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4年九省联考河南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4年九省联考河南化学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9页大小:1.3 M上传日期:2024-01-23 22:39浏览次数:216U1 侵权/举报

河南2024年普通高考适应性测试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考点学校、考场号及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生活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为纳米苂光材料的碳量子点属于胶体B.食品脱氧剂使用后,其中的铁粉转化成C.人工转化二氧化碳合成的己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环型碳、环型碳和金刚石均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答案】D【解析】【详解】A.纳米苂光材料的碳量子点颗粒大小在胶体的范围内,但是没有分散剂,不能叫胶体,故A错误;B.食品脱氧剂使用后,其中的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转化成,故B错误;C.己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大,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环型碳、环型碳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答案选D。2.一种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液晶聚芳酯可由如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合物为乙酸 B.化合物最多有24个原子共平面C反应说明化合物可发生缩聚反应 D.聚芳酯与稀和溶液均可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由上述方程式可以判断,X为羟基和CH3CO结合成的乙酸分子,p等于2m-1,故A正确;B.F中,左侧甲基上的3个氢有1个可能与右边的分子整体共平面,故最多有25个原子可能共平面,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E分子中含有酯基和羧基,E也可以发生缩聚反应,故C正确;D.聚芳酯中含有酯基,稀和溶液均可发生水解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B。3.可用于印染、畜牧等领域,其晶体的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负性:B.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C.晶体中和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均为D.晶体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只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答案】C【解析】【详解】A.一般非金属的电负性强于金属,故H的非金属性强于铁,电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故A错误;B.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变成,故基态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故B错误;C.晶体中N原子和S原子都连有4个共价键,故都采用杂化,故C正确;D.晶体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还有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故D错误。答案选C。4.一种基于固体电解质的可充电熔融钠电池,具有安全、电流密度高、使用条件宽泛等优点,其工作示意图如下所示,已知电池放电时不断有生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电极为负极 B.固体电解质含钠离子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 D.转移时,区和区的质量差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电池放电时不断有生成,可知放电时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固体电解质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含钠离子,通过转移保持两侧电荷守恒,放电时b为正极,电极反应为:;充电时a为阴极,b为阳极,b极反应为:,据此分析;【详解】A.根据分析,放电时电极为负极,A正确;B.根据分析,固体电解质含钠离子,通过转移保持两侧电荷守恒,B正确;C.充电时b为阳极,b极反应为:,C正确;D.放电转移时,从区移出,区移入,两区质量差改变,D错误;故选D。5.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目的实验A鉴别某材料是丝绸还是化纤取样灼烧,闻灼烧时的气味并观察灼烧后灰烬的状态B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一定温度下,用相同质量的同种锌粒分别与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观察气体产生的快慢C测定某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移取稀盐酸于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唒溶液,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红色,依据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D证明非金属性:向装有固体的装置中滴加稀盐酸,有气体产生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A.丝绸属于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且燃烧结束形成黑色灰烬,A符合题意;B.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锌粒浓硫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应用不同浓度的稀硫酸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滴定终点错误,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红色,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即达到滴定终点,C不符合题意;D.向装有固体的装置中滴加稀盐酸,有硫化氢气体产生,可证明酸性,不能得到非金属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A。6.甲酸甲酯作为潜在的储氢材料受到关注,科学家发现使用配合物催化剂可以使甲酸甲酯温和释氢,其可能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极性分子,为非极性分子B.每消耗生成C.总反应为D.反应涉及键断裂和键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A.H2O分子中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4,O原子上含有2对孤电子对,分子是V形分子,由于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因此H2O是极性分子;为直线形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A正确;B.由流程可知,分子中-OCH3转化为HCOO-,反应为++2H2,故每消耗生成,B错误;C.由图可知,总反应为甲酸甲酯和水催化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C正确;D.结合C分析可知,甲酸甲酯转化为二氧化碳,则涉及键断裂,反应中生成氢气,涉及键形成,D正确;故选B。7.向一定浓度的溶液中通入,存在化学平衡、和。平衡时分布系数与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代表或比如的分布系数,c(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I代表,曲线代表B.