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格式:doc页数:32页大小:111.5 K上传日期:2023-11-01 10:41浏览次数:194U1 侵权/举报

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惬(qiè)意吞(tûn)噬同捐前嫌(xián) B.充塞(sè)舷(xuán)窗大名鼎(dǐnɡ)鼎 C.嗤(cî)笑魔爪(zhǎo)磕磕绊(pàn)绊 D.悖谬(miù)按捺(nài)喇叭声咽(yè)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紧俏金壁辉煌不可名状 B.请贴痛心疾首眼花撩乱 C.驽钝未雨绸缪新陈带谢 D.份额芳草萋萋奄奄一息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商家为何在频繁上黑榜后仍安之若素,这背后,违法成本低是一个主因。 B.村民集中居住区内有医院、幼儿园、便民服务站等,现在的乡村已今非昔比。 C.千万不能死要面子,特别是在自己的亲人面前,面子真是一文不名。 D.机会主义盛行,渴望事半功倍的“捷径心态”,在一些年轻人心中潜滋暗长。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电子作为老牌央企,35岁以下员工占70%以上,是一群有激情和梦想的年轻人B.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活动旨在以活动加赛事的形式,普及并宣传自行车绿色出行 C.通过阅读《格萨尔》这部文学巨著,使我了解了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 D.记者获悉,2017年第一对圈养大熊猫双胞胎于4月24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出生5.(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诗词,是中国人的精神礼赞。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①展示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风貌②油然地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③不自觉地唤起渗透于每个人心中的诗歌情怀④让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6.(3分)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茅盾,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的《囚绿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B.宋濂,明代散文家。他的《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的赠序 C.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D.荷马史诗指古希腊两部著名诗作《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为行吟诗人荷马所作二、现代文阅读(15分,每小题6分)7.(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银河系中栖息着数千亿颗恒星,它们彼此差异极大,这种差异部分源于它的庞大。每一颗肉眼能见的恒星,包括太阳,都是它的成员。银河系是如此巨大,太阳绕其中心运行一周需要2.3亿年。设想一位天文学家用1厘米代表日地距离来绘制银河系图,他将需要一张比整个地球大得多的纸才能完全包容银河系。在这张图上,银河系中心到太阳的距离是1.7万千米,相当于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实际距离2.7万光年。甚至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也不足以描述银河系的大小,因为太阳离银河系边缘比离银河系中心更远。包含太阳在内的银河系盘体叫做银盘,它是银河系中呈烙饼状的明亮部分。它含有旋臂,使得在银河系外的观测者看来,银河系就像一架玩具风车。银盘边缘到其中心大约6.5万光年,所以银盘的直径约13万光年。但银盘只是银河系的一部分,有些不属于银盘的恒星,还远在它的外边。在这些遥远恒星之外,银河系统治着一个范围超过百万光年的王国。至少有10个比银河系小的星系在围绕银河系运动,如同一群卫星绕一个大行星运动。这些伴星系是受银河系万有引力控制的银河王国的属地。其中最大也最著名的两个是含数十亿颗恒星的大、小麦哲伦云,而银河王国的最遥远前哨基地则是离银心约89万光年的一个仅有几百万颗恒星的矮星系。(节选自〔美〕肯•克罗斯韦尔《走马观花看银河》,有删改)(1)下列不。能。说。明。“银河系是如此巨大”的一项是 A.如果用1厘米代表日地距离来绘制银河系图,需要的纸将比整个地球大得多。B.太阳到银河系中心有2.7万光年,而太阳到银河系边缘距离更远。C.包含太阳在内的银河系盘体叫做银盘,它是银河系中呈烙饼状的明亮部分。D.银河系统治范围超过百万光年,至少有10个伴星系在围绕它运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源于它的庞大”用“部分”来界定影响银河系恒星差异的因素,用语准确。B.“银河系就像一架玩具风车”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银盘的形状,说明形象生动。C.“有些不属于银盘的恒星,还远在它的外边”中的“它”指代的是银盘。D.本文依次从太阳、银盘、伴星系的角度说明银河系的巨大,运用的是逻辑顺序。8.(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①新学期伊始,“开学第一课”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媒体报道,最近上海一些中小学校将吟诵经典、学民俗、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以此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积淀中,蕴藏着丰富的前人智慧,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开学第一课”中开宗明义地摆明它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喜欢传统文化,当然是必要的。③但问题并不止于此。中小学生传统文化这一课,关键还在于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然而,大潮之中,泥沙俱下,一方面,传统文化固然是宝库,但其中也不乏糟粕;另一方面是推广者、教育者在具体操作中的偏误。④比如《三字经》和《弟子规》中,固然有教导人严于律己、敬亲尊师的一面,但也有强调绝对服从、愚忠愚孝的一面。古诗词数量庞大,不知凡几,情怀高蹈、意境开阔的佳作当然不少,但无病呻吟、闺阁艳情的作品就不适合孩子学习。传统民俗中,有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但也有很多已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更有一些“学习”,流于哗众取宠和形式主义,一说传统文化,就是穿汉服、行跪礼、拜孔子,重表而不重里,重仪式而轻内涵,有追逐热点之心,无真诚教导之意,并没有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⑤传统文化的学习,很容易形成风潮,但风潮,终有退去的时候。