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新高考语文小题必练12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新高考语文小题必练12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69.5 K上传日期:2023-11-07 21:09浏览次数:188U1 侵权/举报

小题必练12: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静静的产院茹志鹃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连气都没有歇一口,就忙着给两个休养的产妇做饭。在她这样的年纪,有这一份精力,这是她觉得自豪的。在这里,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不但剪掉了发髻,她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学会了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容容地做助手。对她的熟练沉着,医生也夸奖,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锅里的水嘶嘶地响了,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就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生,就像在镇上,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产妇躺在洁白的产床上,躺在雪亮的灯光下……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吓了一跳,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还是做姑娘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直到现在老姊妹俩还要好得很。“婶婶,我派到这里来工作了。”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其实,差不多的情况你也都知道。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现在她害喜(指妇女怀孕初期种种感觉不舒适的反应),回家休息去了。产院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两年里,我们没出过什么事情,大人小孩都是平平安安,一个人进来,两个人出去。产妇等小孩一落地,就躺在床上,不要她动一动了,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荷妹不停地点着头。“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荷妹提问了。“怎么没有,风险也就在这些事上,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要是来不及呢?”“打电话请医生来!”“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打电话嘛!”“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洗手当然在脸盆里洗。”回答以后,她又辨了辨这问话的味道,心里又是一个不快。“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话也加重了分量。“对!”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选自《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二段交代了产院的工作人员谭婶婶精力很好,工作热情高,也写出了谭婶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B.医生夸奖谭婶婶,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于是,她很期待在电灯下亲自动些小手术。C.谭婶婶给荷妹介绍产院共顺顺当当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时,提到担风险,认为在产院工作是一副风火担子。D.小说虽然写的是农村产院里发生的小事,但是却充分地展现了谭婶婶丰富的思想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取材以小见大,作者没有一味歌颂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而是通过叙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普通人物的思想性格。B.小说开头描绘了一片静谧的晚景,晚霞,竹篱,野花,组成一幅淡墨画,紧扣标题的“静静”,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C.“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荷妹莽撞的性格。D.有些医生把谭婶婶工作的这个农村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对此谭婶婶觉得好笑,体现了谭婶婶思想有保守的一面。3.荷妹让谭婶婶介绍产院情况,谭婶婶在跟荷妹交流的过程中心理上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4.现代作家、翻译家冰心在评价《静静的产院》时说:这个短篇小说,结构是谨严的,没有一点废笔。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进行探讨。(6分)【答案】1.B2.C3.①自豪。谭婶婶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目前产院的情况时,内心是非常自豪的。②疑惑。当荷妹问起“我们在哪里洗手呢”时,谭婶婶心里先是疑惑。③不快。辨了辨荷妹话里的味道后,心里有些不快,有些生气。④不置可否。对荷妹做土造自来水的建议,谭婶婶没作评价,只是让她看看再说,随后转身去做事了。4.①采用线状结构,以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小说按时间顺序将零星的生活片段和人物复杂的情绪串联起来,中间简要插入谭婶婶在产院的工作情况及谭婶婶与荷妹妈妈的关系,结构简单而严谨。②内容集中,紧凑,惜墨如金。本文选取了产院中一个时间段里的生活小事,通过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人物的对话来展开情节,内容集中、紧凑;小说选文结尾采用留白的手法,惜墨如金,谭婶婶看荷妹哪里“不顺眼,不入调”,小说并没有直接交代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揣摩,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她很期待在电灯下亲自动些小手术”错,原文是说“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生,就像在镇上,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是说谭婶婶期望农村接生条件能像城里医院一样好。小说并没有写谭婶婶自己动手做小手术,也谈不上期待。故选B。2.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项,“表现了荷妹莽撞的性格”错,这里表现荷妹想改善农村医院的用水卫生条件的急切、热情、果敢。故选C。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心理的分析概括能力。由“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怎么没有,风险也就在这些事上,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概括出谭婶婶介绍产院情况时的自豪;由“‘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概括出面对荷妹突然提出的问题时的疑惑;由“‘洗手当然在脸盆里洗。’回答以后,她又辨了辨这问话的味道,心里又是一个不快”概括出谭婶婶内心的不愉快;由“‘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概括出谭婶婶面对荷妹自造土自来水时的不置可否。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构的探究能力。从叙述顺序看,“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锅里的水嘶嘶地响了,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就望着电灯”“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小说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以时间顺序推进故事情节,小说的第三段是一段插叙,插入介绍谭婶婶在医院的工作情况。这种线状叙事使结构简单而严谨。从情节内容看,小说主要设计了谭婶婶与荷妹在医院的见面情节,主要通过二人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介绍医院的情况、接生的情况以及围绕“在哪里洗手”的问题展开对话,这样的设计使情节紧凑,故事推进节奏快。从结尾看,“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这样的结尾含蓄而耐人寻味,“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让读者去体味小说中的两位人物在观念上的碰撞,引入深入思考,同时留下回味的空间。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江夕望【注】卢纶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注】《春江夕望》是卢纶为躲避安史之乱而客居湖南时写的。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诗人选取“芳草”这一意象,着一“遍”字,既状摩出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况,又紧扣了题目。B.首联下句的“莫思归”,写出了作者面对春景喜出望外的情感,“楚客”又含有居住楚地的满意。C.颔联中“经难人空老”一句高度概括了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也有对人生不易而自己已衰老但一事无成的感叹。D.颈联中的“远”字。既写出了兄弟在空间上相隔的遥远,也写出了因距离的遥远而难叙兄弟情的哀伤。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答案】1.B2.①思乡之情:首联说春天已到洞庭,自己可不要想家。口中说“莫思归",实际上诗人归心正切。②悲愤和哀伤之情:中间四句写战乱中诗人的不幸遭遇,如功业无成,有家难归,兄弟离散,故人日稀。③孤独寂寞之情:最后两句诗人独立天南,望乡垂泪,形象鲜明感人。【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喜出望外的情感”错误,“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意思是“春天已到洞庭,自己可不要想家”,口中说“莫思归",实际上诗人归正切,这只是诗人暂且的安慰。故选B项。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诗歌标题“春江夕望”点明时间、地点、季节以及人物的活动,诗人在春天的傍晚眺望远处,那么诗人望向何处?自然是家的方向,且诗歌注释说“卢纶为躲避安史之乱而客居湖南时写的”,这就暗示了诗歌的第一个情感,即思念家乡之情,而且首联说“洞庭芳草遍,楚客莫思归”,口中说“莫思归”,内心恰恰是思归心切;“经难人空老,逢春雁归飞”,颔联概括了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也有对人生不易而自己已衰老但一事无成的感叹;“东西兄弟远,存没友朋稀”,写出了兄弟在空间上相隔的遥远,也写出了因距离的遥远而难叙兄弟情的哀伤;“独立还垂泪,天南一布衣”,“独立”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而“垂泪”“布衣”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也有对自身的感叹。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榭”“忍”“曾”“受”“奉”的写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