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及答案
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及答案
格式:docx页数:13页大小:691.1 K上传日期:2023-11-01 10:45浏览次数:389U1 侵权/举报

重庆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语文知识与运用(3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①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一代代青年人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烙下奋斗的印记:国难当头的奔走nà喊,抗日战场的歼击顽敌,建设工地的激情yǒng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青年先锋队的旗zhì。②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从妙手回春的抢险救灾前线,到形势严峻的疫情防控一线;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成边哨卡……新时代的青年人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鞠躬尽瘁,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③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还是奋斗□大国之崛起呼唤青春之力量。青年一代要坚定理想信念,有责任,敢担当,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洪流中勇立潮头、建功立业。1.选文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披荆斩棘(jí) B.百折不挠(ráo)C.烙(luò)下 D.歼(qiān)击2.根据选文第①段的拼音写汉字。nà()喊yǒng()跃旗zhì()3.选文第②段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赋予 B.妙手回春 C.风流 D.鞠躬尽瘁4.给选文第③段方框处加上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处是()中华民族始终有着A《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B;风华正茂的你是选择躺平C?还是奋斗D?A.A B.B C.C D.D5.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写作对象特点鲜明,生动形象。请你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话。示例仅供参考。示例:对“风”的描写——风越来越狂,在天地间横冲直撞。树林像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备选词语:秋雨烈日湖水6.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内容,按要求答题。(1)下图概括了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2)“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你结合小说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7.综合性学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班要组织一次“孝亲敬老”的活动。作为活动策划者,你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活动宣传】(1)请完成海报设计。①为宣传海报拟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会选择什么内容的图片作为海报的配图?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实施】(2)请在横线上补写活动内容。(至少要有一项孝亲的活动)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8.根据积累,填写句子。三年初中生活转瞬即逝,毕业在即,同学们互赠书签作为留念。请你将书签中的诗句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勿忘奋斗③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④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⑤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⑥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希望惜时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你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努力绽放生命的光彩。(《<论语>十二章》)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你尝遍人间百味,依然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范仲淹《岳阳楼记》)豁达(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帅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主要描写莲花,第二段对莲、菊和牡丹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评论。B.作者赋予了莲花丰富象征意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孤傲独立的品质。C.“予独爱莲”一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要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坚强不屈。D.作者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意在讽刺官场污浊、世人逃避现实的社会现象。12.选文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①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22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回家过年刘洪文①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②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③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个倒着的“福”字。我羡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⑤“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⑥我也急了:“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毕业那年,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⑦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⑧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⑪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⑫今年我决定回去,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⑬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⑭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⑮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无所有,尽管我还是孤身一人。⑯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⑰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⑱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怄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⑲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她兴奋地摇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⑳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㉑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㉒“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㉓“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㉔“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㉕我的泪水流了下来……(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导演说戏】13.你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下图中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14.为帮助演员把握人物情感,你需要对下面句子的意蕴进行分析。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电影拍摄】15.在拍摄第④段“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和第⑫段“今年我决定回去”的内容时,你将儿时过年的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请说说这样拍摄的好处。16.小说中常常留有空白,拍摄时需要将它补充出来。你认为在小说结尾处,应补上什么样的镜头来解释我流泪的原因,请把这处空白描绘出来。【观影互动】17.电影播出后,同学们对文中的“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三年不回家过年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二)(18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这种阅读方式如今广为流行。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摘编自百度百科,有改动)【材料二】[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数据来源于《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和《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问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轻松愉快。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浅阅读中,读者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外来信息只简单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同时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浅阅读一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