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高考语文阅读专项05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解析版)
高考语文阅读专项05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9页大小:43.3 K上传日期:2023-11-09 08:49浏览次数:487U1 侵权/举报

专项05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安安的吊脚楼林盛青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是美术。老师让画花鸟。安安从文具盒里拿出水彩笔,俯在桌上专心致志地画起来。站在讲台上,留着齐耳短发的女老师,朝着安安大声说,安安,不要又画你的破吊脚楼。女老师的话,安安懂,全班同学都懂,因为,每次不管老师布置画什么,安安都只画吊脚楼。安安画的吊脚楼,是有楼有窗的那种。一楼是煮饭、吃饭和爷爷住的地方。煮饭的灶头是石头砌的,上面安着一口大铁锅。饭桌是方板做的四方桌,四根长板凳,围桌而放。坐在桌边的人,安安有时画四个,有时画三个,有时画两个,最少时画一个。画四个的时候,就是爷爷、爸爸、妈妈、他自己都在。画三个的时候,是妈妈不在。画两个的时候,是爸爸妈妈都不在。画一个的时候,就是只有爷爷一人在。这得依他心情而定。次数画得最多的,是三个人在。不在的妈妈,他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这次,安安在餐桌周围画的又是三个人。画完最后一笔,一滴凄凉的泪从他眼眶里冒出来,落在了图画本上。他又想妈妈了。至今,安安也没有见过他妈妈。从能走会说起,安安就问他爷爷,妈妈咋个还不回来?之前,安安爷爷无数次地告诉他,你妈妈和爸爸在广东打工,过年就回来。于是,安安就一年一年地盼,可怎么也盼不回来妈妈。去年,读四年级的安安问爷爷,是不是妈妈不要我了?他爷爷抹了一把泪说,你妈妈不是不要你,她要等你爸建了新房子才回来。安安扫了一眼歪歪斜斜的木房说,我们家不是有房子吗?安安爷爷叹息一声,说,你妈妈不喜好住老房子。安安问,那我妈妈喜欢住哪种房子?安安爷爷说,有楼的那种吊脚楼。安安就不吭声了。在水桶溪,有楼的那种吊脚楼,要有钱人家才建得起。自打知道妈妈喜欢吊脚楼后,安安就开始在图画本上反反复复地画吊脚楼了。离开学校,没有了图画本,没有了彩色笔,安安画不成了,就用水桶溪边的鹅卵石垒。自他从爷爷那里晓得,妈妈是因为住不上吊脚楼才离开水桶溪后,他除了在图画本上画吊脚楼,还在溪边用鹅卵石搭吊脚楼。在这里,他比在图画本上更用心,更卖力。因为用鹅卵石搭的吊脚楼,比图画本上的实在,不光过路的人看得见,妈妈要是回来,也看得见。安安搭建的吊脚楼,全是用他捡来的鹅卵石垒的。许是走得急了点,安安走到他搭建的吊脚楼前,一屁股坐在了沙地上。看着面前的吊脚楼雏形,他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少有的笑意。安安爸爸去年是在除夕那天傍晚回到水桶溪的。安安晓得爸爸要回来过年,而他更希望的是,妈妈也回来过年。最让他按捺不住的是,学校放寒假时他带回了那本画满了吊脚楼的图画本。他要告诉爸爸妈妈,那是他给他们建的吊脚楼。安安爸爸接过安安递给他的图画本时,疑惑地望着安安。安安也不多说,就那么一句,你个人儿望。安安爸爸就用他粗糙的手,翻开了图画本。他在看到第一页上的吊脚楼时,以为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有些心不在焉。翻到第二页时,见还是吊脚楼,他没耐心了,随手把图画本扔在了黑不溜秋的饭桌上。安安闷闷地拿起图画本,硬塞进他爸爸手里。安安爸爸有些恼,想发火,但没有发出来。安安爸爸平息心头的怒火后,再次翻看起安安的图画本来。他发现,安安的图画本不光一、二页画的是吊脚楼,整整一本图画本全都是画的吊脚楼。他的手越翻越慢,越翻越沉,最后那页,翻得尤其艰难,就像千万根钢针在刺他的手。翻看完安安的图画本,安安爸爸把目光投向安安爷爷。安安爷爷轻轻地说了一声,是我帮安安说的,他妈妈喜好吊脚楼。安安爸爸那颗伤痕累累的心,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撞击。他忽然明白了儿子画那么多吊脚楼的用意,眼泪就唰唰地滚落了下来。他缓缓放下手中的图画本,伸手把安安牵过来,先是泪眼迷蒙地看着,继而一把将安安紧紧地搂在怀里。年过完了,安安爸爸又要去广东打工了。临走时,安安爸爸用手机给安安照了一张相。拍照的时候,安安眼里,心里,脑子里,全是他想象中的妈妈,所以,照片上的安安一脸灿烂的笑容。儿子,明年我一定把你妈妈找回来过年。这是安安爸爸对安安的承诺,也是安安爸爸说给安安的最后一句话。安安记着爸爸的话,天天盼着明年的年早点来。吊脚楼就要搭好了,安安在想,房间里不能空,爸爸妈妈那间里的大床、大柜子、大穿衣镜、衣架,一样不能少。