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语用基础5练+成语重点练+小说阅读强化练循环定向集中练2
语用基础5练+成语重点练+小说阅读强化练循环定向集中练2
格式:doc页数:5页大小:27 K上传日期:2023-11-07 21:05浏览次数:496U1 侵权/举报

eq\x(周六) 循环定向集中练2 (定点2: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满分:59分 时间:60分钟 得分:________题组一 文化常识专项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刺史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指任命官职,如“授”“拜”也是指任命官职。B.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D.至顺,是元文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元贞”“延祐”“仁宗”“至正”。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B.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说法。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C.“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C.“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题组二 断句、古文化常识整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3题。(6分)袁昂,陈郡阳夏人。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册谥曰穆正公。(选自《梁书·袁昂传》,有删改)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诏”是指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常见的表达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D.谥,是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题组三 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甘茂出关,遇苏代,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①?”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②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③,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④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注] ①武安君:即白起。②应侯:即范睢。③行有日:行期已确定。④赍(jī):送物给人。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B.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C.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D.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战国时期,诸侯的王室宗支及对其国有大功的大臣,通常都被封为某侯某君,“侯”的权力比“君”大。B.相,春秋及以前,相只是地位低下的礼宾官;战国时,各国先后设相职,统领百官,成为最高行政长官。C.邑,上为口,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帝王赐诸侯、功臣的领地或食邑叫封邑。D.上卿,按照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为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授予贵族,相当于丞相。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甘罗对相国吕不韦的反驳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和非常自信的鲜明性格。B.吕不韦想派张唐出使燕国,遭到了张唐的拒绝,吕不韦很不高兴,却也无法,只得改派甘罗前往。C.甘罗通过白起被杀的例子向张唐分析了违抗吕不韦命令的后果,使张唐最终同意了自己的建议。D.甘罗年幼却能洞察时局,利用人与人、国与国的矛盾,使秦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赵国五座城池。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