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18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2018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格式:doc页数:32页大小:112 K上传日期:2023-11-01 10:41浏览次数:51U1 侵权/举报

2018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3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禀赋(bǐn)啜泣(chuò)潸然泪下(sān) B.澎湃(pài)甬道(yǒng)露出马脚(lù) C.脱臼(qiù)热衷(zhōng)颓垣断壁(yuán) D.纽带(niǔ)绽出(diàn)擅自做主(shàn)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辗转死心塌地琐屑虎视眈眈 B.笨拙一代天娇勾勒老谋深算 C.附和绫罗绸缎糟粕兵慌马乱 D.震摄举止泰然岔开钻牛脚尖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实力自立门户,因此要有韬光养晦的精神,慢慢积聚能量。 B.每个音符在空中打斗而奏乐的人却各玩各的,相安无事,这最是昆明人性格的明证了。C.乡里乡亲,难免有些磕磕绊绊。遇上大事情,有法律有政策,该怎样就怎样。 D.校能治病,但也要有一个限度,恰如其分。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不宜大笑。4.(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10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遇导游强制消费和辱骂一事引起了泰方关注。 B.随着自贡彩灯产业的壮大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也遇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C.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D.中国高铁成功投入运营并获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5.(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注重田野调查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A.③②⑤①④ B.③④②⑤① C.④②③①⑤ D.④③②①⑤6.(3分)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用来泛指文学。 B.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叙事散文《济南的冬天》都是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C.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我有一个梦想》是他一篇著名的演讲。 D.老子、庄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哲学家。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①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②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③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④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16万种靠昆虫传粉,其中依靠蜜蜂传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⑤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到达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⑥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⑦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我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大咖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摘编自刘国信《小蜜蜂影响大生态》)(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生产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B.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粉,一是昆虫传粉。C.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能够使农作物生产全部增产10%以上。D.蜜蜂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蜜蜂虽然微小,但它的贡献却很大。C.第④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准确计算。D.最后一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说明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4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B.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要重要得多。C.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D.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15分)8.(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第五伦传(节选)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①养马,妻执炊爨②.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③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④,于是争赇⑤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注】①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②炊爨:做饭。炊爨,灶。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④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⑤赇:贿赂。(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贸:卖B.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简:选择C.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见:看D.或问伦曰:“公有私乎?”或:有人(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B.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C.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D.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B.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C.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D.第五伦自认为有私心。他说,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译文: ②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译文: 四、古代诗文阅读。9.(9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蜀相: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丞相祠堂即成都诸葛武侯祠。(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①诗歌用设问开篇,“何处寻”写出了找寻的艰难,表达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A〕〔B〕②第二句写丞相祠堂掩映在高大茂密的翠柏丛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肃穆的氛围。〔A〕〔B〕③三、四句描写丞相祠堂景色,动静结合,春草青青黄鹂声声,一派春意盎然。〔A〕〔B〕④春草自碧,黄鹂空鸣,“自”“空”二字于写景状物中,传达出知音难觅的慨叹。〔A〕〔B〕⑤五、六句转入议论抒情,概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他忠心报效蜀汉朝廷的一生。〔A〕〔B〕(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0.(5分)默写名句名篇。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2)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4)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5)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教学相长》)(7)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8)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五、文学作品阅读(18分)1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槐花飘香申琳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