还有,为了让妈妈高兴,他要把能背诵的课文和古诗,用普通话背给妈妈听。很多次,他在练习朗读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同样的一幅画来,他妈妈坐在吊脚楼窗前,他反背着双手站在妈妈面前,张大嘴巴,背诵着他练了无数次的高洪波的诗《我想》。又到周五。美术课上,美术老师意外地发现,安安没有在图画本上画吊脚楼,安安画在图画本上,让美术老师感到意外的东西,是一张大床。那是安安心中要安放在爸爸妈妈房间的大床。画完床,他又画大柜子,大穿衣镜,还有衣架,这些物件都是要摆在爸爸妈妈房间里的。另外,煮饭的土灶、吃饭的方桌、爷爷的床、他自己的床,都要画。他早想好了,等放学回家,就把画好的大床、大衣柜、大穿衣镜、衣架、煮饭的土灶、吃饭的方桌、爷爷的床、他自己的床,按照图画本中吊脚楼里的摆设,一一对应摆放在他搭建在溪边的吊脚楼里。到了溪边,他跪在自己搭建的吊脚楼前,取出图画本,开始布置起来。图画本上画的摆设撕完了,安安松了一口气。绕着自己搭建的吊脚楼转了一圈后,他停在了临溪的那扇窗前。他出神地看着窗口,那个甜丝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安安,该背书了。安安说,妈妈,我背《我想》给你听。不等那个甜丝丝的回答,安安反背着手,背诵起来。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呵,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沉浸在朗诵中的安安,没有听到远处传来的惊涛轰鸣,更没有看到夹裹着树木、牛羊、家具的巨大山洪,几乎是眨眼间,上游暴发的山洪就把安安和他搭建的吊脚楼给卷走了。呛第一口水时,安安想呼喊妈妈,但是没能喊出来,凶猛浑浊的山洪堵住了他的嘴。在滔滔的山洪就要淹没他时,他看见一只手向他伸了过来。他认出了那是他妈妈的手……(摘自《当代教育》2020年第3期,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爷爷的话中,可以得知安安的妈妈嫌弃家里歪歪斜斜的木房,只有家里建成了吊脚楼,她才有可能会回来。B.安安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因为在周五的美术课上他只会画吊脚楼,也只画吊脚楼。C.在爸爸回来后,安安把图画本给爸爸的用意在于他想要给爸爸看他画的吊脚楼,想要告诉爸爸他对妈妈的思念,想让爸爸把妈妈带回家。D.笑是安安少有的表情,小说中两次描绘了安安的笑,每一次笑都与妈妈有关。安安“看着面前的吊脚楼雏形”笑了,原因是他成功搭建起了“吊脚楼”,他觉得妈妈回来有了希望。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老师是一个次要人物,文中多次提及周五的美术课,旨在通过描写女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侧面烘托安安的与众不同,使安安这一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B.小说结尾部分引用了高洪波的诗《我想》,是安安为妈妈特意准备的惊喜,诗中的内容更是暗寓着安安理想中的美好生活。C.小说中爸爸回家过年,“他的手越翻越慢,越翻越沉,最后那页,翻得尤其艰难,就像千万根钢针在刺他的手”,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爸爸当时内心的触动与心情的沉重。D.本文是一篇乡土小说,语言朴素自然,大量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位深切思念母亲的孩童形象,展现了一位普通孩童的拳拳赤子情,令人动容。3.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老建筑,文中多次提到“吊脚楼”有何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4.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艺术效果。【答案】1.B2.C3.①丰富文章的内容,暗示安安的生活环境,家境不好。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特色建筑,暗示了安安所处的地域环境,民风淳朴,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且由“在水桶溪,有楼的那种吊脚楼,要有钱人家才建得起”可以得知安安家境贫困。②吊脚楼是本文的线索。它反复出现,串联了安安在美术课画吊脚楼、在水桶溪边搭吊脚楼等多个情节,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刻画了思念妈妈、等待妈妈回家的孩童形象。