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答案: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答案: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格式:pdf页数:12页大小:424.8 K上传日期:2024-01-08 23:28浏览次数:162U9 侵权/举报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满分20分)1.【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解答】解:“音爆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答案为:液化。【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2.【分析】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解答】解:当闭合开关,放在U形磁体中光滑金属支架上的导体棒AB向左运动,AB具有机械能,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用手触摸滑动变阻器,能感知到其线圈发热,这是电流的热效应,是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答案为:机械能与内能。【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能的转化,属于基础题。3.【分析】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火线时,测电笔的氖管发光;笔尖接触零线时,测电笔的氖管不发光;当闭合开关后,发现电灯不亮,说明电路中可能有断路故障;用试电笔测试图中的a、b、c、d四点,测a、b两点时试电笔的氖管都不发光,这说明a、b与火线之间是断开的。【解答】解:当闭合开关后,发现电灯不亮,说明电路中可能有断路故障;用试电笔测试图中的a、b、c、d四点,测c、d点时氖管发光,说明c、d与火线是接通的;测a、b两点时试电笔的氖管都不发光,说明a、b与火线之间是断开的,因此电路故障是电灯灯丝断了。故答案为:电灯灯丝断了。【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测电笔检测家庭电路故障,也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4.【分析】根据电功率的概念和意义解答,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解答】解: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5W,该数值表示的物理含义是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第1页(共12页)每秒消耗电能为5J。故答案为:小灯泡正常工作时每秒消耗电能为5J。【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率的概念及意义,用电器的功率是几瓦,则说明这个用电器在1秒内可做几焦的功。5.【分析】(1)根据公式R=计算导体电阻;(2)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大小无关,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解答】解:导体的电阻:R===5;导体的电阻大小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Ω面积和温度有关,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无关,因此当加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2V时,导体的电阻仍为5。故答案为:5。Ω【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同时考查了电阻的性质,是一道基础性较强的题。6.【分析】由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并联电阻的阻值,然后由U=IR求出AB两端的电压。【解答】解:R1和R2并联后总电阻为:R===4,Ω此时加在AB两端的电压大小为:U=IR=0.4A×4=1.6V。故答案为:1.6。Ω【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出并联电阻的阻值,然后由U=IR求出电压。是一道综合习题。7.【分析】2400r/(kW•h)表示的是电路中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表盘转动2400转,求出电能表表盘转动240转消耗的电能,利用P=求出热水器的功率。【解答】解:电能表表盘转动300转消耗电能:W==0.1kW•h,热水器工作时间t=4min=h=h,则该热水器的功率:P===1.5kW=1500W。故答案为:1500。【点评】本题考查家庭消耗电能的计算、以及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能正确理解电能表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第2页(共12页)8.【分析】①知道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②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判断出磁感线的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③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电流的方向,确定电源的正负极。【解答】解:①由图可知,小磁针静止时的右端为N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则通电螺线管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②因为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所以磁感线的方向是指向左的。③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使大拇指指示螺线管的下端N极,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所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则电源的左端为正极,右端为负极。如图所示:【点评】本题属于安培定则的简单应用,安培定则不但可以由电流方向和线圈绕向判断磁极,也可根据磁极和线圈的绕向判断电流方向。9.【分析】电压表和电阻并联接入电路,读取的电流值是通过电压表和电阻的电流之和,所以读取的电流值比实际电流偏大,根据欧姆定律分析即可。【解答】解:电压表和电阻并联接入电路,读取的电流值是通过电压表和电阻的电流之和,所以读取的电流值比实际电流偏大,根据欧姆定律的推导式R=可得,所以Rx的实际值大于测量值。故答案为:大于。【点评】本题考查了伏安法测电阻,属于基础题。10.【分析】(1)只闭合开关S时,电路为L的简单电路,根据图甲、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6W以及P=UI得出此时电路电流以及电源电压;(2)再闭合S1后,电阻和灯泡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根据通过灯的电流不变和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求出通过R的电流,根据P=UI可求出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解答】解:只闭合S时,电路为L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图像可知,当UL=3V,IL=0.2A时,灯泡的实际功率:PL=ULIL=3V×0.2A=0.6W,第3页(共12页)则电源的电压U=UL=3V;再闭合S1后,R与L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的电流:IR=I﹣IL=0.5A﹣0.2A=0.3A,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R=UIR=3V×0.3A=0.9W。故答案为:0.9。【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像读出灯泡功率为0.6W时的电流和电压值。二、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4分)11.