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高三地理06水循环与水平衡(原卷版)
高三地理06水循环与水平衡(原卷版)
格式:docx页数:7页大小:1016.4 K上传日期:2023-11-08 10:20浏览次数:48U1 侵权/举报

06水循环与水平衡难度:★★★★☆建议用时:40分钟正确率:/19我国西南丘陵地区某古城实施“海绵城市”改造,根据当地降水、径流和下垫面的特征,设定改造目标为地表径流总量减少75%、外排径流总量减少60%。图为该古城改造前后的部分水环境要素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实施“海绵城市”改造后,该古城的改造目标(   )A.地表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总量均达标 B.地表径流总量和外排径流总量均未达标C.地表径流总量达标,外排径流总量未达标 D.地表径流总量未达标,外排径流总量达标2.“海绵城市”改造后,该古城(   )A.降水量显著增加 B.蒸发量显著减少 C.蓄水量显著减少 D.下渗量显著增加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含水层、储水构造、溶洞或建筑地下截水坝截蓄地下水而形成的贮水空间,开可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新途径图为我国某滨海地下水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下面关于地表水库与地下水库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均建筑截水坝②调节了水资源的季节分配③将水储存在峡谷、洼地中④水源补给方式相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增加地下水库水量的做法,不可行的是(   )A.人工开挖渗透沟渠引水 B.增加岩石空隙 C.湖泊等地表水体渗灌 D.利用管井灌注5.下列关于该地地下水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地表水不连通,不易被污染 B.防止海水倒灌,提高水质C.不占用地表面积,移民量小 D.地下水不易蒸发,增加水量蒸发皿蒸发量是指在蒸发皿中一直有水状态下测得的蒸发量,它反映陆地蒸发的能力,代表地面最大理论蒸发量。陆面蒸发量是指地面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淮河流域年均蒸发皿蒸发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影响淮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地形 C.风速 D.空气湿度7.推测M地年均陆面蒸发量最可能是(   )A.1280mm B.1080mm C.900mm D.700mm塔里木河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河流水量减少,大西海子水库下游经常断流。为此政府利用附近湖泊进行生态补水,并设立生态监测断面。左图示意大西海子水库下游生态补水河段及生态监测断面分布,右图为三个监测断面输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生态补水初期,与英苏相比,依干不及麻地下水埋藏深度下降趋势较慢的根本原因是(   )A.距离输水源地较远 B.此处输水量较少C.生活生产用水量大 D.地表径流下渗多9.生态补水对受水区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A.流域降水增加 B.流域蒸发减弱 C.地下径流增加 D.流域下渗减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区的某尾闾湖(内流河终点处形成的湖泊)于20世纪末因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而干涸,后经生态补水逐渐恢复生机。下图为运用水平衡原理构建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模型图,图中数字为各环节的年均水量(单位:m3)。完成下面小题。10.根据生态用水估算模型,为保持该尾闾湖湖面的基本稳定,年均入湖地表径流量至少需要约(   )A.1.03亿立方米 B.1.17亿立方米 C.77.14万立方米 D.59.68万立方米11.该尾闾湖面积逐渐恢复使周边地区(   )A.气候趋于冷湿 B.地下水逐渐下降 C.农业用水增加 D.盐尘暴频次减少长江流域某河段受上游水库运行、“清水”下泄影响,2015年枯水期最低水位呈下降趋势。下图示意该河段及河段内2个水文站的横断面(河床剖面)。完成下面小题。12.造成该河段枯水期最低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库蓄水 B.河段蒸发加剧 C.河流下切侵蚀 D.流域降水减少13.上游水库建成后,该河段枯水期沉积物颗粒数量变化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多、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增强 B.减少、河床变深,与下游高差减小C.减少、水量增加,侵蚀作用增强 D.增多、水量减少,沉积作用增强新加坡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域狭小,无法在陆地上找到较大的蓄水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为此,新加坡通过建设滨海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雨水汇入海湾,使其中海水逐渐被替换为淡水,从而缓解了淡水资源短缺。下图示意新加坡滨海堤坝位置。读图,完成问题。14.从水循环角度看,新加坡淡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弱 B.降水量小 C.下渗量小 D.地表径流少15.新加坡在海湾处建设滨海堤坝的主要影响是(   )A.降低河流泥沙含量 B.打破不同纬度热量平衡C.加剧河道弯曲程度 D.造成海湾生态环境变化16.滨海堤坝建成后,堤坝外围海域海水主要变化是(   )A.盐度增大 B.密度降低 C.温度升高 D.潮汐规律改变我国西北地区有诸多大型闭合沉积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等,它们形成各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多次转化是区内水资源循环的基本方式,并使得水资源可以多次利用,增加了可用水资源量,但随着转化次数的增多,水质越来越差,盐碱度也不断增高。图是我国西北地区某内陆盆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尾闾湖的水资源最终来自(   )A.高大山体截留水汽 B.山间盆地集聚水分C.冲积平原地下水补给 D.冲积平原河流补给18.内陆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会多次发生转化,图中地下水转化成地表水的地点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9.在某些内陆盆地,人类的开发利用使最终汇入尾闾湖的地下水盐碱度下降,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地下水的(   )A.水量 B.水位 C.流向 D.流速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