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综答案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文综答案
格式:docx页数:3页大小:77.5 K上传日期:2023-11-14 14:37浏览次数:485U1 侵权/举报

高2021级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24.【答案】A【解析】【古代政治·先秦政治制度·分封制度】据材料“诸侯、卿大夫开始频繁地使用‘天’来颂美祖先的荣耀,解释国运的盛衰”可知春秋时期,政治权力出现向诸侯、卿大夫下移的趋势,故选A项;敬天法祖观念无法反映材料中的变化,排除B项;战国时期,传统社会秩序崩溃,排除C项;材料中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都使用“天”解释其政权合法性,未见治国理政思想的变化,排除D项。25.【答案】B【解析】【古代经济·秦汉农业】材料中的龚遂、卫飒、任延均为地方官,所强调的内容均与农业生产有关,这是由古代农业在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以农为本是治国理政的共识,故B正确。A项夸大了地方吏治的作用,错误。材料中只提到了“卫飒为贵阳太守时建官营冶铁”,无法得出C结论。材料并未体现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D说法错误。26.【答案】B【解析】【古代思想文化·隋唐儒道佛】据“华严宗提出,唯心回转善成门,或善或恶,皆由心之转变”“使其一尘不染,超凡脱俗,才能向静和虚无的心体回归”“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密)”等可知,佛教、道教以及儒学都强调要加强个人的修养建设,反映出三者都重视社会教化,故选B项;佛教思想源于印度等地,道儒思想源于中国本身,因此并不同源,排除A项;心学是明代的,与题干“唐朝”不符,排除C项;儒学在唐朝时期仍然处于社会主流地位,排除D项。27.【答案】B【解析】【古代经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这类市豪他们往往通过各种途径,爬上了州、郡官长的宝座”、“由大商人转化为封建官僚地主”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富有的大商人和封建官僚势力相勾结,强化了封建统治,故选B项;明清市民阶层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没有推动社会的革新,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欧城市的发展,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D项。28.【答案】D【解析】【古代政治·明清外交政策】郑和航海的15世纪前期,西方受教会长期统治影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处于落后状态,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处于初始状态,还没有发展起来,中国就综合国力来说是强于西方的,故A项错误;明朝时中国社会没有实现转型,而且材料重点不是论述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到“被动”,并没有表达完全停滞的意思,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指出自郑和航海之后中国日益保守,而同时代的西方日益进取,这种保守和进取的差别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交往等各个方面,其最终带来的是中国与西方后续发展方向的大相径庭,故D项正确。29.【答案】D【解析】【古代政治·清朝】根据材料“清统治者将东北视为“龙兴之地”,设立有别于内地的将军体制”、“1907年清政府将盛京将军改为东三省总督,……取代将军体制,逐步废除了旗民分治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建立之初和1907年,清政府对东北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使得东北和内地治理趋同,这有利于促进国家认同,故选D项;“化解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对东北逐渐采取和内地一样的行政体制,不再区分内地和东北,这有利于促进国家认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并不能直接强化中央集权,排除B项;边疆危机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日本等列强纷纷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沙俄侵略新疆,英国觊觎滇藏,日美进犯台湾,造成中国日益恶化的边疆危机,而材料的时间在二十世纪初,材料中清政府的变革有利于加强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排除C项。30.【答案】B【解析】【近代政治·晚清政策】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与公派生转变关系不大,不能成为其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公派生对政府的态度由支持到失望,故B项正确;国内武装起义与公派生转变关系不大,不能成为其主要原因,故C项不是最佳选项;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1.【答案】A【解析】【近代思想·晚清】据材料可知,梁启超发表文章主张开启民智和官智,而易鼐主张削弱君权,提倡民权,樊锥要效法日本明治维新,三者均宣扬维新思想,即维新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故选A项;材料仅显示梁启超、易鼐和樊锥的维新思想,“国人共识”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戊戌变法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触动顽固派利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一致赞同变法”说法过于绝对,当时孙中山就从主张变法转变为主张革命,排除D项。32.【答案】C【解析】【近代政治·戊戌变法】举人参加维新变法办的京师大学堂受到很大的非议,从侧面说明维新变法阻力较大,故选C项;材料不是讨论传统文化,排除A项;19世纪末洋务运动破产,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排除B项;1898年正是维新运动迅速发展之际,排除D项。33.【答案】C【解析】【近代经济·城市化】据材料“‘钢石’结构的高楼大厦”“轮船、火车、西式马车和黄包车”,可知这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故选C项;“轮船、火车、西式马车和黄包车”不属于媒介,排除A项;材料中只介绍了《申报》中登载的各式广告的内容,不涉及影响,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众生活水平依然低下,排除D项。34.【答案】A【解析】【近代思想文化·民主意识】根据材料“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知,陈独秀认为要实现立宪政体、国民政治,根本在于多数国民有国家主人翁的公民政治意识,说明公民政治意识觉醒的重要性,故选A项;根据题目时间,此时正处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还未取得执政地位,并且材料中不涉及对国民党独裁的抨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民众公民政治意识觉醒对于实现民主宪政的重要意义,并未涉及发动民众,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众公民政治意识觉醒对于实现民主宪政的重要意义,陈独秀以此强调新文化运动需要启迪民智、解放思想,而不是中国不具备推行民主政治的条件,排除D项。35.