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预测考试 地理答案
2024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预测考试 地理答案
格式:docx页数:5页大小:675.1 K上传日期:2023-12-18 23:30浏览次数:292U1 侵权/举报

江苏省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地理试卷参考答案1.A 【详解】地球的直径约1.3万公里,而空间站的高度才340~450公里,两者相比差别太大,如果空间站沿着赤道面在飞行,那可以观测的范围将极其有限。要是使轨道面与赤道面不重叠,再加上一天能绕地球飞16圈,那么就能观测到地球大部分地区了,A正确。航天员的安全、空间站暴露在日光下的时间、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与中国空间站轨道倾角关系不大,B、C、D错误。2.D 【详解】假如地球不围绕地轴自转,那么空间站飞行轨迹在地面上就是一个与地球赤道面有42°~43°夹角的圆。但是,地球的自转是不能忽略的因素,而空间站在高340公里~45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上自西向东绕地球飞行时,大约90分钟就能转一圈,此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大约偏转了一天(24小时)的1/16,所以我们会看到空间站转过一圈之后轨迹并没有回到起点上,而是向西错了圆周的大约1/16,即22.5°。所以空间站转过半圈之后轨迹落到赤道上的165°W以西11.25°,所以最接近180°,D正确。3.C 【详解】中国空间站飞行轨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有42°~43°的夹角,该地坐标为(120°E,30°N),所以理论上该地观察中国空间站的最大高度角为90°,最小为0°,所以最大差值为90°。C正确。4.A 【详解】若阶地未被剥蚀,阶地沉积的最新年龄代表河流下切时代,即T2阶地形成后开始下切的时间为其顶部沉积层年龄,T1阶地开始沉积一般代表此阶段下切基本停滞。所以A正确。5.D 【详解】目前芙蓉江江底为基岩,说明地壳可能还在抬升,河流仍在下切侵蚀,D正确,B错误。河流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大会促进流水堆积,江底就不为基岩,A、C错误。6.B 【详解】阶地的沉积时代指示了区域多期河流下切和地貌夷平过程,所以研究阶地年龄最有利于反映区域地貌演化过程。能反映地壳抬升的幅度和速度及河流下蚀的速率,但阶地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植被的影响,不是最能反映出的,所以B正确。7.C 【详解】此时,降水可能性较大的是受低压系统或低压槽控制的地区,而非洲东北部、中亚、夏威夷群岛均受高压系统控制,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所以C正确。8.D 【详解】由图可知,此时,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在低压系统的北部,气压北高南低,主要吹偏北风,所以D正确。9.B 【详解】由图可知,该日孟买附近等压线稀疏,天气晴朗、风力小,所以B正确。10.A 【详解】由图可知,A处所在的西坡基带为亚热带干热河谷灌丛,说明所处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上方因水分不足而为松林(针叶林),A处上方为铁杉—阔叶混交林即针阔混交林,进而可推出A处自然植被可能为常绿阔叶林,所以A正确。11.B 【详解】该山地西坡从基的干热河谷灌丛向上过渡到常绿阔叶林,说明随海拔的增加,地形对气流抬升,降水增加,出现大量的阔叶林,而东坡阔叶林较少,分布的海拔范围较小,且西坡林线较高,影响该山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所以B正确。12.D 【详解】该山地西坡基带为干热河谷灌丛,华山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附近,C不正确。雪峰山和武夷山位于中国南方地区,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且海拔不到4000米,A、B不正确。苍山位于横断山区,基带处于干热河谷,且海拔为4000多米,所以D正确。13.C 【详解】2010—2020年,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中乡—城流动人口规模最大,城—城流动人口规模增长率最高,A不正确。各类型省际城乡流动人口的占比2010年和2020年未发生大的变动,从大到小均依次为乡—城、城—城、乡—乡、城—乡,所以B不正确。从合计的数值看,中国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庞大且在增长,C正确。从材料和统计图可知,城—城流动成为当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增速最快的类型,但占比最大的类型依然是乡—城流动,D不正确。14.A 【详解】从材料可知,城镇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数量多,乡村人口占比较少,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向更合适的城市流动,导致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快速增长的类型从原来的乡—城转变为城—城,是城镇化中后期的表现,所以A正确。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城镇环境改善不是城—城流动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B、C、D不正确。15.D 【详解】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大量迁出人口,不利于大城市的发展,应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社会发展环境,满足流动人口个性化和自我发展需求,吸引人才;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在不同规模、等级和功能城镇间的合理分布,引领其高效集约发展,而不是促进人口均衡分布。流出地需营造适合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的良好环境,推进本地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所以D正确。16.D 【详解】该鱼鳞坝位于广东省连州市沙坊村,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鱼鳞坝最初的功能可能为蓄水防洪,当时没有自来水,所以最初的功能还有为村民提供洗涮用水,还可以作为桥梁。鱼鳞坝会阻碍航运,没有发电设施,所以D正确。17.B 【详解】借鉴该村的发展经验,振兴乡村最可行的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所以B正确。A、C、D较片面,不能体现地理因地制宜的思想。18.D 【详解】广东、浙江、江苏主要为南方省份,山东、河北、辽宁为北方省份,由表可知,北方省份省会城市的中心性和门户性指标数据整体比门户城市高,发展水平高,所以D正确。A、B、C不正确。19.B 【详解】与区域单核结构比,双核结构更有利于区域资源集聚到两个核心城市,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带动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异,所以B正确,A不正确。门户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会超过省会城市,但城市行政等级一般不会改变,C不正确。随着电商和物流的发展,跨区生产、消费越来越广泛,双核结构依然有利于集聚人才、资金、信息等,更好地实现区域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发展,D不正确。