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3月质量检测巩固卷(X-G)历史试题
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3月质量检测巩固卷(X-G)历史试题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84.7 K上传日期:2024-04-02 08:12浏览次数:459U1 侵权/举报

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根据考古学研究整理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等数据。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稻米粟米黍米颗粒数14768138832248千粒重(克)1627折合克数236.28827.76615.736粒数占比47.8%44.9%7.3%重量占比84.5%9.9%5.6%A.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B.已具备相对成熟的灌溉技术C.古代南稻北栗的农业格局初步形成 D.地区之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2.西汉前期,作为地方乡官里吏的乡三老、孝悌、里正和里父老等多“有修行,能帅众为善”,协同有秩、啬夫等乡官征收赋税徭役、教化民众。西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樊重“赀至巨万,而赈瞻宗族,恩加乡闾……推为三老”的现象。有学者推算,东汉乡官里吏一般由有资产十万钱以上富人担任。这一变化()A.增强了郡县官员对地方的影响 B.体现出察举制度影响力的丧失C.易导致基层与中央政权的离心 D.折射出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冲击3.下图为一份公元701年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记录。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该地区()户主邯寿寿年五十六岁白丁课户见输女娘子年十三岁小女亡弟妻孙年三十六岁寡计布二丈五尺计麻三斤计租二石四十四亩已受二十亩水业二十三亩□分一亩居住园宅合应受田一顷三十一亩八十七亩未受A.自耕农经济大量破产 B.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C.国家严控着土地交易 D.中央政府的权力式微4.下图是宋代女子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景。宋代一些女性以经商为业,有些成为专职的商人,并将自己的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据此可知,宋代()A.实现了男女平等 B.理学束缚已被摆脱C.男子生存压力大 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5.明代湖北等地区考课式书院较为普遍,“旬有课,月有试,季有考”,地方“一时文风丕振,士气伸而士习弥端”,如提学葛寅亮到安陆府选拔人才,“所拔前茅皆书院中士,相视而笑,各负慕鉴之不爽”。这说明当时()A.地方教育服务于封建统治 B.理学的社会影响力空前增强C.学术文化权力中心的下移 D.官吏监察与基层教化相结合6.1851年底,美国驻上海领事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越来越多的美国船只来到本港……现在本港的中美贸易已接近全国中美贸易的3/4。”另据统计,1853年经由上海进出口的英国货值已分别占到全国各港进出口英国货物总值的59.7%和52.5%。这表明当时()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 B.美英在中国的利益角逐激烈C.中国外贸重心发生转移 D.上海的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7.陈宝箴等维新人士提出了“以夷制夷”的政策,在通商口岸“准令各国通商,当不令一国专利,不许作租界”。谭嗣同主张“结欢英俄”,以“(请求)二国居间胁日本废去遍地通商之约”。据此可知,部分维新人士()A.政治活动深受夷夏观念的掣肘 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变革宗旨C.注重利用外交手段以维护主权 D.强调民族独立是通商的前提8.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毛泽东的这一判断主要基于()A.抗日战争的需要 B.国民革命的形势 C.工作重心的转移 D.武装斗争的环境9.下表为1948年国民政府副总统的投票情况(单位:票)。这可用于佐证当时()副总统候选人政党4月23日首轮4月24日第二轮4月28日第三轮4月29日第四轮李宗仁国民党75427.32%116342.69%115642.64%143852.62%孙科国民党55920.25%94534.69%104038.36%129547.38%程潜国民党52218.91%61622.62%51519.00%于右任国民党49317.86%莫德惠无党籍2187.90%徐傅霖民社党2147.76%A.国民政府内部斗争与分裂日甚 B.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路线C.民主建设缺乏稳定的执政基础 D.党派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10.198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落实粮食定购“三挂钩”政策的紧急通知:分期分批及时组织供应挂钩物资和资金,确保对农民兑现。化肥、柴油生产部门要按计划完成生产和调拨任务,不得延误;运输部门要优先安排化肥、柴油运输,不得迟滞;供销部门要及时供应,保证兑现。国务院的这一通知()A.实质上是实行粮食的自由买卖 B.为协调和保障农民利益创造条件C.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成效显著 D.着眼于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11.下表为古代印加帝国的社会调控机制。这一系列机制()主要方面主要表现社会组织管理严密的居民编制及土地、税务调配制度宗教机制推崇太阳神,神化印加诸王。不反对人们在信仰太阳神的同时,保持对原有神灵的崇拜物质调配制度对沿海地区、高原地区、亚马逊森林地区的物品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配处罚制度对不同的犯罪活动制订了相应的处罚措施A.推动了印加文明走向世界 B.保障了君主的绝对权威C.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维系了帝国的长治久安12.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最终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了自治权利,而这种自治权利是以国王授予的城市特许状形式规定的。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A.