英语成了热门,大家都拼命学英语;诗词火了,不少人又开始背诵诗词;更有甚者,国学热中,有人将国学与升学挂起钩来,使它变成了学生们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是功利而短视的。⑥传统文化的学习,并非照搬照套,它是一个扬弃的过程,需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真加以鉴别,在发展中继承创新。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不是一场“运动”,更不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孩子们需要的是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润,这样才能潜移默化,久久为功。⑦唯其如此,才可能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让它成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优秀传统文化,也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民族文化血脉中继续滔滔奔流。⑧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已经下课,但传统文化的大课堂还在进行。希望它不仅是“第一课”,也是日常课;不仅是“泛读课”,也是“精品课”;不仅是“课内课”,也是“生活课”。它其实也是社会、学校和家长一门共同的课程。(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宋詹詹)(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小学教育加入传统文化内容,让孩子们从小熟悉、喜欢传统文化是有必要的。B.传统文化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关键,是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C.传统文化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需要润物无声的熏陶和浸润。D.传统文化已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正滔滔奔流在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2)下列不。属。于。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内容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 A.一些学校将传统活动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内容。B.没有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C.具体操作流于形式、哗众取宠,重表不重里。D.对传统文化的学校容易出现跟风现象。(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段引出论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B.第三段提出分论点:传统文化发展传承大潮中,泥沙俱下。C.第六、七段指出了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应该采取的正确方法。D.最后一段发出呼吁,提出了让传统文化成为日常课等主张。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15分)9.(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赞同。B.始一反焉始:开始。C.固不可彻彻:通,贯通。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本在冀州之南B.惩山北之塞C.汝之不惠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敢想敢做。苦于太行、王屋山的阻塞,他召集家人商议,提出搬走两座大山。B.愚公谋划周到。面对如何处置土石的问题,他成竹在胸,提出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C.愚公信念坚定。面对智叟的阻止,他回答,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山终有被铲平的一天。D.愚公感动天地。天帝也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他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了两座大山。(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四、古代诗文阅读(20分)10.(9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浣溪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①词以美好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的劈头质问开篇,传达出无尽悲愁。②“往事知多少”有对过去的回忆,更有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沉重感慨。③“又东风”,描写又一年春天来到,表达了词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把对故国的思念寄托在明月中,抒情委婉含蓄。⑤结句以一江浩荡的春水比喻无尽的愁绪,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2)词的下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11.(5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孟子》)(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3)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4)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五、文学作品阅读(18分)1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暖冬祥发爹再次见到眼前衣服褴褛的中年妇女和脸色蜡黄的小女孩,已是三天以后。其时,他在村后山峦上自家长势不怎么齐整的甘蔗地里巡查,心里估摸着年前节后砍甘蔗的收成。时值腊月,天气死冷,他抽着烟叶御寒。母女俩是被小舅子推扯吵嚷着上来的,小舅子的身上穿着他这辈子再熟悉不过的军用棉大衣。祥发爹头一次见到这母女俩,是在自家庭院的瓜棚架下。那会儿,老伴儿菊英把她俩当远门亲戚待着,嘘寒问暖,端水递茶。菊英对他说,母女俩是从她娘家四英岭对面人家来的。走亲戚迷了路,人生地不熟,她是凭着她们打听人家的乡音辩出来的;还说,出门在外,客从乡来,饭桌上,不过是多一副碗筷而已,菜肴丰盛倒在其次。当夜,母女俩就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