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新高考语文小题必练13信息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新高考语文小题必练13信息类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24.4 K上传日期:2023-11-07 21:09浏览次数:279U1 侵权/举报

小题必练13:信息文本阅读+古代诗词鉴赏+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退居幕后,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网络爱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作者创造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改变自己原本构思的故事走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网络文学的作者对于“流量”与“变现”的需求,使得当下网络文学“粉丝向”严重,大行其道的“奥文”正是“粉丝向”发展的产物。这类“奥文”直白地表达人类的欲望,建立起一个没有根基的乌托邦。“金手指”泛滥、“套路化”严重,而这类“奥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奥点”,从而拥有永恒的读者。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别,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也是资本的镣铐。因此,网络文学要想在商业性与文学性的拉锯之下寻找相对的平衡,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现实问题、呈现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与取向,则不能唯流量是从,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令人欣慰的是,网络文学中也确实产生了挣脱镣铐的文学佳作。邵燕君等人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中,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遴选了五位经典作家的作品,以其判断标准来看,是否“传达了本时代最核心的精神焦虑和价值指向”,是否“成为某种更具恒长普通意义的‘人类共性’的文学表征”等,仍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的影响。然而,网络文学不同话语主体的交锋对文学圈内的评审标准发起了挑战。参与者的普泛化必然导致更多元、更健康的话语语境的形成,对于网络文学的评价,必须兼顾文学内部与大众传媒等多个向度。邵燕君等人的这套评价标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摘编自《浅谈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一场文学之间的角力》)材料二:一些文学研究者对大众文艺的基础功能与核心竞争力认识不清。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情感是人类的“生物算法”,用以迅速处理个体生存发展面临的各种信息,以做出有效应对。情感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人类为了变得更聪明,进化出丰富的情感。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与繁育后代,需要强劲的时刻运行着的感觉、情绪和情感活动。艺术发生的内部驱动力正在于此。人们的情感体验需求是自我实现与自我服务的。现实生活中情感体验、获取生命经验的机会不够,为了让情感能力得以提高,生命体就驱动人们创造或进入艺术情境,进行感觉、情绪与情感体验活动,而文艺作品的故事情节就是承载大量生命活动信息的奇异容器,装载生命情感信息越多,越是特异、剧烈,受众体验就越好。大众文艺通常更强调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把各种感觉、情绪和情感体验激发到极致,产生情绪爆炸效应。人们把它持久地作用于自身情感信念的建构,从中得到自我肯定、自我确认与自我完善,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对于大众文艺来说,能否令受众得到过瘾到位的情感体验,帮助读者建立精神秩序,是作品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对读者是否有价值的基础性评价标准。正因为大众文艺创作是以受众为中心的,所以大众文艺也必然是类型化的。人类的情感体验需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人类个体需要在某些作品中,专门体验某些特定的感觉、情绪和情感,所以大众文艺的一个类型就是指向人类一个愿望情感群组,这使得人类的情感体验更加高效集中。(摘编自《不断顺应人类对情感体验的新需求——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的启示》)材料三:如果寄望于把网络文学当作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旗帜之一,就不能过早地为它套上枷锁。虽然具有多重角色,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文学样式,具有其独特的精神追求,这就要求作者与读者不能被资本太过束缚,网络文学产业的繁荣并不意味着网络文学自身的繁荣,过早过强的逐利动机难免会扼杀它。有些影视导演就曾直言,现在许多改编自高点击率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缺乏应有的深度。正如尼尔·波兹曼认为的,造成文化枯萎的原因,不光是对精神的约束,还有可能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其中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此外,在确立评价机制和建立理论研究框架的过程中,还要对网络文学的创作多一些包容。当前,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刻意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对立的趋势。但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分野,更重要的在于它摆脱了“文学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作为“一种为揭露和批评自己的局限性而存在的艺术机制”,文学总是在现有框架或者同一题材下去探索如何超越前人,隐含了对文学自身的反思,“新”与“旧”永远都是相对的。不仅如此,在文学理论发展方面,即便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其也早已摆脱文学自身的局限。这说明目前的文学理论对网络文学的无力感,并不能简单归咎于传统话语体系和批评模式的落后,而是文学理论的发展早已与这个时代拉开了“代差”。不要过早地为网络文学套上枷锁,它的多样性,就是文化领城繁荣的最大源泉和前进动力。(摘编自赵明吴《别给网络文学套上枷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作品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创作完成的,而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B.当下,网络文学亟需建立起自身的主体性,彻底摆脱流量束缚,挣脱资本镣铐,从而创作出文学佳作。C.材料一中的“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印证了材料二的“大众文艺通常更强调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D.大众文艺能够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给受众带来持久的愉悦,因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自我肯定、确认与完善。