20.A 【详解】据图可知,小米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的冀鲁豫,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春季节较干旱,故小米属于耐旱作物,怕涝,A正确,C不正确。黏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B不正确。小米生长期主要在春夏,所以不喜寒凉,D不正确。21.C 【详解】小米喜温,武安位于太行山东麓,可以阻挡西北季风,减轻春季寒潮影响,A说法正确。华北夏季降水较多,小米喜湿,武安位于太行山东麓,是夏季风的迎风侧,降水充足,利于小米生长,B说法正确。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有气候、生物、地形、母质等,处于太行山东麓冲积扇上,有一定的淋溶作用,土壤不一定呈强酸性,小米的生长也不适应强酸性土壤,C说法不正确。小米怕涝,太行山东麓冲积扇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土壤较深厚,利于小米生长,D说法正确。所以选C。22.D 【详解】邯郸推行农业“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延长产业链,生产环节不会减少,能增加就业机会,吸引人口回流,助力乡村振兴,A不正确,D正确。“一村一品”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村民依然从事的是农业,没有直接城镇化,乡村振兴,利于文化传承,“一村一品”能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B、C不正确。23.(1)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发生于春夏之交至秋季(夏秋季9—10月);(2分)与天文大潮叠加,初一和十五前后较多发;(2分)随着全球变暖,风暴潮发生频率有增多的趋势。(2分)(2)特点:以双洋河口为界,构成了北冲南淤的格局。(2分)原因:1855年以后,黄河北迁入渤海,苏北沿岸失去泥沙来源,以海水侵蚀为主;长江口地区因长江相对稳定地带来泥沙,所以海岸线继续向海淤进。(4分)影响: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地区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均增加;镇扬、泰州与苏锡常地区受风暴潮灾害的影响逐渐减小,风暴潮灾害发生频率减少。(任答到两个城市以上)(2分,1点1分)(3)建立风暴潮预警机制;修建海堤;营建防护林,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开展风暴潮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6分)【分析】本题以江苏台风风暴潮频次分布图及海岸线变迁示意图为资料,涉及了风暴潮的分布特点、防御措施及与之相关的海岸线变迁的原因、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台风一般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所以台风风暴潮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发生于春夏之交至秋季(夏秋季9—10月);根据材料,风暴潮是潮位异常偏高的现象,初一和十五前后会与天文大潮叠加,发生概率较高;根据材料“据研究,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频次与平均气温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可知随着全球变暖,风暴潮发生频率有增多的趋势。(2)据图可知,1855年后江苏海岸线的变化特点为以双洋河口为界,南部不断向海洋淤积,北部海岸线后退,构成了北冲南淤的格局。图9中有废黄河,历史上黄河改道夺淮河入海,带来了很多泥沙,苏北平原迅速向海淤积;1855年以后,黄河北迁入渤海,此后至今的160余年因黄河供沙断绝,苏北沿岸失去泥沙来源,由富沙转变为缺沙,变为以侵蚀为主;而长江口地区则表现为继续向海淤进。在此期间,镇扬、泰州、苏锡常等地区因长江边滩扩展、河道束窄地与海岸线距离增加,受风暴潮灾害的影响减小;沿海地区如南通,尤其是苏北连云港、盐城沿岸,因海岸侵蚀逐渐向岸后退,风暴潮发生频率相对增加。(3)风暴潮主要是潮位异常偏高的现象,防范风暴潮的主要措施有建立风暴潮预警机制;修建海堤;营建防护林,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开展风暴潮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24.(1)位置、数量、密度、形态、规模等。(任答3点6分)(2)上游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减少,冰川面积缩小,雪线上升,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中游的绿洲地区,农田盐渍化、荒漠化,水源短缺,水质污染,古城址废弃;下游地区,植被枯萎,物种减少,沙尘暴肆虐。(6分)(3)向东:广阔的海洋,海运不发达(或受制于航海、造船技术和气候条件,大海成为当时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向西南:高寒的青藏高原,翻越困难。向东北:气候寒凉,受到限制。向北方:茫茫沙漠,不易通行。(任答2点4分)东边朝鲜、日本、越南等邻国,与中国文化差异小,西边的中亚、中东、欧洲地区与中国属于不同文明,相互交流更能取长补短。丝绸之路途经河西走廊,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任答1点2分)【分析】本题以河西走廊主要城镇分布图为资料,涉及了河流对城镇空间发展特征的影响、山区植被变化对河流上、中、下游地区的影响及河西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的原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解析】(1)河西走廊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由图可知,河西走廊城镇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的绿洲地区,水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河流会影响沿线城镇的位置、数量、密度、形态、规模等空间发展特征。(2)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其生态保护事关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植被遭到破坏后,石羊河上游地区水源涵养林减少,冰川面积缩小,雪线上升,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中游的绿洲地区,农田盐渍化、荒漠化,水源短缺,水质污染,古城址废弃;下游地区,植被枯萎,物种减少,沙尘暴肆虐。(3)从地理位置角度,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部,向东为广阔的海洋,历史上受制于航海、造船技术和气候条件,大海成为当时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从中国地理环境特征角度,向西南为高寒的青藏高原,翻越困难;东北气候寒凉,对外联系受到限制;北方为沙漠,不易通行。从文化差异的角度,东边朝鲜、日本、越南等邻国与中国文化差异小,西边的中亚、中东、欧洲地区与中国属于不同文明,相互交流更能取长补短。丝绸之路途经河西走廊,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25.(1)有适宜的气候;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备的产业生态;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较高。(任答3点6分)(2)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就地城镇化;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