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强化训练“散文阅读”仿真综合练一含解析20210929294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强化训练“散文阅读”仿真综合练一含解析20210929294
格式:doc页数:6页大小:24.5 K上传日期:2023-11-07 21:03浏览次数:229U1 侵权/举报

散文阅读仿真综合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父亲的家园杨尚清①童年的父亲,家园是一个叫作壕沟的山村,跟所有黄土高原的山村一样,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半大小子,光着脚丫子,爬山上山顶,与牛羊为伴。夏夜,与满天繁星共眠,冬夜,与兄弟姊妹挤在土炕上。砍柴、担水、抓粪、锄草……只有饥饿与寒冷,没有别的值得言说。老茧磨得多了,针刺着也不觉疼痛。②为了填饱肚子,少年的父亲离开了他的第一个家园,行乞讨要,四方为家。没有文化,只有力气,背石头、打窑洞……辗转多地,后来落脚在一个叫作安条的林场,方圆百里,森林密布。做一名伐木工,有盼头,能吃上大白馒头。日复一日,与林木为伴,父亲成长为一个勇武有力的小伙子,娶了邻村的漂亮姑娘莲,在林场安了家。莲,便是我的母亲。这时候的父亲,家园,是有了母亲的小日子。他总是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一棵棵大树,在父亲的大锯下,魔力般地轻松倒下,他成了最能干的伐木工。每次进城,父亲总穿着一身干净而结实的的确良中山装,每次回来,父亲总给我和姐姐带回一堆让别家的孩子垂涎不已的零食。后来,父亲带回了电视机,再后来,父亲驾回了四轮拖拉机。那个年代,乡下的医疗条件极差,不知道多少个风雪雷雨的日子,父亲驾着拖拉机,母亲抱着多病的我,四处求医。③那一年,林场来了省城林业大学的实习生,在父亲的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无论多么艰难,都无比坚定。那一年,姐姐刚好七岁,上学了,跟着比她都大的孩子们,去了十里地外的小学,那所小学的条件也很差。第二年,父亲决然地带着全家进了城,离开了他工作生活十多年的林场。④从那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没有户口,我和姐姐却都上了城里最好的小学。最初的家庭教育,是父亲看着我写的作业,脸上泛起的笑容,是一句“清娃写的字像蛤蟆爬过的踪”。就是一脸的笑容和一句打趣的话语,让我的心中早早萌生了“认真学习,勤奋练字”的念想。在文化的世界里,父亲是个门外汉,他依然只有力气,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会写。拉沙、拉土、拉砖,工地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从不言说,如同他的汗水默默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一般,从不言说,却化作一股坚韧而持久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去实现两代人的梦想。多年后,我和姐姐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成了“公家人”,父亲一直引以为豪。⑤在不经意间,岁月的轮回改变了很多。父亲瘦弱的身形,疲惫的意志,像一根绷得太紧太久的弹簧,行将断裂。这个时候,父亲的家园是酒精麻醉后的迷乡。是啊,他从来不懂得让自己停下来,歇一歇。没有圈子,不打麻将,不认得扑克牌,甚至连玩笑也没怎么开过。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了目标,太过于执着的人,不知何去何从。劝说、哀求、哭喊,都无济于事,这让我坚信: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⑥而今,父亲的家园,是他童年的那个山村——壕沟。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煎熬与思想斗争,有一天,他决定回去。然而,日月轮回,如河流一般,带去了他身躯的健硕、眼光的灵动,他只是养着几十个小羊羔,种着一片菜园,出山的时候不忘挖一些熟悉的草药,忙碌、充实、开心……⑦闲不下的父亲,离不开的家园,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也有他童年的记忆,欢喜或是悲伤,好过城里冰冷的砖墙和无情的水泥地。⑧岁月悠悠,如歌如诗!时而高亢动人,时而悲凉凄楚,时而温润绵长。