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语文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语文答案
格式:docx页数:3页大小:37.6 K上传日期:2023-11-30 22:49浏览次数:360U1 侵权/举报

长安一中2021级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文本第二段内容“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可知,“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并非作者的观点,而是曹雪芹的观点。2.答案:B解析:“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分析有误,据原文第二段“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可知,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是证明“大荒山,无稽崖”是“无可稽考”之处;据原文第二段“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可知,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大荒山”就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3.答案:C解析:“曹雪芹先人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分析有误,根据文本第四段内容“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可知,穷困潦倒的是曹雪芹不是他的先人,张冠李戴。4.答案:A解析:“嘲讽”理解错误,由原文“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可知,这一阶段村里人对七斤的态度是回避,而不是嘲讽。5.答案:D解析:“写出了赵七爷对七斤的敬重”理解错误,阅读文本可知,赵七爷走到七斤家的桌旁,是因为他知道七斤没有辫子,是来恫吓他的。不是“表现了赵七爷对七斤的敬重”。6.答案:①勤劳本分。他帮人撑船养活家中一班老小,是个底层劳动者。②愚昧落后。他缺乏觉悟,因撑船而消息灵通,但关注的只限于妖魔鬼怪的奇谈,并非真的“时事”;对于皇帝复辟也只知道与辫子有关。③怯懦软弱,逆来顺受。面对妻子的埋怨咒骂不敢还击;听了赵七爷说他有罪的话,仿佛被判了死刑,说不出话。(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①交代社会背景。即辛亥革命后,张勋扶持溥仪复辟,后又失败。②推动情节发展。皇帝“坐了龙庭”的传言生出“风波”,皇帝“不坐龙庭”的消息又让村庄恢复平静,情节随时代背景的变化而推进。③塑造人物形象。七斤因皇帝“坐了龙庭”,自己没有辫子而胆怯忧惧,赵七爷随时局变化放下或盘起辫子,展现其投机善变。④反映小说主题。皇帝是否“坐龙庭”对鲁镇百姓来说,只意味着是否应该留辫子,反映了百姓对时局认知的愚昧,说明辛亥革命思想并未得到广泛宣传,体现其不彻底性。(一点2分,4点中答出3点来给满分)8.答案:A翻译:靖郭君无法阻止他。齐貌辨动身到达齐国都城,齐宣王听说后,满心怒气地等着他。9.答案:D解析:“有教无类”中“类”是“种类”,两个“类”含义不相同。10.答案:C解析:“派遣自己长子护卫他”错误。原文“令长子御”是让长子给齐貌辨驾车。11.答案:(l)靖郭君说:“君王非常讨厌我,你前去拜见他,必定会死在那里。”(不说甚:非常讨厌,非常不喜欢,状语后置调顺序1分;婴:我1分;焉:兼词,在那里1分,句意2分。“死”翻不翻被动都可以。)(2)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变了脸色,说:“靖郭君对我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地步)吗?”(大息:大声叹气,只翻叹气也给1分;颜色:脸色1分;之于寡人:对我,对待我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域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对传达人员说:“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齐国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超过三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召见他。客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赶忙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客人说:“你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不能阻止它,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现在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海’。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要薛地有什么用呢?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材料二: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门客们都讨厌他。士尉为此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没有听从,士尉告辞离开了。孟尝君也私下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非常生气,说:“铲除你们这些人,毁坏我们的家业,如果能让齐貌辨满意,我也毫不推辞地去做!”于是靖郭君就给齐貌辨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给他驾车,朝夕侍候不懈。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齐宣王即位。靖郭君与齐宣王交往很不友善,就离开都城到自己的封土薛地,和齐貌辨一起居住在薛地。没多久,齐貌辨决定辞别靖郭君,请求回都城去拜见齐宣王。靖郭君说:“君王非常讨厌我,你前去拜见他,必定会死在那里。”齐貌辩说:“我根本就不想活,请允许我一定去。”靖郭君无法阻止他。齐貌辨动身到达齐国都城,齐宣王听说后,满心怒气地等着他,齐貌辨拜见齐宣王,齐宣王问他说:“你是靖郭君言听计从宠爱的人吗?”齐貌辨回答说:“靖郭君宠爱我,却没有言听计从。当君王正做太子时,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面带不仁之相,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我说:‘不可以,我不忍心这样做。’