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1.2 M上传日期:2024-04-05 23:47浏览次数:473U1 侵权/举报

2024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生物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卷Ⅰ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答在答题纸上,卷Ⅱ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试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鱼腥蓝细菌分布广泛,它不仅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还具有固氮能力。关于该蓝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属于生产者B.可以用氮气做氮源C.含有染色体D.可以产生ATP2.向小鼠注射某种病毒的抗原,两周后提取其脂肪组织与被该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混合培养。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宿主细胞被大量裂解,说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的脂肪组织中有A.细胞毒性T细胞B.巨噬细胞C.抗体D.细胞因子3.细胞的各种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下列有关“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质中与RNA合成有关的酶进入细胞核中与“膜流”有关B.大肠杆菌也可通过“膜流”现象实现细胞膜成分的更新C.乙酰胆碱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膜流”现象D.唾液淀粉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作为“膜流”的枢纽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目的A在装有蛋清的试管中加入蛋白酶,然后滴加双缩脲试剂证明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彻底水解B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提高对绿叶中色素的溶解度C制作发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D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观察并统计四分体的数目 5.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间可借助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从而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有关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可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必须有激素、神经递质或细胞因子的参与C.信息分子都是相应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D.信息分子通过催化化学反应来调节生命活动6.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医药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图列举了几项成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三种成果的获得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①过程获得脱毒苗是因为该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抗病毒基因C.②过程可以提高隐性性状的出现概率D.③主要利用了细胞增殖的原理7.下图表示某生物的1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的过程。该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DNA分子结构改变B.核DNA数目增加C.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D.染色单体消失8.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由于X染色体上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导致B淋巴细胞发育障碍。某患者父亲无此突变基因,母亲表型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血清中抗体含量较低B.XLA属于免疫缺陷病C.该患者是男性的概率为50%D.正常男性体内不含该病致病基因9.2023年10月15日,天津马拉松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开赛,数万名来自国内外的参赛选手用脚步丈量津沽大地,用心体验天津这座“运动之都”的独特魅力。马拉松过程中,运动员A.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D.副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导致心跳、呼吸加快、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0-12题:乳酸菌在乳中生长发酵乳糖产生乳酸.其产酸力是乳酸菌的重要特性。研究表明产酸力与菌株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相关,该酶基因位于质粒上,乳糖代谢由质粒控制。通过诱变可以获得乳糖代谢障碍突变体。突变的部位和数量影响对乳糖的利用能力。研究人员以B-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或亚硝基胍进行诱变选育获得高产酸的乳酸菌。乳酸菌乳糖发酵能力的检测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脱脂乳液体培养基),通过凝乳速度快慢来判断,凝乳速度越快,发酵乳糖能力越强;二、接种于含ONPG(邻-硝基酚-β-半乳糖苷)的平面培养基上,培养基中出现β-半乳糖苷酶,会显黄色。10.下列关于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β-半乳糖苷酶是其胞内酶B.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乳酸菌中成对存在C.RNA聚合酶可以和质粒上的复制原点结合D.乳可以为乳酸菌生长提供碳源、氮源等11.关于乳酸菌乳糖发酵能力检测的两种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都需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B.都是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进行判断C.都可以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D.两种培养基都属于选择培养基12.获得高产酸菌株是发酵工程的第一步。