愿你我的人生都能觅得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选自《西部散文选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中“沟壑纵横,如同老农额上深深的皱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地理形貌上写出了父亲的故乡的荒凉。B.文章第②段写父亲在林场的经历,刻画了父亲勤劳能干、积极上进、对子女十分疼爱的普通工人的形象,十分典型鲜活。C.父亲有一段时间酗酒,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D.文章第⑦段承接上文,点明父亲回到童年的那个山村的原因——那里有他的老兄弟们和童年的记忆,充满人情味。解析:选C C项,“这是因为多年的劳累让他身心俱疲,他找不到好的排解方式,只能靠酒精缓解内心的压力”错误,父亲酗酒是因为他闲下来后,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内心空虚。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能拯救自己灵魂的人唯有自己”这句话的含意。(6分)答: 参考答案:①寻找生活目标、回归心灵故乡,只有自己能实现。儿女成人,父亲圆梦,生活没有了目标,整天沉迷于酒精,大家的劝说、哀求、哭喊都不管用,后来父亲摆脱迷茫,回到故乡的山村,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也找回了欢乐。(3分)②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只有找到精神寄托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让我们摆脱空虚。(3分)3.“父亲的家园”都包括哪些?为什么把这些称为“父亲的家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①童年时,壕沟的山村,这里是父亲成长的故乡,原始又贫瘠,让童年的父亲饱受磨难而变得坚韧;②青年时,安条的林场,父亲在青年时有了工作和美好的家庭,产生了供孩子读书的梦想;③中年时,进城以后,父亲的家园是一个梦,父亲在中年时靠自己的努力圆了让孩子上大学的梦;④老年时,父亲的家园还是他童年的山村壕沟,那里有父亲的老兄弟和童年记忆,他在那里忙碌而充实,壕沟成为他晚年的精神家园。(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走过铁匠铺葛水平①去往铁匠铺的路上,我还是一个撅着厚嘴唇的女孩。②时光虽然让我的生命中走失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也让我懂得有过的好被我撞见了。③我的手心再都没有因为遇见一些事物而热过,除了铁匠铺。有些时候,我甚至怀疑其中某些细节的真实,比如黄泥小路上的晨光,弥漫在空气里冷霜的味道,还有那磕磕绊绊相继走过的脚印。④秋罢,农家院墙上有一排铁钩,上面挂着闲置下来的犁耙锄锹,一年的生计做完了,该挂锄了。庄稼人脸上像牲口卸下挽具似的浮着一层浅浅的轻松,农具挂起来时,地便收割干净了。阔亮的地面上有鸟起落,一阵风刮过来,干黄的叶片唰唰往下掉。入冬了,落叶、草屑连同所有轻飘的东西都被风刮得原地打转。早晨和傍晚,落叶铺满了院子,还有街道。远处重峦叠嶂的山体恰似劈面而立的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屏,霜打过的红叶还挂在一些干枝梢上,怕冷的人已经裹上了冬装,袖住了手。跑往山野的风停在农具上歇息,风把农具上的泥尘抖落下来,迷了过路人的眼,想起那金粉飘洒的阳春三月,农人看着挂起来的农具说:该进铁匠铺了。⑤村庄里的铁匠铺开始热闹了,用了一年的农具需要“轧”钢蘸火。用麻绳串起来的农具挂在铁匠铺的墙角,大锤小锤的击打声此起彼伏。取农具的人不走了,送农具的人也不走了,或蹲或坐,劣质香烟弥漫着铁匠铺。轧好钢的锄头扔进水盆里,一咕嘟热气浪起来。龇着牙的农人开始说秋天的事,秋天的丰收总是按年成来计算,雨多了涝,雨少了旱,不管啥年成,入冬就要歇息了。⑥冬天是一个说闲话的日子,冬天的闲话把历史都要揪出来晒两轮儿。⑦从小生活在村镇的那一代人,回忆起从前的日子来那是有很多说道的。每一个节气到来都要先敬神,最主要的就是天、地神。没有辽阔的土地,人们便会失去生存的根基。拜祭地神与拜祭天神是对应的,天地合称为“皇天后土”。敬神是护佑来年风调雨顺,铁匠铺则是生活背后的力量。⑧有人讲土地庙的土地神,最小的神直接管着人的口粮。说是山前山后各有土地庙,山前热闹山后冷清。山后土地神来山前土地庙里抱怨,正好山前土地神要出门会友,便委托山后土地神代理几天,以便得些香火供品。山前土地神前脚刚走便来一人祭祀,请土地神刮一阵顺风,明天他要行船。接着又来一人,请土地神明日千万不要刮风,他的梨树正在花季。没等土地神决定又来一老头祭神求雨,他要种田。后又来一老太她要晒姜。山后土地神实在是没有工作经验,急请山前土地神回来定夺。山前土地告诉他:刮风顺河走,躲过梨树沟;黑夜把雨降,白天晒干姜。他们说现在的官员都是一方土地神,可惜少有山前土地神的工作经验,大多感情判断。跟着政策来强行定夺。