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强化训练“诗歌情感题”含解析20210929296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强化训练“诗歌情感题”含解析20210929296
格式:doc页数:5页大小:24.5 K上传日期:2023-11-07 21:03浏览次数:219U1 侵权/举报

诗歌情感题”配套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诗中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他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解析:选B B项,“志向高远,希望他位至宰辅”错,诗中并无此意,“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说明他很有才华。★(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 解析: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抓住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赠别诗常见的情感有: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朋友间的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积极奋发的勉励,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对前途艰险的担忧等。本诗首联“文章达”“羽翼高”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颔联“白首”“尚青袍”是对友人年华逝去却不得重用的同情,“青袍”在古代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颈联“须藏器”“莫告劳”是对友人的劝诫忠告;尾联则是对友人的勉励,希望友人能施展才华。参考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表达了同情;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尾联鼓励他要不辞辛劳,建功立业。(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白话诗歌]我称赞你文章通达,当年才华有志。可惜时光荏苒匆匆白头,宦海一生却官位轻微。如果没有遇到明主就不要展露自己,安于低位不要发牢骚。如果遇到盘根错节却值得做的大事,就发挥自己的才干好好地做一番吧!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唐崇徽公主手痕[注]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 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石。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B.诗从对比开始,飞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珮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解析:选A A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这应是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情感分析不全面。★(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答: 解析:就诗而论,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写崇徽公主远嫁回鹘的哀怨、悲愁之恨,只一尊手痕碑,便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沉思和叹息。然而,作者在诗中并非一味怀古,而是意在借古讽今,隐晦地痛斥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宋家王朝,只不过作者借崇徽公主和亲之事,抒以内心的愤懑之情,这便是此诗的宗旨所在。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接抒情,下句以景结情来以无情衬有情。参考答案:①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白话诗歌]飞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此去已知定会魂埋异域,翠崖遗迹又为谁而留呢?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而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书怀示友十首(其一)陈与义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注] ①陈孟公: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二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修辞手法。解析:选B B项,“久阔”是指分别已久,并非“久别重逢”之意。★(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答题时要从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分析要围绕诗句展开,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语句“病”“不受折简”“久阔今何如”“作荐鹗书”“功名勿念我”“扫除”等分析情感。参考答案:①对世风的感叹。诗歌前四句通过将“俗子”与“贤士”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对世风的感叹。②对友人的思念。“城东”六句多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③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歌末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听闻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每点2分)[白话诗歌]浅薄的人来到我的座位前喋喋不休,让我十分无奈。费尽心思想结交的人,因不受俗世礼节让我无缘相见。我与城东的陈国佐,已经许久没有相见了,不知他如今怎样了。明月朗照天地,期待今夜能与君共享此景。与友人相距不过十多里路,到他那儿并不困难,但我不敢开口向邻居借驴。似乎听说过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功名利禄的事情不要再打扰我了,我在这方面已经没有了追求。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送湖南部曲①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 ①部曲:部属,部下。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老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C.五、六句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解析:选C C项,是写自己,不是夸赞部属。★(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此处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结合诗句,不要只答出情感而忽视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词语“送君去”和“不妨”分析“送别之情”和“先人后己的情怀”。参考答案: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人后己的情怀。只要部属有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点3分,共6分)[白话诗歌]穿青衫匹马单枪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急速启程。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事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你去后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