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格式:docx页数:21页大小:244.5 K上传日期:2023-11-10 21:54浏览次数:360U1 侵权/举报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生物试题(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①家鸽②煮熟的鱼③珊瑚标本④冬眠的蛇⑤蘑菇⑥乳酸菌A.①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2.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3.“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①生物能生长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5.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探究研究的问题必须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提出的B.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假设要以实验观察和知识经验等为依据C.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D.科学探究的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时,需重新假设、重新实验6.下表是探究光照对豌豆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装置信息(玻璃瓶底部放入等量的纸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玻璃瓶(组别)种子数量/粒温度/℃场所纸巾干湿状态甲40②③潮湿乙①25阳光下④A.①是40 B.②是25 C.③是黑暗处 D.④是干燥7.以下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的描述。其中属于作出假设步骤的是( )A.发现土壤中的落叶出现了大量小网孔,这些网孔是怎样形成的呢?B.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推测是土壤中的细菌分解了落叶C.将土壤灭菌后分成两组,分别参加等量的同种树的落叶,喷洒等量的无菌水,一组接种细菌,另一组不接种细菌。两组均在一样的无菌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D.汇总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发现是土壤中的细菌分解了落叶8.下列关于“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B.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5至10以内C.实施实验时先调节水温,后放入金鱼,待金鱼安静后开始计数D.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9.用显微镜观察中文“徐州”,看到的物像是( )A. B. C. D.10.转动显微镜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应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下图表示该操作的是(   )A. B. C. D.11.有关显微镜使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光时应使目镜、物镜、通光孔等在一条垂直线上B.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更亮,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多,细胞体积更大C.用10倍的目镜和2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时,视野将被放大30倍D.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新鲜、完整的12.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幅度上升镜筒应转动② B.换用高倍物镜时用手转动⑥C.改变物像大小应转动⑦ D.取镜时一手握③另一只手托镜座13.海带在淡水中无法生存,这说明了( )A.生物能够适应一切环境 B.环境能适应一定的生物C.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14.变温动物即动物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蛇属于变温动物。下列生活环境中推测不适合蛇生存的是(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亚热带森林D.寒带冻原15.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描述景象与影响因素匹配错误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水分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阳光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D.“一山不容二虎”——种内斗争16.我国已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40余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3%,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说明了(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17.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C.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18.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微生物B.一个烧杯中的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19.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等作用,被称为是“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突出B.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地球上各生态系统之间有密切联系21.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下层C.人类已经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相似,长久可供人类独立生存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2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B.影响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C.该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D.该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且需放在阳光下23.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的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实施“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C.退耕还草,修复草原生态 D.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24.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不论白天黑夜都可以进行,但无光时会减弱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二氧化碳和光C.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25.以下各项中哪些不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质增产的措施( )A.合理密植 B.中耕松土C.大棚内增施二氧化碳 D.延长光照时间26.如图为叶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是( )A.图中④表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B.图中③表示水,由导管运输到叶片C.图中②表示氧气,人们称它为“气肥”D.图中A表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27.白菜是我国原产蔬菜,其外层叶片因光照充分显绿色;靠近中心的叶片因光照不足显黄色。以上事实说明( )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B.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C.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D.在无光的条件下植物能活得很好28.将一株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进行如图所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A.光合作用能产生O2 B.光合作用需要CO2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D.光合作用需要光29.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30.下列与光合作用的生态意义,无关的是( )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B.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缓解温室效应有一定的作用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光合作用提高了空气的湿度,使气候湿润二、分析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里填数字)31.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扩充了人类的视野,使我们走进了生物的微观世界。某同学利用显微镜对人口腔细胞进行观察,并看到如图三所示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对光时,需要转动转换器使图二中的________(填字母)正对通光孔。(2)若将图三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为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一中的[   ]________。(3)尝试判断图三中的污点位置:若转动转换器和移动玻片后污点没有动,则该污点最可能在_______上(填结构名称)(4)若要改变显微镜视野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图一中的[   ]________和遮光器来完成。32.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__________部分组成。(2)在此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________作用。(3)图中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它们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4)牛、羊都是食草动物,二者存在__________关系。33.下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1)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2)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有机物,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将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的小烧杯中脱色后漂洗,滴加碘液____________部分变成蓝紫色(填标号)。(4)此实验证明__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34.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洗洁精是否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以及菹草是否对水质有净化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实验结果(次/分钟)A组大小、发育状况相近的水蚤,每组20只清水100毫升观察、记录每只水蚤的心率,并计算每组平均值198B组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154C组浸泡过菹草的洗洁精稀释液100毫升176请分析回答:(1)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___。(2)每组计算水蚤心率的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3)实验中选取大小、发育状况相近,个数及其他环境均相同的水蚤,其目的是控制____________。(4)根据上表实验结果,该兴趣小组可以得出结论:①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响。②菹草能____________(填“减弱”或“增强”)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5)洗洁精稀释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详解】①家鸽、④冬眠的蛇、⑤蘑菇、⑥乳酸菌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②煮熟的鱼、③珊瑚标本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2.D【详解】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乘坐的小船经过山林,惊扰山两岸猴子,猴子对外界作出的应激性,有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植物的生长,有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现了荷花即将开放,有生命现象,C不符合题意。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没有体现生命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3.C【详解】“蝗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③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4.C【详解】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科学探究还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故选C。5.A【详解】A.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可以是研究者自己发现并提出的,也可以是别人或前人提出的,A错误。B.作出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假设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实验观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不是一种对问题的无端猜测,B正确。C.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C正确。D.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