吊脚楼是安安妈妈回家的希望,更是安安思念妈妈的载体,升华了文章主题。4.①小说以山洪暴发卷走“吊脚楼”和安安,以及安安在洪水中认出妈妈的手结束全文,与上文的情节形成反差,出人意料,与“欧·亨利”式结尾有相似之处;②这样突然的结尾使上文平淡、温馨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小说的可读性;③自从安安知道妈妈离开家的原因后,吊脚楼便成了安安的执念,为此他还在水桶溪边搭建了“吊脚楼”,为下文山洪来袭埋下了伏笔,结局也在情理之中,情节更显合理、严谨;④文章在安安认出妈妈的手后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安安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因为……他只会画吊脚楼”错误。所述在文中并无依据,文中并没有表现出安安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安安,不要又画你的破吊脚楼”中“破”字只是针对“吊脚楼”而言,“大声”也只是提醒安安变换所画的内容,而且安安在周五的美术课上只画吊脚楼并不是因为他只会画吊脚楼,而是因为在他看来吊脚楼是妈妈回来的唯一希望。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C.“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选项涉及内容是爸爸翻看图画本时的一处细节描写,这里运用的手法主要是类比夸张,把爸爸翻阅纸张时的缓慢而艰难感觉类比千万根钢针刺激手的沉重而疼痛的感觉,从而表达出爸爸内心的触动与心情的沉重。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物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重复出现的事物本身的意义和特殊意义,考虑物象对人物形象、情节、环境、主旨等的作用。文中多次出现的吊脚楼不仅是为了丰富文本内容,结构上看,又具有串联文章情节和相关内容,使得小说具有了取材广泛但中心鲜明突出的作用,吊脚楼是行文线索。比如题目是“安安的吊脚楼”,总领全文,“吊脚楼”是写作的话题,自然需要反复多次提到。开头段写“站在讲台上,留着齐耳短发的女老师,朝着安安大声说,安安,不要又画你的破吊脚楼。女老师的话,安安懂,全班同学都懂,因为,每次不管老师布置画什么,安安都只画吊脚楼”,第二段详细介绍“安安画的吊脚楼,是有楼有窗的那种”,第三、四段交代只画吊脚楼的原因:“安安问,那我妈妈喜欢住哪种房子?安安爷爷说,有楼的那种吊脚楼。安安就不吭声了。在水桶溪,有楼的那种吊脚楼,要有钱人家才建得起”“自打知道妈妈喜欢吊脚楼后,安安就开始在图画本上反反复复地画吊脚楼了”,第五、六、七段让我们明白画吊脚楼其实是对妈妈的思念,安安不仅画还搭建:“自他从爷爷那里晓得,妈妈是因为住不上吊脚楼才离开水桶溪后,他除了在图画本上画吊脚楼,还在溪边用鹅卵石搭吊脚楼。在这里,他比在图画本上更用心,更卖力。因为用鹅卵石搭的吊脚楼,比图画本上的实在,不光过路的人看得见,妈妈要是回来,也看得见”“安安搭建的吊脚楼,全是用他捡来的鹅卵石垒的。许是走得急了点,安安走到他搭建的吊脚楼前,一屁股坐在了沙地上。看着面前的吊脚楼雏形,他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少有的笑意”,第八、九段写爸爸看画满吊脚楼的本子了解了安安对妈妈的想念,并承诺明年把妈妈带回家过年,第十、十一、十二段安安开始期待并用心想象如何布置自己亲手用鹅卵石搭建的吊脚楼。第十三、十四、十五段写安安布置吊脚楼,并背诵《我想》时遭遇了洪水,吊脚楼冲毁了,但他的眼前出现了妈妈的手画面,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吊脚楼是线索,反复强调,使得中心突出层次井然。小说发生的地域恰好是中国西南地区,这一地区的特色建筑便是“吊脚楼”,可见反复提到也是选材的需要;从文中相关内容可知有楼的吊脚楼要有钱人家才建得起,侧面暗示了安安家境贫困;主旨表现上看,吊脚楼是安安妈妈回家的希望,更是安安思念妈妈的载体,具有象征比喻义,既形象生动又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形象塑造上看,安安形象和吊脚楼有关,在“画”“搭建”“想象”“布置”中突出了孩子的天真纯洁可爱,以及美丽的念想和深挚的情感。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段作用及表达效果的能力。结构上看,小说结尾“沉浸在朗诵中的安安,没有听到远处传来的惊涛轰鸣,更没有看到夹裹着树木、牛羊、家具的巨大山洪”紧承了上文“安安说,妈妈,我背《我想》给你听。不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