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诊断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诊断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格式:pdf页数:7页大小:839.4 K上传日期:2024-04-21 14:23浏览次数:413U1 侵权/举报

2024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历史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区,几乎所有早期文明都经历了彩陶时代。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之间,仰韶文化广泛分布于黄土、类黄土区及冲积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彩陶文化也以土壤丰厚的冲积平原为基础,特里波列—库库泰尼文化彩陶也基本分布在东欧黄土区。这反映出A.彩陶文化以农业为基础B.彩陶是早期国家重要标识C.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D.中西方彩陶文化交融共生2.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国相印”“滇池长印”等官印封泥。这说明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3.贞观元年(627年),唐朝依“山河形便”将全国划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江南道等十道。贞观十三年,户部按照道统计各州县的户口、赋税等情况,魏王李泰在此基础上采取“分道计州”的方法编纂了唐代第一部地理总志《括地志》。由此可知,唐初的“道”A.是统辖州县的行政区B.提高了地方治理效能C.是继承汉制的监察区D.构成了全国交通网络4.1027年,宋仁宗下诏:江淮、两浙、荆湖等地,“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1052年又颁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对施、黔州诸县逃移的客户,地方官应限时追回原籍,“令著旧业”。上述情形,折射出北宋仁宗时期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中央集权已遭到破坏C.租佃关系趋于解体D.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5.元代出现了一种名为“平话”的文本作品,现存有福建建安虞氏刻印的《三国志平话》(见下图)等“全相平话”五种。它大体根据正史写成,细节多取自民间流传故事;采用白话文体,版式均为上图下文,每对页一图,表达故事情节。由此可知,元代平话A.是元代戏曲的文学剧本B.开启了史学与文学的融合C.是古代历史小说的成熟代表D.属于通俗浅易的商业化出版物6.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是一组条屏式样的海防图,全图自广东沿海向东向北呈“一”字展开。清中期的长卷式沿海全图的分图顺序,多为“自盛京(今辽宁)至广东”,这与明人万里海疆“自粤抵辽”截然不同。这一呈现顺序的变化,最有可能是基于A.王朝政治的差异B.制图技术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变化D.外贸政策的不同7.明清时期,乡绅在地方扮演着官民中介角色,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乡村治理结构、促进基层整合的作用。到19世纪中叶,“自寇乱以来,地方公事,官不能离绅士而有为”,以乡绅为中心的团练组织逐渐介入赋役、治安、书院、善堂等地方公共事务。这一时期绅权的扩展A.推动了基层治理民主化B.消除了基层治理的自治性C.加深了清朝的统治危机D.打破了传统里甲职役体系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1页共7页{#{QQABRQKAggiIAJIAABhCEQWwCkEQkBACCIoGBEAEsAAByANABAA=}#}{#{QQABTQIsxgi4gIbACZ4qFUHECkoQsIEjJAoEwUCDuARLiJNIBIA=}#}8.图表:清末民初近代工业发展统计(部分)。民营资本占比(%)这一时期的工业发展1894年1912年前后1920年前后工矿交通业38.270.979.8A.为共和政治奠定了坚实基础银行业027.551.4B.官商共进,私人投资更活跃资本年平均增长率(%)C.更多地受到外部因素影响1894—1913年1913—1920年民营企业15.0810.54D.形成轻重工业并重的态势官办企业14.543.819.1937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文章指出,当前中国工人阶级的工资“站在世界工人工资最劣等的水平线上”;但是国民党2月以来在改善工人生活方面“毫无事实的表现”,工人的生活“必须要改善”。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A.坚持抗日与反蒋相结合B.努力推动抗日救国大计C.以改善民生为首要目标D.谋求建立工农民主国家10.从1960年起,工业部门占国务院部委机构数量的比重一路攀升,最高达40%(1975年)。改革开放以来,原有的工业主管部门逐渐撤并或改组,部分改为经济实体、行业总协会,同时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这一变化A.反映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调整B.促进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C.有利于对工业集中统一管理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11.公元10—11世纪,环地中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区域贸易网。来自东方的丝织品、北欧的毛皮、尼罗河流域的谷物和甘蔗、以及叙利亚的彩色玻璃,汇聚在一起;又由希腊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等转运至西欧。这一贸易网的中心成为“欧洲各地区人们梦想中的家园”,它位于A.君士坦丁堡B.麦地那C.罗马D.亚历山大港12.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1651年)中指出,在基督教体系国家,“国民与教民已经合为一体”,统治者只能有一个,“教会的定义是这样:明证基督信仰并结合在一个主权者的人格中的一群人,他们应当在主权者的命令下聚会”。这一看法意在A.宣扬教权独立B.否定君主权威C.维护国家权力D.倡导因信称义13.美国内战期间,为了应对战争消耗,联邦政府先后两次提高进口关税,到1865年关税税率升至平均47%。下为1870—1894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表。年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这说明19世纪晚期的美国1870—187244.2%A.工业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1873—188342.3%B.长期受困于内战的财政包袱1884—189045.3%C.保护主义政策走向制度化1891—189448.9%D.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14.1930年代,苏联提高科学院的地位,加大了对军事科研和军工生产的管理力度。1931年6月,苏联代表团在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上首次提出“计划科学”的概念,在科学界引起了激烈争论。