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格式:docx页数:4页大小:41.2 K上传日期:2024-04-25 15:42浏览次数:461U1 侵权/举报

银川一中2024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参考答(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D(“二者相互依存”“不能脱离彼此”错误,原文“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译文也不能独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则它是没有意义的”是说今译不能脱离古籍而存在。)2.A(B.“阅读价值才是它最重要的方面”错误,材料二“对社会大众而言,所接触到的还是经过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视的更是其阅读价值”是针对社会大众而言,选项缺少必要的条件。C.“古籍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更直观便捷”于文无据,材料二是说“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没有“更多”“更直观便捷”的表述。D.“如果没有译文,现代的读者将无法理解”过于绝对,材料二是说“它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同时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3.C(“在使看的人懂,而且觉得畅快舒服,若使人看了头痛或糊里糊涂”强调了翻译的目的是使人看懂,没有涉及直译、意译。)(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答案】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暴雨’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有误,原文“此处的‘暴雨’是突然下雨之意”。C.“在不蒸发、不渗透的情况下”有误,原文“在不蒸发、不渗透、不流失的情况下”。D.“大暴雨”错,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不到3个小时发生的雨量为50毫米的降雨应为暴雨。故选B。5.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错,原文“主要是因为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故选B。(1)公众认为“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降雨应是暴雨。(2)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至69.9毫米,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至99.9毫米,才是暴雨。(3)公众抱怨,主要是因为自身认知的“暴雨”与气象学中定义的“暴雨”不完全一致。【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1)结合“在公众的认知中,‘暴雨’常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可知,公众认为“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降雨应是暴雨。(2)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和“与公众认知相比,气象学中对雨量的定义要严格得多。12小时内降雨量超过30毫米或24小时超过50毫米才算暴雨”可知,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至69.9毫米,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至99.9毫米,才是暴雨。(3)结合“与公众认知相比,气象学中对雨量的定义要严格得多”“假如气象预报员提前对这次降雨进行预报,他应该会这样发布:‘今天,某市区阴有阵雨或雷阵雨,局地有中到大雨。’公众抱怨这简直就是暴雨,天气预报也太不靠谱了!”可知,公众抱怨,主要是因为自身认知的“暴雨”与气象学中定义的“暴雨”不完全一致。7.D7.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D.“情感令人难以捉摸”理解错误。文中明确说明“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可见作者的情感不是难以捉摸的。故选D。8.①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踏实的精神;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②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9.①韦素园在未名社主持翻译了很多优质的外国作品,也出版了很多当时的进步作品,以此表现他是一名进步文学青年;②未名社经营惨淡,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以此衬托他踏实苦干的精神;③在未名社工作中作者更深入的了解了韦素园,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这句话实在评价韦素园时出现的,作者认为“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可见作者认为社会需要韦素园这样踏实肯干的人才,这是在赞美他认真踏实的精神;由“要他多”表现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结合“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可知,在文坛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因此他死后被人们遗忘了;但在作者心里,认为素园君的文坛价值犹如建筑中用到的石材和泥土,是应该被人们纪念的,以“第一要他多”期待人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应高度赞扬韦素园认真踏实的行为,以此号召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塑造手法的能力。作者自始至终将韦素园放在未名社的工作中加以回忆,目的是以此衬托韦素园的人物形象。在未名社工作期间,韦素园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等外国优秀的作品,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朝华夕拾》等作品,以此表现韦素园是一名进步青年。结合“出版者和读者的不喜欢翻译书,那时和现在也并不两样,所以《未名丛刊》是特别冷落的”“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分析可知,在未名社经营惨淡的情况下,他仍默默守候文学社,还出版了很多优秀的中外作品,以此表现其甘于寂寞,踏实肯干的特点。结合“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分析可知,在未名社工作期间,韦素园表现的认真而激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他身体受到病痛折磨之下,仍想着把他翻译的《外套》邮给我,可见他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10.BEG11.D12.C13.(1)晋灵公感到厌烦,便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2)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14.①鉏麑:忠信之士;②提弥明:有勇有谋/勇猛善战;③灵辄:知恩图报/是非分明。【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宦三年矣”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吾”,“宦三年”是谓语部分,“矣”是句末表陈述的语气词,所以在B处断开。“未知母之存否”中“未知”是谓语,“母之存否”是宾语,所以在E处断开。“今近焉”,语意完整,“焉”是句末语气词,所以在G处断开。故选BEG。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过错/经过、走过。句意: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是皇上的宫车驰过。B.错误。多次,屡次/一下子。句意:赵盾又多次劝谏。/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C.错误。给……东西吃/吃、吃饭。句意: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饮食不求饱足。D.正确。亡:逃亡、逃走。句意:于是赵盾自己也逃亡了。/他逃往赵国。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给了他一半食物”错误。根据原文“食之,舍其半”,可知赵盾给他东西吃,他吃一半,留下了一半。选项说法曲解文意。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患”,感到厌烦;“贼”,刺杀;“辟”,开,敞开;“盛服”,穿戴好礼服。(2)“亡”,逃跑,逃亡;“竟”,通“境”,国境;“讨”,讨伐;“非子而谁”,判断句。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根据原文“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可知麑奉灵公之命来刺杀赵盾,但当他看到“盛服将朝”的赵盾时,他产生了强烈的心理矛盾──杀赵盾是不忠于国家,不杀赵盾是不守诺言,最后选择了自杀。“盛服将朝”表现了赵盾忠君与守职,而面对这样的忠臣,晋灵公还要“贼之”,就是他的寡恩。所以从麑的自杀,可看出他是个忠信之士,是个舍生取义之人。根据原文“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可知提弥明在赵盾赴宴后知道了灵公的阴谋,他不是贸然出击,而是首先讲礼法,“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以此作为让赵盾离开的理由,表现出机智的一面。晋灵公不仅没有理睬提弥明所讲的君臣之礼,反而唤猛犬去咬赵盾,提弥明与猛犬和甲士们英勇搏斗,最终不敌身亡。由此可见提弥明有勇有谋,勇猛善战。根据原文“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可知灵辄是灵公的甲士,却反戈一击,救出了赵盾。当赵盾询问恩人的姓名时,他只说是“翳桑之饿人”。由此可见灵辄知恩图报,是非分明。参考译文:晋灵公不行君道。加重赋敛并图画城墙(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他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经》说:‘没有谁(向善)没有开始的,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如果像这样,那么能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可是晋灵公仍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感到厌烦,便派麑去刺杀赵盾。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违背了,还不如去死!”于是,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多日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在外当奴仆已经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于是赵盾自己也逃亡了。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