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强化训练“诗歌形象题”含解析20210929297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强化训练“诗歌形象题”含解析20210929297
格式:doc页数:5页大小:23 K上传日期:2023-11-07 21:03浏览次数:170U1 侵权/举报

诗歌形象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醉中感怀陆 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注] 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解析:选D 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答: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特点。这首诗要求赏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从知人论世上说,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从诗的写法上看,用对比的方法,把自己早年的得意和当下的失意作比。早年着“青衫”行走皇帝身边,连姓名都被君王所记,自己也“壮心”激越。可如今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连白发都生出了,当年的“壮心”如今“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的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答题时抓住关键词,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作答。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白话诗歌]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 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C.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解析:选B B项,“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错,应是运用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不平与愁苦。★(2)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根据诗人的经历、现状、思想追求,还有诗中关键字综合分析。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中又使用了对比,客人的形象和诗人也形成鲜明对比,答题时也要注意分析。参考答案:①生活凄苦,事业无成。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②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平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每点3分)[白话诗歌]一年将尽,这身子将向何处寄托?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未曾落空。我的前半生均在忧患里度过,仿佛一场梦在现实与幻境中。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关山月①李 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注]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B.“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解析:选B B项,“歌颂了……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答: 参考答案: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白话诗歌]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分)初夏江村高 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注] 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青丘乡间隐居时。②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表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C.这首诗一、二句交代行踪,写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拖着轻软的鞋,步行于江村,暗示了农村生活一定是别有一番景象。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解析:选B B项,诗的前三联也有听觉描写,如“时闻响纬车”。★(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答: 参考答案:①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缫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②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象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