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高考语文阅读专项12 语言文字运用之综合语段(一)(原卷版)
高考语文阅读专项12 语言文字运用之综合语段(一)(原卷版)
格式:docx页数:7页大小:21.6 K上传日期:2023-11-09 08:49浏览次数:304U1 侵权/举报

专项12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语段(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中国乡土小说是中国新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小说中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文体重镇。如果从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算起,中国乡土小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与之________的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也有百年的发展历史。百年来,伴随着中国乡土小说的萌生、发展、繁盛、蜕变、断裂、复归到再度新变的复杂而曲折的历史演进,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也历经了初创、中兴、转向、畸变、复兴、繁荣、分流与深化的复杂而曲折的________过程。在百年沧桑岁月中,中国乡土小说得到了几代批评家和学者的长期关注与深入研究,有关的研究论文和著作真可谓________。但遗憾的是,中国百年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研究与关注,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开垦这片学术荒地,(     ),正是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之研究的中心任务与目的。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之研究,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即要明确乡土小说之所指,________确定研究之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在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中,先后出现了“乡土文学”“农村小说”等概念。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鲁迅和茅盾对“乡土文学”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乡土文学”成为批评界普遍使用的概念。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形影不离   递嬗   汗牛充栋   继而 B.寸步不离   交替   卷帙浩繁   因而C.形影不离   交替   卷帙浩繁   继而 D.寸步不离   递嬗   汗牛充栋   因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研究与关注,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B.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与研究,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C.中国百年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与研究,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D.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百年来却没有受到应有的研究与关注,还是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荒地。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辨识其学术价值,推进其发展,总结其经验得失B.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总结其经验得失,推进其发展,辨识其学术价值C.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辨识其学术价值,总结其经验得失,推进其发展D.梳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自身的百年发展历史,总结其经验得失,辨识其学术价值,推进其发展(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了解乡土文化、认同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更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走向世界。乡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散落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农业遗迹等。据统计,目前我国15个项目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和非遗保护体系。依托这些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历史从未中断,创造了世界上的文明奇迹。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日渐兴起,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的旅游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如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       无独有偶       心驰神往       如日中天B.博大精深       无独有偶       趋之若鹜       蓬勃兴起C.源远流长       独一无二       心驰神往       蓬勃兴起D.博大精深       独一无二       趋之若鹜       如日中天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乡土文化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B.……成为塑造“新集体生活”最重要也最急需的一种规则。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D.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走向世界的中国乡村文化非常自信B.中国乡村文化走向世界非常自信C.非常自信的中国乡村文化D.中国乡村文化非常自信地走向世界(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中国人素来就有______、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传统习惯。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赓续的重要空间。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现实。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多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自然村已下降到270万座。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们丢掉的不是几片______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近年来,古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遭到毁坏。合村并居后,人们会迁居新房,那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房子即使没有被拆除,也可能落得无人理会的下场,______自然毁坏。另外,一些古村落里的原住民迁走后,老房子虽然还在,但会失去“灵魂”。合村并居与保护乡土文脉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广泛存在的一个文化______。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安之若素       残砖断瓦       从而       悖论B.安之若素       残垣断壁       进而       谬论C.安土重迁       残砖断瓦       进而       悖论D.安土重迁       残垣断壁       从而       谬论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拥有360多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自然村已下降到270万座。B.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自然村已下降到270万座。C.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多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自然村已下降到270万座。D.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拥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自然村已下降到270万座。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灵魂”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B.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C.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D.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想说说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村落整新如旧,游人___________。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轰轰烈烈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饱经风雨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C.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D.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D.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使人们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__地进行,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等__________的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土文化正以愈发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已经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B.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C.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D.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匠心独运       饱经风霜B.如火如荼       心驰神往       匠心独运       饱经沧桑C.如火如荼       趋之若鹜       别开生面       饱经风霜D.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别开生面       饱经沧桑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