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知识清单十二 精读传统文化故事,提升阅读写作素养
知识清单十二 精读传统文化故事,提升阅读写作素养
格式:doc页数:50页大小:191 K上传日期:2023-11-07 16:16浏览次数:240U1 侵权/举报

知识清单十二 精读传统文化故事提升阅读写作素养主题一 孝悌仁爱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任务。(一) 子贡辞金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独适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鲁人不复赎人于诸侯。”(《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文化常识勤积累】①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②府:国库。【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练牢基础重素养】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辞而不取金 ________(2)赐失之矣 ________(3)夫圣人之举事也 ________(4)可以移风易俗 ________(5)非独适身之行也 ________(6)则何以相赎乎 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鲁国之法/夫圣人之举事也B.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C.则何以相赎乎/枝枝相覆盖D.赎人受金则为不廉/则何以相赎乎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则何以相赎乎? B.孰与君少长?C.彼且奚适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5.下列句子中与“赎人受金则为不廉”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天下笑 B.不足为外人道也C.为民请命 D.十两为一斤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夫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译文: 【自主核对】1.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2.(1)推辞 (2)犯错 (3)做事 (4)改变 (5)适合(6)用什么3.B [A项,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都是介词,从,向。C项,副词,偏指,代奴隶;副词,互相。D项,连词,就;连词,那么。]4.B [A、C、D均为宾语前置句,B为固定句式。]5.D [例句与D项都表判断,是。A项,介词,被;B项,介词,向;C项,介词,替。]6.圣人做某件事,可以改变风俗。【全文翻译提能力】鲁国的法律规定,向诸侯赎回奴隶的人,赎金都可以从国库中领取。子贡赎回了一个奴隶,却谢绝拿国库的钱。孔子听到这件事,说:“子贡这事做得不对。圣人做某件事,可以改变风俗。他的教导可以在百姓中施行,不仅仅适合他自身。现在的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如果赎回奴隶的人拿了国家的钱就是不正直,那用什么钱去赎回奴隶呢?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会再向诸侯赎回奴隶了。”(二) 曾参之孝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文化常识勤积累】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②曾晳:姓曾,名晳,字子晰,春秋末年鲁国人,曾参之父。③瞽瞍(sǒu):人名。古帝虞舜之父。传说他溺爱舜的弟弟,多次想害死舜。时人认为他有目不能分辨好坏,故称他为瞽瞍。④烝烝(zhēnɡ):醇厚貌。【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练牢基础重素养】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曾子耘瓜 ________(2)建大杖以击其背 ________(3)向也参得罪于大人 ________(4)其不孝孰大焉 ________(5)遂造孔子而谢过 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退而就房/造孔子而谢过B.使人请于孔子/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C.孔子闻之而怒/舜之事瞽瞍D.知其体康也/其罪奚若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进于曾晳曰 ________(2)退而就房,援琴而歌 ________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译文: 【自主核对】1.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2.(1)锄草 (2)举起 (3)刚才 (4)哪一个 (5)到3.A [A项,都是连词,表顺承。B项,介词,表引进关系,不译;介词,在。C项,代词,这件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D项,代词,代“他自己”;指示代词,这,那。]4.(1)状语后置 (2)省略句,“退”前省略主语“曾子”。5.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来教训我,没有受伤吧?【全文翻译提能力】曾参在瓜地锄草,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他的父亲曾晳发了怒,拿起大棍子就打他的背。曾参倒在地上,好长时间都不省人事。好久曾参才苏醒过来,高兴地站起来,走上前对曾晳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大人用力来教训我,没有受伤吧?”曾参说完回到屋里,弹着琴唱起了歌,想让曾晳听到,知道他身体没有问题。孔子听到这件事发了怒,告诉门下的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以为没错,让人告诉孔子他要来拜见。孔子对来人说:“你没有听说过吗?从前瞽瞍有个儿子叫舜,舜侍奉瞽瞍,瞽瞍想使唤他的时候,他没有不在身边的;但要找他把他杀掉时,却怎么也找不到。用小棍子打,他就挨着;用大棍子打,他就逃走。所以瞽瞍没有犯下不遵行父道的罪,而舜也没有失去尽孝的机会。现在曾参你侍奉父亲,挺身等待父亲的暴怒,打死也不躲避,这样做,自己死了还要陷父亲于不义,不孝还有比这更大的吗?你不是天子的子民吗?杀了天子的子民,又会犯多大的罪?”曾参听后说:“我的罪大了。”于是就到孔子那里去承认错误。