【答案】D【解析】【近代政治·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人探寻革命道路经历了曲折,但逐渐找到了正确方向,体现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具有渐进性,故选D项;通过题干可知,该学者没有强调城市道路是照搬苏联的产物,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左”倾错误,不是右倾错误,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出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影响的大小,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41.【答案】(1)主张:引进机器,采用旧法,兴修水利;建立保险制度,进行社会救济;通过革命改造社会,惩治腐败。(6分)评价:李鸿章的主张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基本未突破传统思想,具有两面性;郑观应的主张深受西方的影响,具有近代意识;孙中山的主张揭示了中国灾荒发生的政治原因,与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6分)(2)特点:走群众路线(军民积极救灾);生产自救;社会互助(义赈募捐、调配物资和生产资料);以工代赈;多措并举(减免税收、限制食物出口、设置收容所安置灾民等)。(7分)意义:保障了各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巩固了根据地政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为以后的防灾救灾提供了借鉴等。(6分)【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一“提出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采用中国传统治河方法,兴修水利”可得引进机器,采用旧法,兴修水利;据材料一“实行农业保险、备荒储蓄法”可得建立保险制度,进行社会救济;据材料一“一切灾害的原因都是由于贪污,除非在行政的体系中造成一个根本的改变,局部的和逐步的改革都是无望的”可得通过革命改造社会,惩治腐败。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一“提出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采用中国传统治河方法,兴修水利”“但他拒绝采纳比利时工程师卢法尔提出的种种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治河的建议”,结合“中体西用”思想的两面性可得李鸿章的主张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体现,基本未突破传统思想,具有两面性;据材料一“应仿照德、日、法等国,实行农业保险、备荒储蓄法”可得郑观应的主张深受西方的影响,具有近代意识;据材料一“一切灾害的原因都是由于贪污,除非在行政的体系中造成一个根本的改变,局部的和逐步的改革都是无望的”,结合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可得孙中山的主张揭示了中国灾荒发生的政治原因,与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革命色彩。(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依靠群众”可得走群众路线;据材料二“生产自救”可得生产自救;据材料二“在自愿乐施原则下进行募捐,给外来灾民分配土地及房屋并协助解决生产工具,减少或免除义务劳动负担”可得社会互助;据材料二“组织部分人迁移出去,开荒种地,安家落户”可得以工代赈;据材料二“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创办义赈”“晋察冀边区政府在各地设立了灾民工作介绍所、妇女儿童收容所等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等信息可得多措并举。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中共中央和根据地政府领导广大军民积极救灾,依靠群众,生产自救,战胜灾荒并渡过难关”可得保障了各根据地军民的生活;结合抗灾救灾对根据地政权的作用可得巩固了根据地政权;结合抗灾救灾对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作用可得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结合抗灾救灾对以后防灾救灾的影响可得为以后的防灾救灾提供了借鉴等。42.【答案】示例: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变局。中国从夏商周以来,是农耕文明的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儒家思想长期据主流地位。鸦片战争后,出现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所未有的变局。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工业经济传入中国,冲击了自然经济并使之开始解体,中国逐渐使用机器化大生产,开始了由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影响。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鸦片战争后,随着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民众经历了数次思想启蒙,民主、自由、平等、法制观念渐入人心;这些可谓是中国旷古未有之变局。总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向工业文明转变,这是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提示:考生若从科技、外交等方面说明“未有之变局”亦可。给分标准:提出论点2分、结论2分(结论不得照抄论点)、中间论述部分8分,共12分。(中间论述部分要求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科技等方面任意选取两个角度回答即可,每个角度4分,共8分)【解析】明确论题并开展论述,例,论题为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变局,据材料“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可以总结出“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变局”,阐述可结合中国古代自从夏商周以来,是农耕文明的社会。但经过鸦片战争以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使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即可。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答案】(15分)(1)主要内容:先富民再富国;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设置专职官员管理;减轻工商业赋税;盐铁专卖制度(允许民营生产,政府统一销售);降低关税壁垒;优待外来客商(给予外商优惠政策)。(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答出五点9分)(2)影响:调动了工商业者的积极性;推动了工商业的健康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吸引了大量外商来齐;稳定了统治秩序,为齐国争霸创造了物质条件;为后世的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解析】(1)首先分析材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表明管仲的原则是先富民再富国;“农工商”从业者与“士”并称,说明管仲反对传统“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的划分,强调商人的社会地位应当得到提高;“同时置官设吏,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反映的是管仲强调设置专职官员对工商业的发展进行管理;“薄税敛,通有无”即反对对工商业发展征收重税,要求减轻工商业赋税;由材料“使国人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