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语用基础5练+文化常识重点练+文言阅读强化练循环定向集中练8
语用基础5练+文化常识重点练+文言阅读强化练循环定向集中练8
格式:doc页数:4页大小:28.5 K上传日期:2023-11-07 21:06浏览次数:457U1 侵权/举报

eq\x(周六) 循环定向集中练8 (定点8:名句默写)满分:70分 时间:60分钟 得分:________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5.《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6.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 , ”,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7.成语“深思慎取”出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 ”一句。8.《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9.《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 ”。10.《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11.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 , ”。12.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13.《过秦论》中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时防范之严的两句是“ , ”。14.《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 ”。1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的恩德的两句是“ , ”。16.《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 , ”是用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17.《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18.《种树郭橐驼传》中,一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 , ; , ”,压抑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19.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 , ”。20.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 ”。2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有一脍炙人口的警语“ , , ?”告诫人们对于事物作结论前要注重搜集第一手资料,不可妄加臆断。22.《登泰山记》中描述日出之前,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彩色的句子的是“ , ”。23.在《静女》一诗中,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男主人公不见女主人公时焦急神态的句子是“ , ”。24.《诗经·氓》中以“淇水”和“低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25.在《离骚》(节选)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的句子是“ , ”。26.在《离骚》(节选)中写诗人崇尚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的两句是“ , ”。27.曹操在《短歌行》中“ , ”几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用“ , ”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同时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28.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29.在《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30.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的两句:“ , ”。31.在《山居秋暝》中,“ , ”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由高到低,描绘了月夜下清幽的自然景色。3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33.《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 , ”。3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 。”3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36.《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 ”。37.《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诗句是“ , ”。38.《客至》中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 ”。39.《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0.《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 ”。41.《琵琶行》中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 ”的感喟。42.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 , ”。43.《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衣服上的图画,反衬人物内心的孤独的句子是“ , ”。44.《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45.《锦瑟》诗中“ , ”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46.词人在《浪淘沙令》中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的句子是“ , ”。47.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 ”。48.《雨霖铃》中以传神之笔描写临别时之情事,营造出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更见内心的悲伤的诗句是“ , ”。49.《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任何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 ”。50.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相符合的两句是“ , ”。5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大江的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句子是“ , , ”。5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53.“伤离别”是人之常情,秦观《鹊桥仙》中“ , ”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将词的主旨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54.周邦彦《苏幕遮》中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的诗句是“ , , ”。55.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 , , ”三句,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能使人感受到词人的万千愁绪。56.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 ”七组十四个叠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57.《书愤》中用典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施展抱负的诗句是“ , ”。58.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将明媚的春光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鲜明对照,表达自己郁闷惆怅的句子是“ , ”。59.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 ”借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来寄寓自己的壮志难酬。60.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用“ , , ”典故来写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南宋政府不图恢复,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是宋室臣民的现实,用典抒情,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6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 ”两句象征着抗金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一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充满信心。6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而第三境,则取自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即“ , , , ”。63.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说“ , , ”,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64.《长亭送别》中“ , ”两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是本来无所谓悲喜的自然形象因主人公的心情而染上了离愁。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