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高三地理23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解析版)
高三地理23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0页大小:1.5 M上传日期:2023-11-08 10:20浏览次数:340U1 侵权/举报

23资源安全国家安全难度:★★★★☆建议用时:30分钟正确率:/21实证研究是利用可验证的证据来获得研究结果的研究方法。2022年10月14日,位于川西顶贡大草原的兴川实证光伏电站正式投产,该电站为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兴川实证光伏电站建设在超高海拔的首要目的是(   )A.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B.助力实现双碳目标C.提高光伏发电技术 D.满足当地用电需求2.与新疆光伏电站相比,兴川实证光伏电站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施工环境恶劣②物资运输困难③滑坡等地质灾害④生活水源不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C    2.A【解析】1.不同于单纯的光伏电站,兴川实证光伏电站是一个针对光伏、储能产品和新技术开展实证试验研究的科研平台,故建设在超高海拔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光伏发电技术,C正确;兴川实证光伏电站建设在超高海拔首要目的与当地产业发展关系较小,故A排除;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也非首要目标,故B排除;当地用电需求较小,故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2.与新疆光伏电站相比,兴川实证光伏电站建设的海拔高,因此高寒天气,施工环境恶劣。故①正确;该地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物资运输困难。因此②正确;该地位于高原之上,滑坡等地质灾害较少,故③错误;该地水资源相对充足,故④排除;因此组合①②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点睛】兴川光伏实证基地,位于海拔3900米至4500米的四川甘孜州顶贡大草原,是目前四川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也我国海拔最高的光伏实证基地和全球首个超高海拔光伏实证基地。北极地区包括北极冰原、苔原带和外侧的泰加林带。全球变暖在泰加林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增温速率是其他地区的2倍。近年来,北极泰加林带山火、地火等野火频发。完成下面小题。3.北极地区泰加林带地下富含腐殖质的主要原因是(   )A.泰加林枯枝落叶多于其他森林 B.野火频发带来大量草木灰C.气温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弱 D.冻土融化,土壤含水量高4.全球变暖在泰加林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原因不包括(   )A.野火频发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B.泰加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C.冻土消融,地下封存的甲烷释放 D.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增强【答案】3.C    4.B【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泰加林带是针叶林带,落叶少,A错误;腐殖质含量高最大的原因就是温度,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导致土壤中腐殖质含量高,C正确;野火频发带来大量草木灰、冻土融化,土壤含水量高不是主要原因,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全球变暖在泰加林带有明显的放大效应是因为野火频发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冻土消融,地下封存的甲烷释放使得地面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北极地区升温明显,ACD说法正确;泰加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与植被的覆盖率有关系,材料未体现,B说法不合理。故选B。【点睛】全球变暖一般指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下图为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①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 D.山地灌木林带6.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   )A.南坡2000m左右 B.南坡2500m左右C.北坡1500m左右 D.北坡2500m左右7.为了缓解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现状,我国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限制第三产业发展 B.全面使用清洁能源C.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D.减少工业废水排放【答案】5.A    6.D    7.C【解析】5.图中①处自然带位于山脉南侧的山麓地带,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所以说①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温带荒漠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先增多后减少,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方应形成森林带,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分布有山地寒温带针叶林植被的地方,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北坡2000米到3000米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7.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气温升高,使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为了缓解这种现状,应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故A错误,C正确;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中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全面使用清洁能源不太现实,B错误;全球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山麓的自然带即基带,其水热组合与山地所在地区的水热组合基本一致,因此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线,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下图为1959~2009年新疆天山河源1号冰川零平衡线变化曲线。完成下面小题。8.图示期间(   )A.冰川整体呈加速融化趋势 B.全球气温呈持续上升趋势C.全球亚热带北界不断南移 D.全球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9.新疆天山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可能引起(   )A.