靖郭君如果听我的话去做,一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祸患。这是第一件事。靖郭君到了薛地,楚国令尹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虽然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如何向先王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变了脸色,说:“靖郭君对我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吗?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你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好吧。”靖郭君穿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戴上齐威王赐给的帽子,佩戴齐威王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12.答案:B解析:B.“颔联总写锦江春景”错误。“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13.答案:①首联借事抒情,流露昔日游览之乐。两个“值”字足见昔日在锦江春秋两度同赏胜景时的惬意快乐,对美景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回忆,虚写也可以给分。)②颔联、颈联运用拟人修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对锦江的留恋、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以及离愁别恨之苦。芳草碍马,好云遮楼含蓄表达友人殷勤挽留之深情,表达对锦江的留恋和对朋友依依不舍。颈联借助山萦绕着别恨,水带着离情传达了诗人离别之恨。③尾联以景结情,表达怀念(思念)友人的深情。回头远望锦城,远树朦胧,云遮雾绕,以此收束全篇,寄写思念之情。(一点2分)14.答案:(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6)烟笼寒水月笼沙。15.答案:①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寥寥可数、屈指可数)②一脉相承(一脉相通、一脉相传、异曲同工)③万众瞩目(轰动一时、引人注目)16.答案:C解析:本画横线句子共有两处成分残缺的语病:①句子缺少中心词。根据句子特点可知,“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结构相同,故“城镇化进程”改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的加快”才能与“……的发展”相对应。②“随着”与“使”的连用,使句子残缺主语,应将“使”或“随着”删除。17.答案:D解析:D.应将顿号改为逗号。“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在句中作谓语,因此两个顿号要改为逗号。18.答案:B解析:A项,指名门望族;B项,指代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不包括“我”,与文中的“大家”用法相同;C项,著名的专家;D项,指代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的,包括“我”。19.答案:①不利于身体健康;②蚝油到底是什么东西呢;③放了蚝油也可以不放味精(一点2分)20.答案:虽然现如今去饭店吃饭,或者订外卖很方便,但是外卖以及饭店的食物,相对来说都是高油高盐的(解析:修改3处:“由于”改为“虽然”或者“虽说”或者删掉;删除“食用”;“都是相对来说”改为“相对来说都是”。)21.作文:提示:二元话题,文章要谈“定理”“定法”的二元辩证关系。以定理成本,借活法创妙清代大儒船山先生为我们留下一句“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诚哉斯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既要遵循已有的原理和规律,以之为本,还要在处理具体事情时灵活变通,创造妙手。唯有如此,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更加平坦通畅。顺应规律、抓住原理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础。中国古人一直信奉“天行有常”的道理,讲求顺天而为,由此产生了诸多流传千古的故事和哲思:庖丁之刀能解牛数千、用十九年而“若新发于硎”,正是因为他依乎天理;郭橐驼能受到长安豪富、观游卖果者的争迎取养,也是因为他能顺木之天。当年乱砍滥发大炼钢铁,破坏了自然规律,换来的却是华北春季的黄沙漫天;如今兴修水利因势利导,修建三峡水利,基本防范了长江流域的洪涝大灾。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顺应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使事情的趋势和结构走向我们期望的方向,最终获得成功。灵活变通、活学活用是我们出色高效完成事情的必要保证。惠子得到五石之瓠,却因其“无用”而掊之。反观庄子却能突破定式思维,灵活思考,以其浮游于江湖。蜀道自古艰难,黄鹤难飞,猿猱不度,三国时期魏军攻蜀事倍功半,但邓艾却能灵活变通另辟蹊径,偷渡阴平直取成都。从以上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在掌握规律后,我们首先要有变式思维、逆向思维,灵活变通,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把握事物;其次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方法和策略,以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顺应原理规律与灵活运用方法策略应当辩证统一,不可偏废。只会照搬规律而不顾实际情况会陷入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的泥潭。正如赵括纸上谈兵,结果在长平之战中全军覆没,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无视规律随心所欲地创造则会在前行的道路上处处碰壁,最终走进死胡同。恰似王莽不顾历史发展规律地改革与变法,也使他的新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瞬即逝。因此,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变通。王夫之之言犹在耳畔,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当以之为训,以定理为本,借活法创妙,为自己的人生和国家的建设下出一盘本妙兼具的好棋。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