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35-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梳理
35-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梳理
格式:pdf页数:24页大小:513.4 K上传日期:2023-11-03 01:06浏览次数:483U1 侵权/举报

核心知识梳理模块一心理1.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是我们成长中正常的心理现象,我们要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健康成长。2.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3.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努力,需要立志,需要坚持,需要掌握方法。4.认识自己的途径:①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②自我评价;③他人评价。5.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全部,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6.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主动改正缺点,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需要在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的过程中实现。7.生命来之不易,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规律。8.为什么要敬畏生命?(为什么要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2)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3)生命至上,生命是人类享有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人生意义的前提。9.如何敬畏生命?(1)意识上:不仅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简单初中生(2)行动上: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3)道德上:将对生命的敬畏作为内心的自愿选择,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10.如何守护生命?(1)爱护身体。①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2)养护精神。①守住自己的心灵,坚持真、善、美;②守护精神家园,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如:诵读经典、参观博物馆、参加研学旅行、参加志愿活动。11.生活难免有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12.应对挫折,克服困难的方法.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1)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2)掌握正确的方法,增强生命的韧性。(3)借助外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增强生命力量。13.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14.如何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实现生命价值的做法)(1)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2)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3)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15.学习中有快乐,也有辛苦,学习是一个过程,要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简单初中生16.实践出真知。我们要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17.缓解考试压力的方法:转移注意力;保持身体放松;自我暗示;保持适度紧张等。18.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合理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成为情绪的主人。19.调节情绪的常见方法: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20.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21.美好情感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22.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23.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如何培养批判精神?)(1)要有质疑的勇气,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2)要考虑他人感受,让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3)要掌握批判的技巧。①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②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不是一味否定。24.自信的重要性(青春的探索为什么需要自信?)(1)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信心和希望。(2)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25.青春期我们需要自强的原因及做法.@简单初中生(1)原因: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2)做法:①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②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26.“行己有耻”的要求.(1)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2)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3)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4)树立底线意识,不做触碰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的事情。(5)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27.“止于至善”的内涵及要求(1)内涵: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2)要求: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模块二道德1.朋友的重要作用(友谊的力量)(1)朋友影响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3)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2.正确认识友谊(友谊的特质):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3.如何走出友谊的误区?(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简单初中生(4)友谊可以带来快乐,让人向往;有时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4.呵护友谊的方法和技能:①用心去关怀对方;②学会尊重对方;③学会正确处理冲突;④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5.与异性交往的做法(原则):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6.网络交友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网上交往,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7.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021.22(1)]8.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促进,与老师成为朋友,主动关心、理解老师。(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与老师相互交流。(2)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4)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9.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10.为什么要孝亲敬长?(1)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3)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11.我们应如何孝亲敬长?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1)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理性地与他们沟通。(2)倾听。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3)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了解双亲长辈的爱好,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12.家规、家训、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表现形式。优秀的家规、家训、家风是建设和谐家庭、美好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撑。传承优良家规、家训、家风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2020.6;2019.29(2)]@简单初中生13.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14.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1)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2)坚持集体主义,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15.美好集体的特征与作用(1)特征:①有共同的愿景;②有良好的氛围:民主、公正;充满关怀与友爱;善于合作;充满活力。(2)作用:①引领我们成长;②让人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③让人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和吸引;④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16.为集体建设出力的原因及要求(1)原因:①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②集体的事务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事事都要有人做;③集体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2)要求:①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②集体的事务,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③悉心呵护集体共同的利益和荣誉;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1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员;个人在社会中成长。18.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1)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3)要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19.网络的积极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20.如何合理利用网络?(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学会“信息节食”,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简单初中生(3)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2018.9)(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21.怎样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要求)(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和热情的帮助。(关注、重视他人的要求)(2)平等对待他人。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平等待人的要求)(3)学会换位思考。①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②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的要求)(2017.12)(4)学会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欣赏他人的要求)2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1)对个人: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①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②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2)对社会:促进社会和谐。①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有利于维系社会正常生活;②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③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④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3)对国家: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23.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怎样做到以礼待人?)(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24.诚信的重要性(讲诚信的重要意义)(1)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