【分析】(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2)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到低温。(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4)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解答】解:A、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但温度不一定变化,例如晶体的凝固过程,故A错误;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或者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而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故B错误;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因此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不变,故C错误;D、冰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收热量,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这属于重点,也是难点,应注意区分各个概念的含义。12.【分析】(1)导体的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另外还受温度的影响。跟电压、电流都无关。可见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2)同一导体,在不考虑外因(温度)的前提下,阻值不变,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来进行判断。第4页(共12页)【解答】解:A、电阻由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A错误;B、由U=IR知,导体两端的电压除了与R有关外,还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R大,如果I小,则导体两端的电压不一定大,故B错误;C、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对流过导体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强,故C正确;D、电阻由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评】导体电阻由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分析】(1)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可能相同;(2)地球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这就是地磁场;(3)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为了描述磁场的性质而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可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性质,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4)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解答】解:A、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不同点的磁场方向可能相同,故A正确;B、指南针是一个小磁针,指南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理的北极附近,故B错误;C、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是看不见的,但它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磁感线是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而画出来的,不是真实的存在,故C错误;D、地球周围存在地磁场,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的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S极在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磁场和磁场,解题的关键要了解地磁场与地理南北两极的关系。第5页(共12页)14.【分析】由灯泡铭牌根据P=计算灯泡电阻,灯泡的明暗是由其实际功率决定的,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由P=可计算两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进一步计算甲、乙两灯总电功率。【解答】解:(1)两灯的电阻分别为:R甲===6,R乙==Ω=3,Ω若两灯并联,因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甲灯的电功率为:P甲′===1.5W;乙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所以乙灯的电功率为:P乙′=3W,甲、乙两灯电功率之比为:==,所以乙灯比甲灯更亮,故AD错误,B正确;(2)甲、乙两灯总电功率为:P=P甲′+P乙′=1.5W+3W=4.5W,故C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特点、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15.【分析】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观察,可给等质量的同种液体加热,液体吸热越多,温度越高,温度计示数越大,采用了转换法。【解答】解:A、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需要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故甲、乙、丙三个容器内应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故A错误;B、在甲、丙装置中,容器中的两个电阻丝串联,通过它们的电流I与通电时间t相同,左边容器中的电阻小于右边容器中的电阻,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故B错误;C、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观察,实验中可给等质量的液体加热,液体吸热越多,温度越高,温度计示数越大,采用了转换法,故C正确;第6页(共12页)D、甲、乙装置甲中,一个5的电阻与两个5的电阻并联后再串联,容器内两电阻大小相同,通过时间也相同,根据Ω串联电路的电流Ω特点可知,通过左侧容器电阻的电流大于通过右侧容器内电阻丝的电流,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的关系”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6.【分析】(1)将S1、S2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图乙读出电压表的示数,即电源电压;(2)闭合S1,断开S2时,电路为R1和R2的串联电路,电压表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则电压表的示数减小了1.2V,可得出R1两端的电压;利用欧姆定律可得出通过R1的电流,即电路中的电流,再利用R=求出电路的总电阻,进而可得出R2的阻值;2(3)S1闭合,S2断开时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利用P=IR分别表示出两种情况下的电功率,将二者求比即可。【解答】解:A、将S1、S2闭合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图乙可知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7V,即电源电压U=2.7V,故A错误;BC、再断开S2时,电路为R1和R2的串联电路,电压表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了1.2V,则R1两端的电压为:U1=U﹣ΔU=2.7V﹣1.2V=1.5V,通过R1的电流为:I1===0.1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