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格式:docx页数:15页大小:475.8 K上传日期:2024-05-01 14:58浏览次数:318U1 侵权/举报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考试生物一、单选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组成细胞的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低钾血症患者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B.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含脱氧核糖C.蛋白质盘旋、折叠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氢键的形成D.组成细胞的水主要是结合水,自由水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质网中能合成各类膜结构所需的磷脂B.叶的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和液泡C.含核酸的细胞器有中心体、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后核酸种类不变体现细胞分化的稳定性B.细胞生长导致细胞体积增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有丝分裂时细胞核先于细胞质分裂,中心体先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细胞凋亡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细胞膜仍具一定的流动性4.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左图中①~⑤表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甲~戊表示不同的物质或细胞结构,右图为蔗糖分子进入某植物细胞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左图中戊为药物的运载体,则药物A属于水溶性分子B.右图中H+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蔗糖进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低温处理法对左图中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有影响,细胞呼吸抑制法则对④⑤方式有影响D.除一些不带电荷的小分子可以左图中甲方式进出细胞外,离子和较小的有机分子的跨膜运输须借助于膜蛋白5.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结果如图所示。若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进入减数分裂,且之后未发生突变和互换。下列与上述细胞分裂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有2或4种类型C.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均有等位基因的分离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占1/46.通过碱基修饰的新冠RNA疫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和增加刺突蛋白合成。某新冠疫苗中常用N1-甲基假尿苷修饰,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导致RNA翻译过程中的“+1核糖体移码”,如图,合成“脱靶蛋白”。(注:CCU脯氨酸;UGC半胱氨酸;CUU亮氨酸;GCC丙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1-甲基假尿苷修饰后新冠RNA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B.经过修饰的RNA稳定性提高,沿核糖体由5'→3'翻译出更多的刺突蛋白C.“脱靶蛋白”与新冠抗原蛋白结构不同,不一定引发预期免疫反应D.与灭活疫苗相比,新冠RNA疫苗可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7.下列有关科学史的描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为遗传规律的假说提供间接证据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物质提纯技术、细菌培养技术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D.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克里克后来又提出了中心法则、证明了遗传密码中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8.非洲草原上的蕨类植物能产生有毒物质来抵制植食性动物的捕食,以蕨类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非洲山地大猩猩种群也相应地产生解毒物质来缓解毒性,物种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相互牵制的生态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蕨类植物产生有毒物质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的作用B.蕨类植物的有毒物质诱导山地大猩猩发生解毒基因突变C.该过程中,非洲山地大猩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具有抗毒性和不具抗毒性的非洲山地大猩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9.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甲状腺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属于效应器C.兴奋在传递过程中都是以电信号形式沿着反射弧双向传递D.肌肉或某些腺体细胞表面存在着与神经递质或者某些激素相对应的受体10.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体内接收可见光中各种光信号的受体统称为光敏色素B.光作为一种信号会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C.年轮、春化作用都能说明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D.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受基因表达调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11.下图表示两种生境下捕食者蝾螈对池塘中霍氏蛙、灰树蛙、蟾蜍种群数量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捕食者蝾螈的有无B.本实验仅证明种群数量变化受生物因素影响C.自然界中捕食者的捕食作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决定该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含氧量12.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工程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后,即可进行中心环节——发酵罐内发酵B.发酵过程中环境条件既会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形成C.一些极端微生物已应用于生产实践,例如嗜热菌有助于提高热敏性产品的产量D.生产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口味和色泽,但不能增加食品的营养及防腐13.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决定实验效果乃至实验成败的前提条件,在选择时要具有符合实验要求(科学性)、取材容易(简便性)、实验现象明显(直观性)等特点。洋葱是生物实验常用材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B.