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 B.符合加强国王权力的需要C.得益于近代民族国家的支持 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13.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指出,“手艺人和商人都挣了一笔钱,贏得了第二流人物的势力和声望,他们既不肯像农民那样,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自卑,而屈服于奴隶制统治的淫威,也不希望像贵族那样,骑在别人头上作威作福”,因此“形塑了不同于前商业社会的政治生态”。休谟意在强调()A.政府应重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自由与理性精神渗透商业社会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必然性 D.工商业发展是政治进步的基础14.有学者认为,法国的宪政运动“正是以权利与义务、终极正义、自由、平等、安全、财产等意识形态教条为政治行动的根据”,同时政治制度的建设者们在第三共和国时更加注重“妥协与合作”的艺术。该学者旨在说明法国宪政的构建()A.未能发挥启蒙思想的实践价值 B.注重政治力量间的利益均衡C.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结合 D.具有曲折性和渐进性的特点15.国联指定其成员国担任委任统治地的受委任国,有别于一直以来“先占、征服或割让”等传统方式,受委任国对委任地的统治并不发生主权归属地位转移的效果,实际管理方国家需要履行向国联行政院提交委任事项执行情况年度报告等义务。据此可知,国联的委任制度()A.对保护战后和平发挥巨大作用 B.折射出非殖民化的时代趋势C.有效维护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 D.体现了国联的集体安全原则16.下面为1948年5月西班牙作家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在欧洲议会上发表的演讲内容。材料意在说明西欧国家应该()必须诞生这样的欧洲,当西班牙人说“我们的夏尔特勒(法国地名)”,英国人说“我们的克拉科夫(波兰地名)”,意大利人说“我们的哥本哈根”,德国人说“我们的布鲁日(比利时地名)”……为了生存,它将具有那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引导欧洲发明创造性词汇:FIATTEROPA(让欧洲来干吧)A.率先致力于经济的复兴 B.携手应对苏联威胁C.以联合方式促共同发展 D.让渡传统国家主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6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贞观二年(628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近代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何也?”对曰:“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治致太平。近代重武轻儒,或参以法律,儒行既亏,淳风大坏。”太宗深然其言。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摘编自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唐太宗和王珪的治国理政思想。(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当时的视角,分析“太宗深然其言”的依据。(4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治国理政思想对唐代产生的影响。(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清末的史书市场1902年,书商在金陵乡试场前统计:“所销之书,以历史为最多。”《史论类纂》广告谓:“自维新后,试场、学堂莫不以历史试士,统观两场题目,均须切实史事。”书籍市场上,史论类书籍和西史书籍被士子广泛购阅,读史风气渐开,“通知今古,兼习外事”成为风尚。1902年,梁启超在其发表的《新史学》中言:“《二十四史》也,《九通》也……此等书皆万不可不读。”此一观点颇受趋新人士和举子的赞同。史书发行泛滥于市,泥沙俱下,《瀛寰志略》等史地书籍和《明治维新史》等外国政治史也分外畅销。底层读书人心目中的“史论”“史学”与“历史知识”等概念几乎画上等号,并无明显分别,“简”“速”“全”成为购买史书的标准,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厚重史籍经由市场筛选简化,成了“可读之书”。时人多评举业史书难脱词章窠臼,不足为史著,只不过是将策论新瓶装旧酒,商业繁盛与质量低下形成鲜明的反差。——摘编自王乐鑫《清末科举改制前后的史书市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史书市场繁荣的原因,并简析史书市场繁荣背后暗藏的危机。(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史书业的出路在哪里?(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49年至今我国四种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征主要内容起步发展观1949~1956年政治发展观1957~1977年经济发展观1978~2002年科学发展观2003年~至今发展目标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治基础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标准工农业总产值国家政局稳定人均GDP人均GNH*发展途径增长优先政治斗争优先生产力优先全面协调发展发展重点重工业政治意识领域民用工业农业着力民生改善发展方式外延式粗放型阶级斗争外延式粗放型内涵式与集约式发展形式积累优先政治挂帅积累消费并举科学发展发展动力生产关系革命抓革命促经济经济改革与开放人对幸福的追求发展态势不切实际快速政治表面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发展层面单一经济政治生活为主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文明建设区域发展全国一起发展全国人民革命东部带动西部东西兼顾协调发展结果经济初步恢复经济衰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显著*注:人均GNH是称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高低的国民幸福指数。——摘编自罗建文《6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观演变特征与启示》提取上表中的若干信息,围绕“中国发展观”,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20.阅读材料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