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格式:docx页数:7页大小:514.9 K上传日期:2024-04-05 23:47浏览次数:224U1 侵权/举报

2024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历史试卷本部分为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一律用黑笔作答。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卷Ⅰ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图是中国两大河流域史前文化圈的分布情况,据图可以推断()A.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B.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易较为频繁C.中原文化易受北方游牧文化冲击 D.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可能2.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淮南子·椒真训》曰:“是故槐榆与橘柚合而为兄弟,有苗与三危通为一家。……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这一观点()A.反映了华夏意识开始形成 B.有利于铸就民族共同体意识C.推动了传统夷夏观念形成 D.反映出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3.元代,舶商、海商成为从事海外贸易商人的专称,经营海外贸易的显赫家族有沙不丁、橄浦杨氏、泉州浦氏等。至元二十三年制定的“市舶则法二十三条”,涉及舶商、海商的条款占绝大多数。这体现了()A.统治者对海外贸易严格限制 B.私人海外贸易有了较快发展C.外贸收入是政府的重要财源 D.朝贡贸易是海外贸易的主流4.明末上海人陆楫在《禁奢辩》中说:综观天下“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清中期苏州人顾公燮认为:“有千万人之暂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这表明()A.传统的义利观遭到颠覆 B.对商业的认识趋于深刻C.工商皆本得到广泛认同 D.民本思想获得新的发展5.下表为1000—1900年间中国、日本和西欧居民达到1万人的城镇人口百分比。它反映了宋代以后的中国()时间中国日本西欧10003.0数据不详0.015003.82.96118203.812.312.318904.416.031.0A.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封建制度日益的腐朽C.自然经济解体缓慢 D.经济总量落后于世界6.两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从外交的制度架构上开始向西方趋同。1868年,清廷主动派出以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为首的使团赴美修约,蒲安臣未咨请总理衙门核准即擅自越权签署续增条约,清廷予以承认并交换批准。这表明()A.美国在列强侵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 B.西方国家对国际法运用持双重标准C.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的尝试与偏离 D.清朝外交活动中崇洋媚外现象严重7.大生纱厂是由清末状元、企业家张謇于1895年在南通创建的私营棉纺织企业。2022年,205卷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的档案(1896-1907)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其中最为珍贵的部分主要包括:纱厂以股份制方式运行的文献;建造厂房、引入英国纺纱机器、购买日本物料等文献;经营上海至南通之间航运线路、南通天生港自开商埠等文献;捐资通州女子师范学校、震旦学院等教育机构和南通新育婴堂等慈善机构的文献。对其理解正确的是()①表明中国建立了完善的近代社会救济体系②为研究南通近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全面证据③彰显了实践创新与社会责任并重企业家精神④见证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1902年,英美烟公司在上海建厂后,在没有任何条约根据的情况下,深入到中国广大农村,为农民免费提供烟种、肥料、传授技术等服务,并高价收购烟叶。此举意在()A.消弭人民反抗情绪 B.损害农业经济稳定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 D.强化经济依附关系9.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等1779名国内著名人士签名,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的名义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全体海陆空军总动员对日作战,立刻停止一切内战。(二)全体人民总动员,……组织广大的人民的参战组织。(三)全体人民总武装,……以便实行训练和对日作战。……(五)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选举出来的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作为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总领导机关。这一《纲领》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A.努力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正确处理了民族、民主革命问题C.争取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愿望 D.政策重心全面转向抗日民族斗争10.天津铁厂是天津市的飞地,其代号为6985工程,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境内。1969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太行山深处投资4亿元建立,属“小三线”工厂,并且带保密性质。该厂的建立体现了新中国()A.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 B.全面建设时期的成果C.国防建设战略布局 D.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11.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阶梯性发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也是阶梯性发展;爱琴海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再往北影响了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这些古文明()A.扩展方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B.发展模式受社会性质的制约C.具备了农业文明扩展的条件 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12.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纽带,把各地区松散地连接在一起。