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文学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所以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B.邵燕君等人评选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经典作品的标准是目前较为全面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但是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影响。C.网络文学的内驱力来自人们对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其核心竞争力是它能使受众得到过瘾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建立精神秩序。D.要想让网络文学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旗帜,就不要让它过度商业化、庸俗化,同时要多多包容它,保持它发展的多样性。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作者拘泥于读者的好恶,紧密关注着读者的投票和作品流量,怎么能写出好故事呢?”B.“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其实没有严格的区别界限,都是文学,只是平台和载体不一样。”C.“以前,网络文学属于一种非主流文化,但是未来,它会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一种。”D.“网络文学更像是一种大众化、草根化的写作,是读者本位,它与读者的距离更近。”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为什么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网络文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1.C2.A3.C4.首先指出情感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人类为了让情感能力得以提高,进行了艺术创作;接着引出大众文艺的基础性评价标准:最后得出以受众为中心的大众文艺必然是类型化的这一结论。5.①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路径不同、创作主体不同、商业性程度不同。②网络文学的快速生长性决定了不能用传统文学相对固定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它。③传统文学理论已经落后于时代。【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主观臆断,“传统文学作品的创作则不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说法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可知,网络文学只不过有“实时评价”,而传统文学虽没有这个条件,但也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B项,说法绝对,“彻底摆脱流量束等”说法过于绝对,依据材料一第四段“不能唯流量是从”可知,没有说彻底摆脱。D项,颠倒因果,依据材料二第三段“人们把它持久地作用于……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可知,因果倒置了,因为得到自我肯定、自我确认与自我完善,因而带来持久的愉悦。故选C。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所以它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说法错误,于文无据。依据材料一第一段“‘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退居幕后,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网络爱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可知,强调的是二者的文学路径不同,并不能说网络文学对读者阅读水平的要求比传统文学更高。故选A。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符合材料三中“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过早过强的逐利动机难免会扼杀它”的观点。B项,符合材料三中“网络文学的本质依然是一种文学样式”的观点。C项,内容在材料三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观点。D项,符合材料三中“它摆脱了‘文学是一种文化精英的活动’”的观点。故选C。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先分别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理清行文思路。第1段讲的是情感是生命存在与表达的方式,丰富的情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等需要情感活动;第2段指出人类为了获取足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经验,创造了艺术,进入艺术情境,并且文艺作品承载的生命情感信息越多越特异,受众的体验就越好;第3段讲的是大众文艺能够营造剧烈的高潮体验,及其基础性评价标准;最后一段首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点明了本段的中心,即大众文艺以受众为中心,所以其类型化是必然的。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特点不同,评价标准自然不同。材料列举了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一些特点:传统文学的路径是表现现实,而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传统文学是以作者为主体的精英文化,而网络文学是以受众为中心的;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商业性更重,有“粉丝向”现象。另外,材料一最后指出“网络文学的快迷生长性决定了其判断标准的不确定性”;材料三第3段指出传统文学理论已经落后于时代。由此可知,不能用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来评价发展迅速的网络文学。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白居易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②楚客,指贾谊。③袍,官袍。④烟霄:喻显赫地位。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B2.(1)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2)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3)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上句中的“悲”,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清”、滴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幽静”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相对的“闲适”也不对,应是寂寥。故选B。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做题时要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和典型意象,逐句分析情感。“楚客悲”,借贾谊被贬的经历,表达自己被贬的悲愁;“秋霜”指年华老去,“空”暗示功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