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百年来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研究与关注,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辨识其学术价值,推进其发展,总结其经验得失B.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总结其经验得失,推进其发展,辨识其学术价值C.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辨识其学术价值,总结其经验得失,推进其发展D.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总结其经验得失,辨识其学术价值,推进其发展【答案】1.A2.B3.D【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寸步不离”,形容相隔距离很近,一步也不离开,一般用于形容人;“形影不离”,如影随形,经常在一起,强调事物或人的关系紧密。语境是形容“中国乡土小说”与“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之间紧密的关系,对象是事物,应使用“形影不离”。第二空,“递嬗”,依次更替,逐步演变,强调次序及演变,后一事物多从前一事物变化而来;“交替”,接替,后者替代前者,更突出不同事物的轮替,前后事物之间未必存在嬗变、演化关系。由“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也历经初创、中兴、转向、畸变、复兴、繁荣、分流与深化的复杂而曲折的过程”可知,这是强调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历经的演变过程,存在先后的演化顺序,应使用“递嬗”。第三空,“汗牛充栋”,是古代形容藏书很多的成语;“恒河沙数”,数量很多,强调无法计数。语境是形容“有关研究论文和著作”,这是书籍著作,应使用“汗牛充栋”。第四空,“从而”,连词,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表达前后相承,后面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语境“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确定研究之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中由“明确研究对象与范围”到“确定研究之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存在目的关系,应使用“从而”。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中国百年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研究与关注,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区域”,第一个问题,“中国百年乡土小说”语序不当,从文中来看,“中国乡土小说”是文中反复出现的概念,而时间词“百年”是修饰“中国乡土小说”的,所以应该改为“百年中国乡土小说”,定语排序规则,先时间再地点或者领属,排除CD两项;第二个问题,“研究与关注”语序不当,一般来说,应该是“关注”在前,“研究”在后,应改为“关注与研究”,更符合认知逻辑,排除AD两项。故选B。3.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分析四个选项可知,“总结其经验得失”“辨识其学术价值”“推进其发展”三个分句形成先后承接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换言之,有“总结其经验得失”,方能“辨识其学术价值”;也只有“总结其经验得失”“辨识其学术价值”,方能“推进其发展”,这样就可以排除ABC三项。故选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了解乡土文化、认同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更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走向世界。乡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散落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农业遗迹等。据统计,目前我国15个项目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和非遗保护体系。依托这些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创造了世界上的文明奇迹。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日渐兴起,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的旅游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如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       无独有偶       心驰神往       如日中天B.博大精深       无独有偶       趋之若鹜       蓬勃兴起C.源远流长       独一无二       心驰神往       蓬勃兴起D.博大精深       独一无二       趋之若鹜       如日中天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乡土文化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B.……成为塑造“新集体生活”最重要也最急需的一种规则。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D.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走向世界的中国乡村文化非常自信B.中国乡村文化走向世界非常自信C.非常自信的中国乡村文化D.中国乡村文化非常自信地走向世界【答案】4.C5.B6.D【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博大精深:意思是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其形容对象多为某某内容。语境中指乡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填“源远流长”。第二空,无独有偶:意思是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含贬义,坏事成双。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语境中形容文明奇迹,用“独一无二”。第三空,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趋之若鹜:意思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贬义词,指不正当名利。语境中说“旅游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应该是“心驰神往”。第四空,蓬勃兴起:意思是事物繁荣茂盛。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中形容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用“蓬勃兴起”。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乡土文化热”的引号作用为特定称谓。A.强调;B.引用+特定称谓;C.反语否定讽刺;D.引用。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补写的能力。结合后语境“如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分析,语句主体对象为“中国乡村文化”,置于句首起强调突出作用,AB突出“自信”,与后文“纷纷走出国门”表意照应不周,C项属于偏正短语,中心词“中国乡村文化”与后语境中“等乡土工艺品”“等乡土民间”重复,语法上结构混乱成分赘余。故选D。(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中国人素来就有______、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传统习惯。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现实。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多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自然村已下降到270万座。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______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近年来,古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遭到毁坏。合村并居后,人们会迁居新房,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房子即使没有被拆除,也可能落得无人理会的下场,______自然毁坏。另外,一些古村落里的原住民迁走后,老房子虽然还在,但会失去“灵魂”。合村并居与保护乡土文脉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广泛存在的一个文化______。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安之若素       残砖断瓦       从而       悖论B.安之若素       残垣断壁       进而       谬论C.安土重迁       残砖断瓦       进而       悖论D.安土重迁       残垣断壁       从而       谬论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拥有360多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自然村已下降到270万座。B.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自然村已下降到270万座。C.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多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自然村已下降到270万座。D.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自然村已下降到270万座。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灵魂”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B.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C.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D.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答案】7.C8.D9.A【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文段表达的是不愿搬走的意思,所以,“安土重迁”符合语境。残砖断瓦:破烂的砖瓦。残垣断壁: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横线前用“几片”修饰,因此,“残砖断瓦”符合语境。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步。从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