(三) 颜回之仁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问:“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孔子家语·在厄第二十》)【文化常识勤积累】①赍(jī):携带。②犯围:冲出包围。③籴(dí):买米。④野人:乡野之人,农民。⑤埃墨:烟熏的黑尘。【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练牢基础重素养】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孔子厄于陈、蔡 ________(2)子贡以所赍货 ________(3)有埃墨堕饭中 ________(4)子曰:“然。” 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得米一石焉/盘盘焉,囷囷焉B.弗以疑也/以为窃食也C.子贡以所赍货/子贡以所饭告孔子D.吾之信回也/颜回、仲由炊之于坏屋之下4.下列加点的词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从者七日不食 B.其不改节乎C.汝止,吾将问之 D.二三子由此乃服之5.下列句子中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埃墨堕(于)饭中。 B.以为(颜回)窃食也。C.子贡以所饭告(于)孔子。 D.虽汝有云,(汝)弗以疑也。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译文: 【自主核对】1.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2.(1)受困 (2)物品 (3)掉落 (4)是,正确3.C [C项,所字结构标志词,不译。A项,句末语气助词,不译;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介词,因为;与“为”构成一个词,译为“认为”。D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米”。]4.A [A项,“食”为名词作动词,吃。]5.D [应为“吾”。]6.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全文翻译提能力】孔子在陈、蔡之地受困,跟随的人七天吃不上饭。子贡带着随身的物品,偷偷冲出包围,请求村民让他换些米,得到一石米。颜回、仲由在一间破屋下煮饭,有块熏黑的灰土掉到饭中,颜回把弄脏的饭取出来吃了。子贡在井边看见了,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在偷吃。他进屋问孔子:“仁人廉士在困穷时也会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称得上仁人廉士吗?”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节操吧?”孔子说:“是的。”子贡把颜回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德的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怀疑,他那样做一定有原因吧?你待在这里,我来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进来说:“前几天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启发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做好饭赶快端上来,我要进献给祖先。”颜回回答说:“刚才有灰尘掉入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假如扔掉又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这饭不能用来祭祖了。”孔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会吃掉。”颜回出去后,孔子回头看看弟子们说:“我相信颜回,不是在今天啊!”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四) 仁恕之道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俄而,卫有蒯聩之乱。季羔逃之,走郭门。刖者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季羔曰:“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不隧。”又曰:“于此有室。”季羔乃入焉。既而追者罢,季羔将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刖者曰:“断足,固我之罪,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君颜色,臣又知之。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所以悦君也。”(《孔子家语·致思第八》)【文化常识勤积累】①季羔:子羔,名高柴。孔子弟子。②士师:狱官。主管狱讼之事。③刖(yuè):砍断。④蒯(kuǎi)聩之乱:卫灵公太子蒯聩因犯罪出奔到晋国,卫灵公死后,他的另一个儿子辄被立为国君。蒯聩知道了这个消息,从晋国打回来欲夺取君位,引起一场动乱。【文言断句培语感】1.断句。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练牢基础重素养】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有误的一项是( )A.走郭门(外城)出郭相扶将(外城)B.君子不逾(跳墙)老翁逾墙走(跳墙)C.既而追者罢(停止)罢黜百家(停止)D.固我之罪(本来)固不如也(本来)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不隧(本义为地道,名词活用为动词,钻地道)B.而逃我者三(使动用法,使……逃脱)C.见君颜色,臣又知之(脸色、神情)D.此臣之所以悦君也(使……高兴)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季羔为卫之士师/公为我献之B.于此有室/于人为可讥C.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而逃我者三D.此正子之报怨之时/吾不能亏主之法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狱决罪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译文: 【自主核对】1.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今吾在难,此正子之报怨之时,而逃我者三,何故哉2.C [C项,“罢黜”的“罢”意为“废除”。]3.D [悦,喜欢。不是使动用法。]4.D [A项,动词,担任,做;介词,替。B项,介词,在;介词,对于。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结构助词,的。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