到15世纪晚期,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萨贝拉联合统治下的西班牙,“中世纪的行政管理经由漫长而逐渐的过程转化成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几乎同时,类似的过程也出现在英国和法国。这里的“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其突出特征是()A.国家权力集中于国王 B.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C.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 D.开始走上海外扩张道路13.1960年,美日两国签订了《日美共同合作安全条约》,以取代1951年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该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且删去了旧条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的“暴动和骚乱”的条款。该条约()A.体现出日本对冷战态度发生转变B.反映中间地带力图摆脱美国控制C.折射出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趋向D.根本上改变美日间的不平等关系14.在欧盟经济振兴乏力的背景下,那些感到自己在全球投资贸易中遭受不利的欧盟国家和地区,正在出现滑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精英希望通过这种高筑壁垒、自我孤立的方法,来回应民众对生活状况和政府政策的不满。欧盟“出现滑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表明A.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B.自由主义贸易政策的破产C.欧洲一体化水平提高D.欧盟更加关心民众的生活15.下表为20世纪非洲文学发展历程。据此可知,20世纪非洲文学()时期特点最初20年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并对宗主国文学进行模仿。20到40年代对民族历史进行回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黑人性运动”。50到60年代控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暴行,讴歌独立精神。70年代以后将对传统文化冲突的描写转移到殖民主义结束后新的社会问题的呈现。A.体现了族群文化的多元 B.将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的中心C.强化了区域文化的认同 D.折射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历程第II卷本卷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感觉比较容易。——据钱穆《国史新论》整理(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选择其中任意2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时期基准特征解释说明西周、春秋战国两汉郎吏社会西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孝廉人才,在太学等各级学校中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学,这一制度实行于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以后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材料二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材料三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抨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摘编自陈旭麓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早期,教会认为黑暗是撒旦在地球上的邪恶领地,魔鬼拥抱黑夜,与基督的王国为敌。欧洲城市普遍实行宵禁,行会禁止工匠开夜工。从近代开始,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基督教文化认为黑夜不再仅仅是恶的象征,也是一条通往神灵的路径。16世纪,赌博、跳舞等晚间娱乐活动已是宫廷贵族日常生活。17世纪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开始享受夜晚生活。进入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遍布汽灯,灯火辉煌,是巴黎最大的购物场所。剧院、俱乐部、音乐厅、赌场、酒馆是夜生活的主要场所,数量迅猛增长,甚至24小时开放。一些城市不再夜晚关闭城门,夜生活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生活。——据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欧洲人对夜晚态度的变化也带来了夜间劳动的普遍化,有学者估算,1800年时,伦敦人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6.5个小时。经过劳工与雇主的反复博弈,到1919年,欧美大多数国家基本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但一种新的劳动制度——夜班工作制,逐渐推广开来。采用8小时工作制的行业和企业,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两班制或三班制劳动,把整个夜晚都纳入劳动时间,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起先是从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张,随后又逐渐地从时间上侵蚀黑夜。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评析“夜生活是资本的杰作,而夜班生产是资本对黑夜的占领”。18.央视春晚体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间部分春晚的特色内容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相声:山村小景1984年节目首次出现“小品”形式;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作为港台歌曲首次亮相。1993年央视春晚开始实行导演招标制。小品:《市场速写》1997年《春天的故事》引发全民传唱。《公元一九九七》,演唱:韩磊、孙楠、彭羚(香港)等九位歌手2000—2008年反映北京申奥、抗震救灾、神舟上天等国家大事以及“空巢老人”“大忽悠”等社会现象也以各种形式呈现。2011年首次推出网络春晚。2016年出现许多反映中国梦的节目,如《丝绸之路》等。2019年技术创新是晚会亮点,实现了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4K高清视频结合VR技术向全国转播分会场节目。2021年《向祖国报告》,嘉宾: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四位总设计师“2020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个人及组织代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春晚:时代的眼睛”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格式完整,表述成文;立论正确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