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铁人中学2021级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铁人中学2021级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docx页数:5页大小:50.1 K上传日期:2023-12-01 15:14浏览次数:307U1 侵权/举报

铁人中学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生态审美必须借助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生态学知识来引起好奇和联想,进而激发想象和情感;没有基本的生态知识就无法进行生态审美。传统美学理论中有一系列与“知识”相关的问题,诸如美与真、艺术与知识、审美与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从不同侧面涉及审美与知识的关系问题。“美学之父”鲍姆嘉滕曾提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审美认知的任务就是把模糊不清的、由感官感受到的杂多之物转换为清晰的知觉意象。其后继者康德也指出:“为了分辨某物是美的还是不美的,我们通过想象力与主体及其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联系。”上述两位德国哲学家分别阐述了审美欣赏的特点:审美欣赏不是认识活动,其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而不是获得知识。笔者完全同意这一点。但是,如果因此而忽略了审美欣赏与知识的密切关系,那就失之片面了。我们可以设问两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审美欣赏是否需要知识?如果需要,知识在审美欣赏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审美欣赏必须借助知识而展开,比如,没有基本的中国哲学知识就无法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不了解基督教就根本无法欣赏西方那些宗教题材的名画。也就是说,艺术题材的背景知识、艺术史知识为艺术欣赏提供了基础,也为艺术评价提供了参照系。艺术欣赏是这样,自然欣赏也是这样。只不过,自然欣赏所需要的知识主要是关于自然的知识。当代西方自然美学和环境美学对此进行过较多探讨,比如,加拿大美学家艾伦·卡尔森把自己的环境美学立场称为“认知立场”。他认为,关于欣赏对象的知识和信息,是对其进行审美欣赏最重要的东西,就像对于艺术的严肃而恰当的欣赏需要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知识那样,对于自然的欣赏需要具备“自然史知识”——由自然科学特别是地质学、生物学和生态学提供的知识。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些自然史知识呢?卡尔森的解释是:关于自然的科学知识能够显示出各种自然事物和各种环境的实际的审美性质,能够恰当地、审美地把自然欣赏为“自然自身”,也就是“把它欣赏为由自然科学所描绘的那样”。卡尔森的上述观点受到了不少批评,批评者指责他混淆了审美与认识。笔者认为这种指责完全是误解,因为,卡尔森上述分析的目的在于回答环境审美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如何欣赏自然和环境”。为此,他特别强调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卡尔森已经注意到生态知识对于自然审美欣赏的重要性,所以他的“环境美学”某种程度上也就是“生态美学”。笔者这里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真正的生态欣赏必须借助生态知识来引起欣赏者的好奇心和联想,进而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和情感。生态知识不是关于某一物种自身的一般知识,生态欣赏所重点关注的应该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摘编自程相占《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材料二:中国学者程相占阐述了他称之为“生态审美”的观点,认为生态学知识对于充分欣赏自然环境必不可少。他承认自己与深受康德影响的西方美学传统大有分歧,因康德坚称审美欣赏与认知无关。