《自然》(Nature)杂志刊发了“科学的社会关系”“科学与政府”等主题文章,还发起“科学、计划与自由”的讨论话题。科学界的这场争论,聚焦于A.国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B.科学研究与国防建设的关系C.国家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优劣15.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以“序贯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产业链发展,国际贸易的重心从最终品贸易转移到中间品贸易。据统计,2008年中间商品和服务贸易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量的一半,全球价值链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一个显著特征。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表明A.贸易自由成为共识B.国际分工走向深化C.全球经济风险增大D.南北差距日渐缩小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2页共7页{#{QQABRQKAggiIAJIAABhCEQWwCkEQkBACCIoGBEAEsAAByANABAA=}#}{#{QQABTQIsxgi4gIbACZ4qFUHECkoQsIEjJAoEwUCDuARLiJNIBI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材料一考古出土实物表明,中国棉花的品种是亚洲棉和草棉,均从国外传来。三国时期,珠江流域已普遍种植棉花,新疆是中国较早植棉的地区,总体晚于华南地区。“亚洲棉”从南路入广东,后至华中棉区;“草棉”从西路入新疆到甘肃,后传到华北棉区。棉种约在宋元之际完成了向中国内地的传播。棉花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步进化为一年生棉花,产量提高,品质有极大改进。古代文献中,棉花被记载为“吉贝”或“白叠”,棉布被称为“吉贝布”或“白叠布”。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记载“(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枲苧,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棉纺织技术在元代有重大改进,《南村辍耕录》中记载“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元代制定了江南夏税制度,规定“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其所输之数,视粮以为差”,棉布被定为常年租赋之一。明太祖曾下诏,“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各半亩”。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已基本推广到全国。——摘编自王亚蓉等《中国古代“布”的材质演进——兼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材料二在近代历史上,棉花资本主义留下一系列充满矛盾的遗产。它让无数人获得了财富,从中受益,但它同时让更多人受尽磨难,成了受害者和牺牲品。正如贝克特所说,棉花资本主义是一个关于控制和剥削的故事,同样也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创造性”的故事。种植烟草、甘蔗等棉花种植地棉花种植地棉布制造地棉布制造地棉布消费地棉布消费地棉花劳动力棉花劳动力流动方向流动方向商贸规模一、前2000年—1600年商贸规模二、1600年—1780年区域内流通区域内流通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棉花种植地棉布制造地棉布消费地棉花劳动力流动方向商贸规模三、1780年—1860年区域内流通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根据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资料整理、制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花在中国传播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棉花种植加工的阶段性发展概况。(6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控制和剥削”“自由和创造性”的理解。(6分)第二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第3页共7页{#{QQABRQKAggiIAJIAABhCEQWwCkEQkBACCIoGBEAEsAAByANABAA=}#}{#{QQABTQIsxgi4gIbACZ4qFUHECkoQsIEjJAoEwUCDuARLiJNIBIA=}#}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祖国—母亲”通过“拟血缘关系”映射了个体与国家间的关系,是民族国家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为常见的话语象征。下表为中外各国关于“祖国—母亲”的经典表达。古希腊著名演说家伊苏克拉底我们在这片乐土出生,能够让至亲具名写信给我们的城市。只(前436—前338)有我们雅典人有权利称我们的城市为奶妈、祖国和母亲。儿子的灵魂安慰道:“母亲,不要哭泣,你的儿子为祖国而死。”1793年出版的祖国化身为母亲高呼:“我是共和国母亲,你的热血将为我赢来自《法兰西共和教义问答》由,也将抚慰我的伤痛。”1941年苏联画家托依泽创作宣传画上的“母亲”神情严峻,目光坚定,充满激情,她正在《祖国母亲在召唤》号召她的儿女拿起武器,打败侵略者。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1925年闻一多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七子之歌》……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35年方志敏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可爱的中国》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国家变了!社会变了!人也变了!这十年来我们创造了多少移1959年巴金山倒海的奇迹!……做儿女的并没有辜负这位返老还童的母亲,我《我们伟大的祖国》们伟大的祖国也为了儿女们的幸福一直不停地向前飞奔。1984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我和我的祖国》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据潘祥辉《“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等整理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洪亮吉(1746—1809)乾嘉时期知名学者,著有《治平篇》和《生计篇》阐述其人口思想。他认为“治平至百余年,户口则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然而耕地“增三倍五倍而至矣”。因此必然出现“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的局面。“户口既十倍于前,则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遇有水旱疾疫,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