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3月质量检测巩固卷(X-G)生物试题
2024届九师联盟高三3月质量检测巩固卷(X-G)生物试题
格式:docx页数:10页大小:344.9 K上传日期:2024-04-02 08:12浏览次数:335U1 侵权/举报

高三生物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参与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B.原核生物具有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且都是自养生物C.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细胞结构D.支原体在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的部分缺失2.在原始海洋这盆“热汤”中,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溶酶体膜、线粒体内膜、视网膜均属于生物膜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C.生物膜系统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由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共同决定3.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X在顺浓度梯度下可将Na+转运进入细胞,同时可借助膜两侧Na+浓度差的势能将葡萄糖逆浓度运输到小肠上皮细胞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Na+浓度差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没有影响B.核糖体合成X后直接由囊泡将其运输至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C.Na+和葡萄糖均由X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两者的运输方式相同D.虽然X既可转运Na+又可转运葡萄糖,但其在转运物质时仍具有特异性4.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B.老年斑是衰老细胞中黑色素积累的结果C.细胞凋亡既受基因调控,也受环境影响D.不同细胞凋亡速率迥异,与其功能相关5.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有多对遗传因子共同控制并且各自独立遗传(用基因A/a、B/b……表示),用纯合花的顶生和纯合腋生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顶生:腋生=6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相对性状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B.将F1进行测交,后代中腋生植株所占比例为1/8C.将F2中顶生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腋生植株所占比例为5/63D.让F2植株中顶生个体进行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所占比例为37/636.某动物(2n=22)精巢中正常细胞分裂某时期核DNA数=染色单体数=a,染色体数=1/2a。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等于22,则该时期细胞内含有两条性染色体B.若a等于22,则该时期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C.若a等于44,则该时期细胞中部不可能发生明显缢裂D.若a等于44,则该时期的细胞中可能正发生染色体互换7.多年生野生大豆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等热带地区,具有遗传多样性丰富、抗性强、耐旱以及耐热等优势,也具有基因组庞大、高度杂合等特性,其丰富的遗传变异为重要农艺性状的挖掘和育种提供了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利用多年生野生大豆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B.利用同种多年生野生大豆随机受粉可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C.秋水仙素处理多年生野生大豆幼苗可能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多倍体D.通过射线照射多年生野生大豆幼苗一定能获得具有更优良性状的植株8.研究微生物进化的科学家们发现,微生物不仅随着其早期现代人类宿主在全球各地的旅行而变得多样化,而且它们通过限制自己在肠道中的生活,跟随着人类协同进化。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肠道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与微生物和人类协同进化有关B.决定人体肠道中微生物进化方向的是基因型频率和肠道环境C.微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来源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D.肠道中某种乳酸菌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9.听觉是人体听觉器官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感觉,其产生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听觉在人出生后无需训练即可具有,其产生过程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B.听觉细胞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只能作用于听毛神经突触后膜上特定的受体C.老年人听觉逐渐丧失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参与D.听毛细胞是听觉通路中的感受器,组织液中K+浓度升高,其更容易产生兴奋10.欲探究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图中横坐标表示的不同取样时间B.实验中每次取样前均应振荡试管,否则统计结果会偏大C.实验结果可说明马铃薯溶液比5%葡萄糖溶液更适宜培养酵母菌D.在较高营养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才会呈现“S”形增长11.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某同学对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进行了比较,下列选项错误的是选项比较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A克隆个体植物组织培养可快速获得大量植株动物细胞核移植可获得克隆动物B培养基常用固体培养基,只添加无机成分常用液体培养基,添加生长必需营养、动物血清C全能性表达易难D细胞融合应用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获得杂种植株制备单克隆抗体1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对胚胎工程技术进行讨论时发表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甲同学:通过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技术可实现跨物种的基因交流B.乙同学:使用显微操作可将桑葚胚中的内细胞团均分,以防止影响胚胎发育C.丙同学:将不同的三个胚胎移植入同一代孕母体可获得性状不同的三胞胎D.丁同学:将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受精后转移至试管中培养直至获得试管婴儿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酶的抑制剂分为可逆型抑制剂(与酶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活性能恢复)和不可逆型抑制剂(与酶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活性不能恢复)。