程的观点来自于利奥波德的大地美学,认为利奥波德借助生态学知识来提升“感知能力”。然而,程偏离了利奥波德把认知与感知联系起来的做法,实际只是追随卡尔森为了论证他的“审美认知主义”而提出的观点:正如我们需要艺术史的背景知识来欣赏艺术,自然知识对于欣赏自然也至关重要。这一类比乍一看可能很有道理,实际上是谬误的。艺术史知识的确能提高我们对艺术的鉴赏力,但它的作用不是帮助我们的知觉体验增加认知内容,而是帮助我们提高对知觉特征和细节的敏感度,而这些特征和细节在之前可能会被忽略或者不被理解。比如,懂得立体主义会帮助我们从视觉上理解一幅立体主义的绘画是在同一画面上呈现多个观察视角,从而提升我们的知觉体验。这里所要说的是,关于绘画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知识可以增强我们的知觉敏感度,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欣赏。这些信息本身可能很令人满意,但如果孤立地看,它们与美学无关。确实有这样的情况,生态学或者进化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的知觉不受无关问题的干扰。利奥波德称之为“头脑的眼睛”,但不可忽视,他通过把这种知识与知觉的相连,保持了与审美体验的纽带,这一联系使得生态审美具有效力。可惜的是,克利考特不懂利奥波德把生态学知识与知觉连在一起的苦心,而程相占借助克利考特对利奥波德的大地美学的诠释来寻求对他的生态认知主义的理论支撑,这实在令人遗憾。就像程所引述的那样,克利考特认为“一片沼泽或泥塘的体验之所以令人‘审美满足’,不是因为它的实际感觉,而是因为‘我们对于它的生态的了解’”,这使得程认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具有无以伦比的重要性。事实上,这些虽然是生态系统评价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但它们与知觉毫不相干。(摘编自[美]阿诺德·伯林特《生态美学的几个问题》,李素杰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鲍姆嘉滕提出美学是“感性认识科学”,审美欣赏必须借助知识而展开,但其目的是获得审美体验而不是获得知识。B.卡尔森将环境美学立场称为“认知立场”,他认为对于自然的欣赏需要具备自然史知识,这样才能欣赏到“自然自身”。C.人们对利奥波德“感知能力”的理解并不一致,这导致程相占关于“审美认知主义”的观点被怀疑,从而引发学术争议。D.伯林特认为,知觉的特征和细节往往被忽略或者不被理解,而它们本身很令人满意,但如果孤立地看,它们与美学无关。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的作者认为没有基本的生态知识就无法进行生态审美,无论是欣赏自然,还是欣赏艺术,知识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B.材料一的作者首先表明自己的美学观点,然后从传统美学理论切入,通过探讨两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来证明自己的观点。C.材料二的作者认为克利考特之所以在对泥塘的审美体验中获得满足,是因为克利考特较好地保持了知识与知觉的联系。D.材料二的作者在批驳程相占的美学观点时,从其观点的来源入手,分析其与利奥波德做法的偏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审美必须借助知识”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向日葵追逐阳光、热情奔放。梵高画出的《向日葵》闪烁着熊熊火焰,有着原始的冲动和生命体的热情。B.竹子四季常青、笔直坚韧。清代诗人郑板桥在《竹石》中赞美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C.蜜蜂整日飞来飞去,采花酿蜜。杨朔在他的散文《荔枝蜜》中高度赞美蜜蜂是“多可爱的小生灵啊”。D.飞蛾啃食植物的叶子,危害农作物。齐白石《红烛飞蛾图》将飞蛾的绒毛画得让人感觉一碰就掉落。4.通过对月球的探测,人们获取了月球表面层峦叠嶂、山脉纵横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打破了对月亮的传统的审美体验。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这些科学知识对我们重新认识月亮有什么作用?(4分)5.有人用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句来反驳“生态学知识与审美中的知觉体验无关”的观点,请你结合材料二说出反驳的理由。