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A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A卷(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20页大小:341.7 K上传日期:2023-11-01 10:45浏览次数:185U1 侵权/举报

重庆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①从浸种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来临了。早起,水qú()的水明亮而丰满,种子已经浸好,发出了星星点点的芽bāo()。看看天候,年轻人就去向老者讨一点种田经。平素里沉默寡言的老者就会从种子滔滔不绝说开去……春惊二月,一声牛哞,荡开了田畴上袅袅的烟缕。阳光很好,嘹亮的“布谷——”声声催耕,田壤上到处是明亮的水洼子。shǎng()午,老者出现在田埂上,年轻人紧随其后,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声鼎沸。此际的旷野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神怡;杂花生树,令人眼花缭乱。②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阡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桃花□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千里春光。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束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节选自王建中《耕织记》,有删改)1.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烟缕(lǚ) B.嘹(liào)亮 C.水洼(wō) D.旷(guǎng)野2.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汉字。水qú()芽bāo()shǎng()午3.第①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沉默寡言 B.人声鼎沸 C.花香鸟语 D.眼花缭乱4.第②段中四个□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B.!,、?C.。、,? D.,。;……【答案】1.A2.①.渠②.苞③.晌3.B4.C【解析】【1题详解】烟缕:yānlǚ,是指袅袅上升的细长烟气。嘹亮:liáoliàng,声音圆润而响亮。水洼:shuǐwā,路面不平,下雨后积水形成的水坑。旷野:kuàngyě,空旷辽阔原野。故选A。【2题详解】水渠:人工挖掘的渠道。芽苞:嫩芽。晌午:正午。【3题详解】A.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文中指老者话很少,符合语境;B.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嘈杂喧闹,像烧开的水在锅里沸腾一样。文中指一老一少谈话氛围很和谐,不能用“人声鼎沸”形容。不符合语境;C.鸟语花香:花儿飘香,鸟儿歌唱,形容春天景色美好。文中指环境很美,符合语境;D.眼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文中指杂花生树景色各异,让人看不过来,符合语境;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由内容可知,此段写雨后的场景,包括种子、花树、乡村。故“种子就疯长开了”后对种子的描写已经结束,故用句号;“桃花”“蔷薇”属并列主语,根据并列词语作主语、宾语时,并列词语结构不太复杂、字数也不多,一般用顿号的原则,此处应用顿号;“十里花香”“千里春光”属并列短语,根据短语出现并列关系时,中间应该用逗号的原则,此处应用逗号;根据“不就是……吗”可知,该句属于问句,故应用问号;故选C。5.富有诗意的想象,能实现有创意的表达。请自选对象,展开想象,写一句或几句话。句式不限,示例仅供参考。示例:雪化了是水吗?不,雪化了是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农民伯伯在种田吗?不,他们在播种未来。示例2:春风拂柳,柳枝忙着在河面练习书法,字却被波纹抹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有创意的表达。具有诗意和哲理即可。示例1:教师是在讲课吗?不,他们是在播种希望。示例2:春雨都被蒸发了吗?不,春雨滋润了万物!6.根据《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按要求答题。(1)鲁迅写人常用白描,寥寥几笔,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请根据书中两处白描填出对应的人名。①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2)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全书的理解,如“慈爱与悲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等。请另用一个短语表达你的理解,并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陈莲河②.范爱农(2)①.示例:温情与冷峻。②.鲁迅回忆故人故事,往往饱含深情,如回忆保姆阿长,回忆与范爱农同去看光复后的绍兴城;鲁迅又用冷峻的态度审视这些旧事,如《二十四孝图》中对愚孝的批判。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①由“名医”“长而胖”可知,这个人是陈莲河。陈莲河原名实为何廉臣,鲁迅先生为了表达对他的恨意,把名字颠倒,说明这个人颠倒黑白不分是非。《父亲的病》中写了绍兴城的“名医”陈莲河,他道貌岸然,拿药引作为诈骗手段,贪婪而又谨小慎微,时时变化花样,置医德、医风而不顾,肆意敲诈,出乖露丑,骗术败露,溜之大吉。正如鲁迅所说:“S城的人的脸早经看熟,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②由“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可知,这个人是范爱农。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篇《范爱农》表达对他的同情。范爱农倔强又执拗。他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藐视,与“我”争执咄咄逼人,冷峻倔强的外表下,是愤慨的心情和几乎不近人情的执拗。【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任拟一个短语结合相关情节来表达自己的理解。示例:迷茫与笃定。鲁迅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经历了从迷茫到笃定的过程。他先前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因父亲病逝决定学医;在日本学医期间遭遇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最终决定弃医从文。7.综合性学习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你班将开展“我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是“生活中的广告词”活动组组长,请完成以下任务。【活动设计】(1)你们小组需要设计三项活动,请你补充完善。活动一:_____________活动二:评析广告词活动三:_____________【活动实施】(2)组员小思在图书馆看到一则公益广告,产生了疑惑,请你帮她解答。 【答案】(1)①.示例:①搜集广告词;②.②采访广告制作人;③撰写广告词。(2)引用诗句作广告词,显得雅致(或:两个“轻轻地”运用反复),委婉地表达保持安静的要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够力。根据活动“生活中的广告词”可知,是围绕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广告词,我们可以根据所给示例“评析广告词”进行撰写。示例:活动一:收集广告词;活动三:张贴优秀广告词。【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赏析的能力。首先,这是引用了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诗句,显得广告词更有文采;其次,这是图书馆的广告词,图书馆需要安静,所以“轻轻地”符合环境;最后,这样的广告词比较委婉地表达要求,不是特别生硬,反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词积累(10分,每空1分)8.学校将举行诗歌朗诵会,诗补写开场白中的诗句。古诗是一幅幅草木明净的“无声画”。芦苇摇曳,先民低唱“①______,白露为霜”(《<诗经>二首》);登楼远眺,崔颢吟诵“②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持节塞上,王维长叹“③_____,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羁旅天涯,马致远感慨“④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古诗也是一首首声音清丽的“有声曲”。离别的愁绪,似杜鹃低语,“⑤______,⑥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欢乐的心情,如禽鸟闹春,“⑦______,⑧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古诗还是一曲曲气冲斗牛的“正气歌”。文天祥精忠报国,发出了“⑨______?⑩______”(《过零丁洋》的铮铮誓言。【答案】①蒹葭苍苍②.晴川历历汉阳树③.征蓬出汉塞④.枯藤老树昏鸦⑤.杨花落尽子规啼⑥.闻道龙标过五溪⑦.几处早莺争暖树⑧.谁家新燕啄春泥⑨.人生自古谁无死⑩.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默写。注意“蒹葭、历历、征蓬、枯藤、汗青”这些字词的写法。(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D.“隶而从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12.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小石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链接材料】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D10.(1)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2)(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11.B12.①.不写尽不游尽(或:留白、言已尽而意无穷)。②.示例1: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所见之景极多,但作者只写了溪身和岸势,(或:作者只写了潭西南方向之景,未写其他方向之景)这就是不写尽;潭上不久坐一段,作者游了小石潭之后,即无心再游,这就是不游尽。示例2:不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见溪流却不知其源,这应是不游尽;潭上不久坐一段,只写了对环境的感受,未写内心的贬谪之愁,这应是不写尽。【解析】【9题详解】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理解。D.“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表述有误,“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而“隶而从者”意思是跟着同去的人,“从”为“跟从、跟随”;故选D。【10题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见,看见;下,向下;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2)句重点词语: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俶尔,忽然。【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