新疆地区气候更加干旱 B.山麓地区灌溉用水增加C.冬季放牧区域范围扩大 D.棉花种植区的范围缩小【答案】8.A    9.B【解析】8.读图可知,天山冰川的零平衡线的海拔呈上升趋势,说明当地的冰川在不断融化,整体呈加速融化趋势,A正确;局部的冰川融化不能代替全球情况,B错误;亚热带北界在北半球向北移动,C错误;全球各地降水量有的增加有的减少,D错误。故选A。9.山地冰川融化,导致补给河水的水源增多,山麓地带的河流水量增多,灌溉用水也增加,B正确;局部冰川变化对新疆气候影响较小,A错误;冰川分布区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不适合放牧,C错误;灌溉水源增加,利于棉花种植,D错误。故选B。【点睛】山地冰川融化,导致补给河水的水源增多,山麓地带的河流水量增多,灌溉用水也增加。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和气候敏感区,研究发现,秦岭近几十年气温空间变化明显,图为秦岭1970-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等值线(℃/10a)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有关秦岭地区1970-2015年气温空间变化趋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越高增温幅度越大 B.东段增温幅度最大C.北坡增温幅度大于南坡 D.西段增温幅度最小11.根据气温空间变化趋势,1月0℃等温线将(   )A.总体向北移动,海拔降低 B.总体向南移动,海拔升高C.总体向北移动,海拔升高 D.总体向南移动,海拔降低12.图中几处等值线封闭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最快的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0.C    11.C    12.D【解析】10.由材料中的1970-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等值线数值可以发现,丁地,也就是秦岭北坡气温变化趋势数值最大,整体上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即北坡增温幅度大于南坡,C正确;气温变化趋势东西上,东段增温幅度小于西段,BD错误;海拔高点在分水岭线上,并不是增温幅度最大的地方,A错误。故选C。11.结合所学和全球变暖现象的加剧,秦岭1970-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整体都在上升说明区域气候整体在变暖,故1月平均气温会上升,0℃等温线将向更寒冷地区移动,北半球即为更北的地区和海拔更高的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结合所学,城市化与工业化往往会伴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强,使得局部地区气温升高更加明显,甲乙丙丁四处中,丁地增温最为明显,故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最快的可能是丁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以及动物的生存。读北极年海冰范围与年平均CO2浓度随时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3.1972—2012年期间,北极(   )A.年平均CO2浓度呈上升趋势 B.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C.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无相关性 D.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正相关14.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A.海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B.海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C.大气逆辐射减弱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答案】13.A    14.B【解析】13.读图可知,年平均CO2浓度呈上升趋势,海冰面积减少,两者呈现负相关特点,A正确、CD错误;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变化不大,B错误。故选A。14.海面颜色比冰面深,吸收太阳辐射更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弱,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A错误、B正确;海冰的减少导致下垫面的性质变化,从而改变了太阳辐射,导致气温变化。与大气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点睛】“北极放大”现象,主要原因是海冰减少,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并且由于海冰减少,冰面反射减少,整个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到达下垫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长白山脉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研究区位置和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小灌木的生长习性有(   )A.耐寒,抗大风 B.耐涝,耐盐碱 C.喜干燥,耐贫瘠 D.耐旱,耐污染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草本植物的入侵程度,随着土壤有机质的增加而升高B.长白山苔原带坡度较大的区域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高,因为坡度大处土层薄且较贫瘠C.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蒸发量增大,致使降水增多,有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入侵苔原带D.长白山苔原带海拔较低的区域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高,因为低处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程度大【答案】15.A    16.B【解析】15.通过材料可知,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极地苔原带在极地东风影响下,温度低、降水量少、大风天气多,故判断长白山高山苔原带小灌木的生长习性为耐寒、抗大风,故本题选A。16.通过图中信息可判断,草本植物的入侵程度,随着土壤有机质的增加而降低,A错;长白山苔原带坡度较大的区域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高,因为坡度大处土层薄且较贫瘠,B正确;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蒸发量增大,降水不会增多,C错误;长白山苔原带海拔较低的区域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程度高,但低处海拔也在2140米左右,人类活动少,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点睛】由于受极地大陆气团与北极气团的支配,苔原地区全年气候寒冷,年平均温度低于0℃,最热月平均温度虽然高于0℃,但仍然低于10℃,年降水量都在250毫米以下,大部分降水是雪,部分冰雪夏季能短期溶解。相对温度大,蒸发量小,沿岸多雾。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下面小题。17.“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