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C.时,D.时,【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信息可知,Ⅰ表示、Ⅱ表示、Ⅲ、Ⅳ表示、Ⅴ表示,以此解题。【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I代表,曲线代表,A正确;B.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的,的,的,B正确;C.由图可知,当横坐标为-2时,,C正确;D.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由图可知,时,,则此时,D错误;故选D。三、非选择题:共174分。8.某实验小组对一种染料废水进行处理,获得Na2SO4并测定废水的总有机碳(总有机碳是指单位体积水样中溶解或悬浮的有机物碳元素质量总和,是水体评价的综合指标之一)。实验步骤为:①取100mL废水(假定有机成分只有萘磺酸钠),在35℃下加入等体积甲醇,充分混合后,冷却、过滤,得到固体A和滤液B。②经检测,固体A主要成分为Na2SO4,并含有少量Na2SO3和萘磺酸钠;滤液B含2.3g萘磺酸钠。③一定温度下,从滤液B中回收甲醇;再蒸发浓缩析出萘磺酸钠,过滤,得滤液C,向滤液C中加入适量的NaClO溶液去除少量的和NH3。④按下图实验装置(部分装置略)对固体A进行处理,完全反应后Pt坩埚中固体为Na2SO4。简化的操作过程: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打开或关闭活塞1和活塞2,通入N2一段时间。再次打开或关闭活塞1和活塞2,改为通入O2,点燃煤气灯,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O2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①中加入甲醇的目的为_______。(2)实验步骤③中回收甲醇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去除NH3生成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3)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4)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试剂是_______。(5)改为通入O2前,需_______(填标号)。A.打开活塞1 B.打开活塞2 C.关闭活塞1 D.关闭活塞2(6)反应后U形管(含试剂)增重0.44g,该废水总有机碳=_______(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答案】(1)减小Na2SO4等无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析出(2)①.蒸馏②.2NH3+3ClO-=3Cl-+N2+3H2O(3)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其影响废水中总有机碳含量的测量(4)①.除去CO2中的SO2②.浓硫酸(5)BC(6)1.32×104【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向染料废水中加入等体积的甲醇,以使有机物充分溶解和减小Na2SO4等无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析出,冷却过滤后得到滤液B和滤渣A,用蒸馏的方法从滤液B中分离出甲醇后,再蒸发浓缩析出萘磺酸钠,过滤,得滤液C,向滤液C中加入适量的NaClO溶液去除少量的和NH3,步骤④为对固体A进行处理,完全反应后Pt坩埚中固体为Na2SO4,先关闭活塞2,打开活塞1,通入一段时间的N2,以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其影响废水中总有机碳含量的测量,然后再关闭活塞1,打开活塞2,通入O2,点燃煤气灯,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O2至固体A冷却,固体A中Na2SO3转化为Na2SO4,有机物燃烧,未完全燃烧产生的CO被CuO继续氧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为除去CO2中的SO2,品红溶液为检验SO2是否除干净,试剂a为浓硫酸,可以干燥CO2和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U形管,影响实验结果,【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实验步骤①中加入甲醇的目的为减小Na2SO4等无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析出,故答案为:减小Na2SO4等无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析出;【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由于CH3OH易挥发,实验步骤③中回收甲醇的操作名称是蒸馏,去除NH3生成N2反应即NH3和NaClO反应生成N2、NaCl和H2O,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3+3ClO-=3Cl-+N2+3H2O,故答案为:蒸馏;2NH3+3ClO-=3Cl-+N2+3H2O;小问3详解】由分析可知,通入N2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其影响废水中总有机碳含量的测量,故答案为: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其影响废水中总有机碳含量的测量;小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SO2,试剂是浓硫酸,故答案为:除去CO2中的SO2;浓硫酸;【小问5详解】由分析可知,改为通入O2前,需关闭活塞1,打开活塞2,故答案为:BC;【小问6详解】反应后U形管(含试剂)增重0.44g,即固体A与O2反应放出的CO2的质量为0.44g,即固体A中含有的C的质量为:=0.12g,由题干信息可知,滤液B含2.3g萘磺酸钠,该有机物中含有C的质量为:=1.2g,故该废水总有机碳==1.32×104,故答案为:1.32×104。9.钢渣是钢铁行业的固体废弃物,含有和等物质。一种以钢渣粉为原料固定并制备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钢渣中元素质量分数为在稀盐酸和混合溶液中不易被浸出。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如下表所示:金属离子开始沉淀的1.97.23.512.4沉淀完全的2.98.25.113.8回答下列问题:(1)浸出1过程生成的“包裹”在钢渣表面形成固体膜,阻碍反应物向钢渣扩散。提高浸出率的措施有_______(除粉碎外,举1例)。该浸出过程不使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2)为避免引入杂质离子,氧化剂应为_______(举1例)。(3)滤液的溶质可循环利用,试剂应为_______。(4)若的浸出率为,理论上1吨钢渣在“固碳”中可固定_______。(5)富钒渣焙烧可生成钒钙盐,不同钒钙盐的溶解率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浸出2的pH约为2.5,则应控制焙烧条件使该钒钙盐为_______。该培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6)微细碳酸钙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某种碳酸钙晶胞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密度为_______(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答案】(1)①.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②.稀硫酸与2CaO∙SiO2反应形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钢渣表面,阻碍反应物向钢渣扩散(2)H2O2或氯水(3)氨水(4)297(5)①.Ca2V2O7②.V2O3+2CaCO3+O2Ca2V2O7+2CO2(6)×1023【解析】【分析】钢渣中含有2CaO∙SiO2、Fe2O3、FeO、Al2O3和V2O3等,钢渣中加入稀盐酸、NH4Cl进行“浸出1”,经过滤得到富钒渣,滤液中含Fe3+、Fe2+、Al3+、Ca2+,滤液中加入氧化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