物质P对酶A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为了探究物质P属于哪种类型的抑制剂,某同学进行如下相关实验:试管甲:加入酶A和底物;试管乙:加入酶A、底物和物质P;试管丙:加入酶A和物质P,透析去除物质P后再加入底物;分别检测三支试管中的酶活力。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单位时间内试管甲中的产物生成量明显少于试管乙B.若试管乙的酶活力低于试管丙,则物质P为可逆型抑制剂C.实验说明酶抑制剂通过与酶结合导致酶空间结构改变进而抑制酶活性D.若试管乙的酶活力与试管丙相同,则物质P为不可逆型抑制剂14.某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是收养的(和他们不存在遗传学关系)。如图是该家庭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Ⅱ-1是收养的,则含隐性基因的个体会患病B.若Ⅱ-1是收养的,则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若Ⅱ-2是收养的,则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若Ⅱ-2是收养的,则不含显性基因的个体患病15.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重要的调节内容。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可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B.乙烯可在果实等植物即将成熟的部位合成C.脱落酸能够抑制气孔关闭和维持种子休眠D.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转变形成的氨基酸16.鳄雀鳝起初是作为观赏动物引入我国的,但其生性凶残,在我国几乎没有天敌,对生态环境极具破坏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鳄雀鳝为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系统,我国应该全面禁止引入外来物种C.应加强“生物入侵”的宣传和管理,以保障生态系统平衡发展D.鳄雀鳝用于人类观赏属于直接价值,其一定还存在潜在价值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12分)将某种蔬菜的离体叶片置于密闭容器内,在黑暗和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所示,t1、t2、t3分别表示10~30℃之间的三个不同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无关变量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2)由图可知,t1~t3中最有利于蔬菜叶片储藏的温度是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3)图中不同温度下,蔬菜叶片呼吸速率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通过图示信息,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温度t1、t2和t3的大小关系,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18.(14分)家蚕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已知家蚕的正常体色与油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油斑为隐性性状。Z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等位基因B/b,该对基因在幼蚕体表上没有相应的表型,但不含B基因的个体会出现致死效应。A/a和B/b两对基因的距离较近,不会发生交换,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雄蚕体质强壮、结茧层率高、蚕丝多,在经济上有更大的价值。回答下列问题:(1)雄蚕的基因b来源于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理由是___________。(2)油斑基因和致死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常作为遗传标记用于筛选雄幼蚕。为了大概率地从杂交后代的幼蚕中挑选出雄蚕,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通过一次杂交从子代中筛选雄蚕(要求:写出杂交实验过程图解,包括相应的基因型、表型及筛选方法)。(3)家蚕幼虫斑纹种类繁多,易于识别,是研究遗传学的极好材料。姬蚕全体白色,无任何斑纹,受p基因控制;普通斑为正常型,第2腹节有半月纹,受P基因控制;黑缟斑在腹面中线处有箭斑,受P+基因控制,三者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互为等位基因,且显隐性关系为P+>P>p。某同学选用油斑黑缟斑雌蚕和纯合正常体色雄性姬蚕,羽化成蛾后进行杂交,子一代幼蚕出现黑缟斑和普通斑。子一代随机交配,则子二代中油斑姬蚕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正常体色普通斑雄蚕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19.(11分)世界田径锦标赛第六个比赛日在争夺女子铁饼决赛中,中国选手冯彬第一投即掷出69.12米,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并夺冠。如图是冯彬在餐后及运动过程中两种主要分泌物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餐后冯彬胃内的食物和胃酸进入小肠,刺激____________细胞,使其合成并分泌促胰液素,该激素通过_________运输到达胰腺,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进而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升高。(2)分泌物甲是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它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后,又会反过来抑制分泌物甲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作__________;该调节机制在生命系统中普遍存在,对于维持机体稳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稳态是指_________。(3)当血糖浓度降低时,2~2.5h机体内分泌物乙增多,该过程涉及的反射弧为_________;分泌物乙作用是_________。(4)除分泌物甲、乙外,神经系统还可通过调节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内分泌腺名称)的分泌来调节血糖含量。20.(11分)马尾松是我国松树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树种,是南方低山丘陵区域群落演替的先锋树种,也是荒山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湿地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是我国的引入种,是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研究人员选择密度和林分年龄(指林分内林木的平均年龄)相似的马尾松与湿地松人工林样地,测定生物量、估算生产力(自养生物的生产过程),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种植马尾松和湿地松进行荒山造林,使群落发生_________演替。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相比,这种演替方式具有___________(答两点)等特点。(2)马尾松种群生物量增长最快是在第__________年林龄期间。植树造林前期__________(填“马尾松”或“湿地松”)的生长速度较快,依据是__________。(3)研究人员进一步测量两种树不同器官中N、P、K、Ca、Mg五种养分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从物质循环角度分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