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语用基础5练+文言断句重点练+现代诗歌、戏剧强化练小题组合短平快18
语用基础5练+文言断句重点练+现代诗歌、戏剧强化练小题组合短平快18
格式:doc页数:3页大小:19 K上传日期:2023-11-07 21:05浏览次数:102U1 侵权/举报

eq\x(周三) 小题组合短平快18 语用基础5练+文言断句现代诗歌阅读满分:42分 时间:40分钟 得分: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在好了。一天清朗,使你的心境也变得沉静和清爽了许多。你站着,思想和激情会悄悄爬出来,追随你的目光,在你看得见、想得到的地方,拉开绵长的、想象的线。那时,如果你想铺开纸,记下一段旋律,每个音符,都会依照灵感的指令,立即冒出头来, ① 。你的全部才智和学问,都会一涌而起,去成就你的事业。那个名叫“创造”的词汇,不经意中或者会与你不期而遇。我是如此看重心境,就像看重天色的清朗。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心灵,不让它在坚硬的石板上碰伤;更不让污浊的欲念像肮脏的空气,遮蔽心灵的天空。郁闷、愤怒、孤寂、失意、贪欲、妒忌……,都难免如同浮云占据心灵;那时,便需要凉爽洁净的风,劲猛地吹过,荡涤浊尘,让心灵的上空重新归于清朗。清朗,是一池不曾污染过的清泉,是一张能随时擦洗干净的黑板,是一片收割之后可以重新耕种的土地,是一片能在深夜更新空气的青青林子。谁的心,都不能永远是一张不曾书写过的白纸。可是,却能及时地换掉那些涂污了的纸张, ② ,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拟人、排比、比喻B.夸张、排比、对偶C.拟人、借代、对偶D.夸张、借代、比喻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呵护着自己的心灵,胆战心惊地,不让它碰伤,在坚硬的石板上;更不让污浊的欲念,遮蔽心灵的天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答: 4.下面一则通知的片段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通知为更好地照顾到全校师生的就餐需要,学校后勤部打算在暑假期间对餐卡充值系统进行升级。请广大师生于9月30日前与后勤部联系,退出卡中剩余的钱,并拿走新的餐卡。请大家相互转告,抓紧时间办理。答: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4分)2019年8月2日,教育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教师惩戒权的具体实施细则,将尽快出台。吕玉刚指出,教育惩戒目的重在教育,实施细则制定将从关爱和保护学生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出发,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形式等,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明确教师惩戒权主要是为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当前教师不敢管的问题;二是解决不善管的问题。此次明确教师惩戒权,可让老师、家长都有把“尺子”去衡量、判断,缓解家校矛盾等问题。答: 二、文言断句重点练(6分)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萧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节选自《南齐书·萧子良传》)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刘大夏,字时雍,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登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阕,迁广东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谕,遂顺命。后山贼起,承檄讨之。令获贼必生致,验实乃坐,得生者过半。十五年,拜兵部尚书,屡辞乃拜命。既召见,帝曰:“朕数用卿,数引疾何也?”大夏顿首言:“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帝默然。大夏请凡事非祖宗旧而害军民者,悉条上厘革。(节选自《明史·刘大夏传》)A.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B.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C.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D.臣老且病/窃见天下民穷财尽/脱有不虞责/在兵部/自度力不办/故辞耳三、现代诗歌强化练(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长城谣——席慕蓉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①又还了焉支多少个隘口②有多少次悲欢啊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敕勒川 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注] ①焉支山,一称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②隘口:狭窄的山口。8.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距”“冷眼”都是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B.第二节“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和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给人以凝重苍凉的感觉。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长城悠久的历史。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10.第一节里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答: 11.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在诗人的心中,长城仅仅是民族的象征吗?长城在作者心中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6分)答: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