是不是更应该了解当下,不做无用之事,不放过有用之人呢?四散坐着的人就毫无意思地哈哈笑。⑨在他们的谈话中,村庄里的事物都不是固定的,具有弹性,有拖泥带水式的长句。村庄已经不能叫村庄了,门外越来越看不见年轻人的脸了,连走过无意中吹了一声口哨都觉得是一种生气。围绕着铁匠铺的地上丢满了烟蒂,因为抢秋,黄土刺进了他们的脸皮,搓着脸上和脖子下的黄泥,弹出一个个泥蛋蛋。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许就是现在这样的,一脸淡漠的自由。⑩旧时的颜色就是由手艺人描绘的。我一直不相信有天堂,天堂在我的意念中该是叮当作响的铁匠铺。现在农业器具都是机械制造了,铁匠铺除了为一些工地打打铁钎子、铁镐头,别的活儿基本都没了。我在一家农家乐吃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我一直在想,镰刀、铁叉、锄头,如果都上了饭桌子呢?哈呀,显然就没有了吃饭的乐趣。机器逐渐代替了手工,脱粒时再也不是老牛拉着石轱辘在转,而是用上了脱粒机。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为了禁止燃烧农作物秸秆还用上了打包机。看来用不了多少年,一些农具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伸展到生活细微处的那些铁匠铺,有一天就会成为多余的风景落幕。没有了铁匠铺的生活还会继续。铁匠铺没有了铁匠,所以就只能画在了纸上。⑪我怀念铁匠铺里男人们的气质、表情、谈吐和铁锤的敲击声,还有,是农具赋予了他们做人的尊严、自由和信心。(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2月24日第12版,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地神的故事作为冬日闲话的代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讽刺了信奉教条的地方官员。B.第④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庄稼人在一年辛勤劳作之后的轻松。C.文章④~⑨段写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农家院墙上的犁耙锄锹及铁匠铺的人们与闲话……D.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对铁匠铺的怀念以及铁匠铺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解析:选D D项,“写……铁匠铺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错。文中的“是农具赋予了他们做人的尊严、自由和信心”,是写农具赋予铁匠的意义,并不是说“铁匠铺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5.你怎么理解文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这一现象?请简要回答。(6分)答: 解析:本题的答题区间在第⑩段。首先从内容上来分析,“铁锹”上饭桌,是商家的经营模式,是利用人们的怀旧心理去赚钱;作者在文中说这种形式,“显然就没有了吃饭的乐趣”也说明,农具早已没有了原来的价值;“看来用不了多少年,一些农具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传统逐渐消失的担忧。参考答案:①是商家利用现代人们的怀旧心理去赚钱的一种噱头;②表现随着时代变迁,“铁锹”等农具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失去其本来价值的现状;③表达了作者对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工农具所蕴含的传统精神也逐渐消失的一种担忧与无奈。(每点2分)6.根据全文概括“铁匠铺”在文中的含义。(6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理解“铁匠铺”的本义,就是制造、修补农业用具的店铺,是曾经农业生活背后的力量;其次,联系“铁匠铺”的语境义,要考虑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即农民在农闲时聚会聊天的精神放松处,是即将消失的传统农业生活方式,是“我”的情感归宿等。参考答案:①是制造、修补农业用具的店铺,是曾经农业生活背后的力量;②是农民在农闲时聚会聊天的精神放松处;③是即将消失的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④是给予“我”美好回忆的“天堂”。(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