(6分)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医德杨西京一一匹白马扬蹄甩鬃,“咴咴咴”,一声长嘶,驻立于清易镇庙坡一座农院门口。少校下马进院。二三十位患者有序候诊于诊桌两侧,中间一行,四五空位。先生正襟端坐于诊桌前,正为一位患者把脉。少校左手拍拍胸左短剑,右手拍拍胸右短枪,声含命令似的说:“清云寨军需官军务在身,请先生方便。”眼斜一下先生,一屁股压在正中一排首位。先生左手捋一下银须,冷冷道:“诏亭祖训:凡来就诊者,官民一律排号,贫富一视同仁。此中空坐,乃为危急老幼孕所留。”一团居高临下的傲气,杀气,腾上少校额端,正欲发作,忽见两只喜鹊从院空掠过,冲着少校数声欢叫。“吾观贵人青春英俊,神满气厚,且面黄如蒸粟,暗含紫气,有将军之相,还望贵人亦有将军之量。“抬手不打笑脸人。”少校傲杀之气,顿消一半。欲以退后,放不下枪剑架子。“贵人入院,即有喜鹊报喜。还望后坐,以览今日家书。”那年代,豫西一带不少“朝为匪,暮为兵”的杂牌武装。清云寨刘部本为占山为王的一股悍匪,刚被上峰收编,刘部借机火并几座山头,扩为一旅。豫陕边界数支武装见此眼红,久有吞刘旅之意。正因寨内战云密布,少校数次告假来此看病,直拖至今晨,旅座才批。今晨出寨门时,碰见同乡通信兵,送他一封家书,他告诉同乡,今天来清易镇看病,如有军情,但望速告。遂将家书塞进怀内。因见通信兵面色惶惶,直奔旅司令部,故一路心神不宁,早忘家书之事……少校心中一惊,先生望其气色,借喜鹊报喜之俗,便知自己怀有家书。心中对先生便有了一分敬畏。遂退出院内,拆开家书……二少校再次入院,先生已诊完。唯有一对白发夫妇,带三位青壮,正为先生恭送一块“岐黄再世的谢恩匾。其中一位青壮指着白发夫妇,问:“先生,他家孙子患积滞,先后吃俺仨几十服药,历近年把,险些丢命。仅吃你三服药,三天即愈?俺仨找到“同仁协”药坊,看了您开的药方,和俺仨开的一样,方同药同,疗效差天差地,何也?”少校一听,也觉诧异。先生抚抚银须,呵呵笑道:“为医讲究君臣佐使。敢问三位老弟,用啥药引子?”三位青壮想着自己用的“药引子”,怯不开口。一位反问:“先生用何药引子?”“百年灶心土。常用药引子多为大中、生姜、甘草……哪有百年灶心土?三位青壮张大了嘴。先生笑问:“三位老弟可知此儿因何而积滞?”三人哑言。“此儿当在一岁左右,夜偎娘怀,子时,其母暴病骤亡,此儿仍在吃奶,此奶入肚,结成阴滞,致孩子下元沉没,五脏不润……”“就是,就是。俺孙子今已三岁,儿媳已死了快两年了。”白发夫妇泪答。“老弟,”先生看着三位青壮,娓娓而言:“用药如用兵,药方如排布三军,药引子如向导带路,纵三军再勇,向偏路错,何言取胜?”三位青壮频频点头。“咱百姓户家做饭的煤火灶膛,其灶心土,白天经煤柴烈焰爆烧,夜间封闭经温火炕烤,百岁日月,土含恒阳,以此恒阳克彼子夜阴滞,药引子引药力直插病灶,何滞不除?”三位青壮,击节叫好。少校心中,对先生又增三分敬畏。送走谢恩一行,先生边为少校品脉,边道:“贵人青春得志,手握重权,然随心纵欲,导致阴虚。虚火上攻,龈脓齿松;虚火下行,入厕有难言之隐……”少校拉住先生的手,连连点头。先生虽年过八旬,听力极神。忽然,西南方隐隐传来一阵枪鸣炮轰,先生抬首凝望,双眉紧皱。少校亦为之一震。瞬即,先生草成一笺,装入信封。递与少校,说:“你骑马到村口等我。我去药坊为你取药。此笺当遇到找你之人方拆。我半个时辰到,一为人送药,二为贵人贺喜!”少校再惊!心中对先生又多了三分敬畏。三先生提药赶到村口时,少校牵马立于清易镇村校门外一棵老槐树下。忽见一缕黄尘伴着一匹快马,看见立于树下的少校,通信兵越鞍而下马,三言两语,少校大惊失色。急拆药笺,上书:“贵人午时初,当有覆寨之厄。”一见先生,少校敬畏之心,再增三分。迎前一步,口气甚为谦和:“老人家,即知我今有此厄,何来贺喜?”先生先把药包递与少校。一退十步,说:“远处看,你人与马皆立于大树之下,此应《周易》第四十六卦‘升卦’之象。‘升卦’为地上生木,升德为吉。贵人天生半贵之相,且相由心生,德升相变,先天之相+后天升德之相=全贵之相。今日你正得升德机遇……”“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正值音乐课,村校校园,响起一阵高亢激昂的抗日战歌。少校三惊:家书乃三弟所寄,二弟、三弟均已奔赴延安,信中劝己自训一师,抗日救国……先生仁心,竟和两弟相同。少校招呼通信兵上马。马上,怀着满满十分敬畏之情,对着战歌嘹亮的村校,对着先生,一个敬礼:“先生不愧医易一体的名医。以医,医我体肤之疾;以易,医我命势之疾。抗战胜利日,鄙人当前来。报先生双医重恩!两匹马荡开黄尘,向西南飞去……尾声日寇投降的当年冬天。拂晓,三匹快马龙卷风似的旋到先生墓前。“先生,半贵之人今以全贵之相前来还愿。”将军带两个卫兵下马,摆上供品,袅袅祭烟里,对着墓碑,深深三躬。“先生,如您在天之灵看到今日,还望显灵。”“喳喳喳,喳喳喳……”似乎还是当年那两只喜鹊,远远飞来,在先生坟墓上空,欢叫数声,剪翅转身,向朝霞初绽的东方飞去……6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