下列关于菌种选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还可以利用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获得高产酸菌株B.连续利用紫外线诱变可以大幅提高乳酸菌的产酸能力C.亚硝基胍处理后获得高产酸菌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诱变过程中,乳酸菌的其他基因也可能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本卷共5题,共52分13.蝗虫食性广,取食量大,对植物的破坏性极大。植物的覆盖度(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对蝗虫聚集和迁移的影响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蝗虫,通常需要研究它的食物天敌、栖息地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以确定它的。分析上图可知,植物的覆盖度(填“高”或“低”)时会抑制蝗灾的发生,原因是在该覆盖度下会抑制蝗虫的聚集,降低种群的。同时,还会抑制蝗虫的迁移,从而阻止。(2)椋鸟是一种适合长距离迁移的鸟类,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椋鸟入住前后,不同阶段鸟巢周围防控点蝗虫的种群密度,结果如表所示。调查时间人工置巢区蝗虫密度/(头·m⁻²)对照区蝗虫密度/(头·m⁻²)无椋鸟阶段51.0038.00椋鸟人住产卵阶段27.0036.00椋鸟孵化阶段6.0021.87椋鸟育雏阶段2.0015.53幼鸟成长阶段0.7316.04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要较准确地估算椋鸟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在人工置巢区,椋鸟对蝗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受的影响。14.植物的光呼吸是在光下消耗氧气并释放CO₂的过程,会导致光合作用减弱、作物减产。研究人员为获得光诱导型高产水稻,在其叶绿体内构建一条光呼吸支路(GMA途径)。(1)图1所示光呼吸过程中,O₂与CO₂竞争结合,抑制了光合作用中的阶段。同时乙醇酸从叶绿体进入过氧化物酶体在G酶的参与下进行代谢,造成碳流失进而导致水稻减产。(2)研究人员测定了转基因水稻叶片中外源G酶基因的表达量,以及G酶总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2)。①外源G酶基因表达量与PFD(代表光合有效光辐射强度)大致呈正相关,仅在14时明显下降,由此推测外源G酶基因表达除光强外,还可能受等因素的影响。②据图2可知,12-14时,(外源/内源)G酶表达量显著升高,推测此时段转基因水稻光呼吸。(3)茎中光合产物的堆积会降低水稻结实率而减产,而本研究中GMA途径的改造并未降低水稻的结实率。结合上述研究将以下说法排序成合理解释:尽管GMA途径促进叶片产生较多光合产物→→水稻茎中有机物不至于过度堆积而保证结实率。A.光呼吸增强使得光合产物未爆发式增加B.光合产物可以及时运输到籽粒C.G酶表达量的动态变化,使中午进入GMA途径的乙醇酸未显著增加 15.糖尿病显著增加认知障碍发生的风险。研究团队发现在胰岛素抵抗(IR)状态下,脂肪组织释放的外泌囊泡(AT-EV)中有高含量的miR-9-3p(一种miRNA),使神经细胞结构功能改变,导致认知水平降低。图1示IR鼠脂肪组织与大脑信息交流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神经冲动传导至①时,轴突末梢内的移至突触前膜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打开,突触后膜电位升高。若突触间隙K⁺浓度升高,则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2)脂肪组织参与体内血糖调节,在胰岛素调控作用下主要通过降低血糖浓度,IR状态下由于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降血糖作用被削弱。图1中由②释放的③经体液运输至脑部,miR-9-3p进入神经细胞,抑制细胞内。(3)为研究miR-9-3p对突触的影响,采集正常鼠和IR鼠的AT-EV置于缓冲液中,分别注入b、c组实验鼠,a组的处理是注入。b组与a组相比,正常鼠AT-EV(影响/不影响)突触数量。c组与b组相比,IR鼠的AT-EV会使突触数量。2周后检测实验鼠海马突触数量,结果如图2.分析图中数据并给出结论:。16.α-环糊精是食品、医药等常用原料。α-环糊精葡萄糖糖基转移酶(cgt)生产α、β和γ环糊精的混合物,分离纯化十分不便。cgt在芽孢杆菌中的产量较低,诱变效果不佳。cgt的372位天冬氨酸和89位酪氨酸是酶与底物作用的关键位点,江南大学一实验室将它们分别替换为赖氨酸和精氨酸后,形成的重组cgt催化特异性提高了27倍。(1)重叠PCR是常用的DNA定点突变技术,其原理如图所示。与细胞内的DNA复制相比,PCR不需要用到酶。要完成两处位点的突变,至少要设计种引物。图中第1对和第2对引物的PCR产物混合、变性、退火后可形成①②两种产物,其中产物①(能/不能)延伸,原因是。(2)如图是该酶编码(非模板)链的部分序列,请你设计替换372位天冬氨酸到赖氨酸(仅以密码子是AAG为例)的引物FP2和RP1和(只写371位到373位对应的9个碱基序列,并标出5'端和3'端)。5'TAGACCGGCGATGGCGACCCCAACAACCGG3'370375(3)上述过程需要用到工程。用大肠杆菌大量生产重组cgt需要解决酶的分泌问题,主要是因为大肠杆菌缺少(填细胞器)。成功获得工程菌后,还须对获得的α-环糊精葡萄糖糖基转移酶(cgt)进行活性检测,这是属于水平的检测与鉴定。17.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可提高人们对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和光合作用机制的了解,为利用叶色突变体和相关基因奠定基础。研究者以诱变剂处理野生型玉米(雌雄同株)品系Z58后,经筛选得到一株黄化突变体y12。(1)将y12与Z58杂交,其结果如下:杂交亲本组合F₁表型.F₂表型及数量母本Z58×父本y12均为绿色绿色182株,黄化60株母本y12×父本Z58均为绿色绿色227株,黄化73株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得出:玉米叶色的绿色和黄化是由一对基因(A/a)控制的,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比较正反交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多选)。A.细胞核染色体B.性染色体C.线粒体DNAD.叶绿体DNA(2)为确定黄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研究者将Z58,y12、子代绿色植株及子代黄化植株建立混合基因库,进行全基因组杂交,最终结果见下图,判断A/a基因应位于号染色体上。初步确定该染色体上的Z412基因为候选基因,推测该基因可能为A基因。Z412基因编码谷氨酰-tRNA还原酶,是叶绿素合成的第一个关键酶。(3)为了进一步确认Z412基因突变是引起y12黄化的原因,研究者将潮霉素抗性基因与Z412基因一起导入野生型玉米基因组中A基因所在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上,构建了Z412基因过表达株系OEZ412。①通过检测发现Z412基因在OEZ412中的表达量较野生型提高了10倍左右,而纯合的过表达株系表达量会有几十倍的提高,推测OEZ412为。②实验步骤:将OEZ412与y12杂交,得到的F₁均为绿色植株,其中潮霉素抗性与不抗的比例为。将F₁中的潮霉素抗性植株自交,得到F₂群体。预期结果:若F₂中植株出现绿色:黄化=,说明Z412基因不是引起y12黄化的原因;若F₂中植株出现绿色:黄化=,说明Z412基因是引起y12黄化的原因。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