可用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C.可用洋葱的管状叶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研磨时要加入适量SiO2、CaCO3和层析液D.可用洋葱根尖细胞观察减数分裂,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判断细胞分裂时期14.下列有关“DNA粗提取与鉴定”、“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将提取到的白色丝状物与二苯胺试剂充分混匀,沸水浴加热后变蓝B.PCR反应体系中需加入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该酶可在延伸过程中起作用C.凝胶载样缓冲液中加入的核酸染料与DNA分子结合,便于在紫外灯下观察D.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可利用DNA不溶于酒精而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来粗提DNA二、多选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人类7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可以发生易位(如图1,易位的染色体用7+、9+表示),若易位后细胞内基因结构和种类不变,则相应个体属于染色体易位携带者,表型正常。若细胞中有三份R片段,则表现为痴呆;有一份R片段,则导致早期胚胎流产。图2表示某家族因易位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II1为染色体正常个体,III4为新生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A.图2中个体I2为易位携带者,可产生4种配子B.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II3的染色体组成是否异常C.III2为痴呆患者可能是由含有2个R片段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受精导致D.III3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概率为1/2,III4为易位携带者的概率为1/416.下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①~⑧表示细胞或结构),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发生膝跳反射时,屈肌①舒张,伸肌⑥收缩。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②⑤均为传出神经B.④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可被⑦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C.膝跳反射过程中,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③④位置为丙曲线D.膝跳反射过程中,A处Na+通道的开放可能是由细胞膜内外电位差改变引起的17.科学家在长白山地区稻田周围种植芋头,芋头种植除具有良好的收成外,硕大的芋叶对青蛙、泥鳅有很好的遮阴和驱避害虫作用,结合频振灯诱杀、自然天敌昆虫和青蛙的害虫捕杀,很好地形成了“四周种芋头、空中频灯诱、禾间天敌吃、禾下养蛙鳅”的共养体系。如图为该共养体系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代表能量值,其中a2、b3、d1、d2表示同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该共养体系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3/(a2+d1)×100%C.该共养体系内信息沿营养结构单向传递D.该共养体系突出体现了整体、协调等原理18.人参和西洋参是五加科人参属的药用植物,它们含有的人参皂苷具有抗肿瘤等作用。科研人员选用人参和西洋参有性杂交获得的杂种胚细胞以及人参种子胚、西洋参种子胚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细胞培养,建立其单细胞株系并对三者的部分特性进行比较研究,如图1、2所示,其中Re具有治疗心肌缺血的功能,Rg3具有抗癌作用。据题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人参皂苷不是人参和西洋参生长和生存所必需,其药用价值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图1所示过程主要依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图1中过程②为再分化,过程④中蔗糖浓度过低、过高都不利于悬浮细胞的培养D.杂种胚中的大多数种类皂苷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应作为抗癌药物的优先选择三、填空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60分。19.(共13分)科研人员为探究Mg2+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1)Mg2+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合成,该物质直接参与的反应阶段可为暗反应▲中(物质变化)提供能量物质▲。(2)为研究Mg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分别模拟环境中Mg2+正常供给(+Mg2+)、缺乏(-Mg2+)条件,测定水稻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如图1、2所示。①图1结果表明,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Mg2+浓度和固定CO2能力都存在“▲”的节律性波动,且Mg2+可以显著▲白天固定CO2的过程。②进一步测定上述过程中酶R(催化C5与CO2的反应)的变化如图2,结果表明Mg2+很可能通过▲,从而促进CO2的固定。(3)为探究叶绿体中Mg2+节律性波动的原因,科研人员又对多种突变体水稻进行实验。①已有研究证明,叶绿体膜上的MT3蛋白可以运输Mg2+。通过检测野生型、突变体MT3(MT3基因缺失)的叶绿体中Mg2+含量变化,如图3,结果表明,MT3蛋白主要负责节律性运输Mg2+至叶绿体内,但并不是唯一的Mg2+转运蛋白,其依据是▲(2分)。②在另一株突变体OS(OS基因缺失)中,白天叶绿体中Mg2+含量显著升高。据此,对MT3蛋白、OS蛋白的作用关系,科研人员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OS蛋白抑制MT3蛋白,并调节其节律性运输Mg2+至叶绿体内。假设2:MT3蛋白节律性运输Mg2+至叶绿体内,而OS蛋白运出Mg2+。通过检测野生型和多个突变体的Mg2+含量,如右表。序号水稻植株叶绿体中Mg2+相对含量1野生型2.52突变体MT31.53突变体OS3.54双突变体OM①(【注】:双突变体OM指OS基因和MT3基因均缺失,且实验中不考虑Mg2+的损耗)若表中①为▲(填字母),则说明假设一是正确的。(A.1.5 B.2.5 C.3 D.3.5)(4)已有研究表明,光合作用产生的蔗糖会影响OS蛋白的相对含量,且对光合作用进行负反馈调节。结合本实验研究,完善下列白天水稻叶绿体中Mg2+调节光合作用及其节律性变化的模型[方框中填写物质名称,()中选填“+”表示促进、“-”表示抑制]。20.(共13分)某实验室在野生型纯合果蝇群体中发现多只裂翅突变体(裂翅基因用A或a表示)。为了研究其遗传特点,把它们作为亲本之一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实验亲代子一代①♀裂翅×野生型♂裂翅(184,♀993,♂91):正常翅(187,♀92,♂95)②♀野生型×裂翅♂裂翅(162,♀82,♂80);正常翅(178,♀88,♂90)(1)野生型基因突变为裂翅突变体,则裂翅突变属于▲性突变。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可知,裂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2分)。(2)进一步研究发现裂翅基因纯合致死,该裂翅基因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存在一个隐性纯合致死基因(b),裂翅突变体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双平衡致死系。裂翅突变体果蝇间随机交配,F1全为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