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7页大小:44.2 K上传日期:2023-11-01 10:15浏览次数:239U1 侵权/举报

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1~2题1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yǒnghéng)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huǎnmàn)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yǒnghéng)_____________②(huǎnmàn)___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静穆_____________②雕凿_____________(3)文段中的“褶”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番”作量词时的三个义项。文段中“这番模样”的“番”意思是什么?番fān量①种;样:别有一~天地。②用于心思、言语、过程等(数词限于“一、几”):一~好意|经过几~风雨|这~话让他开了窍。③回:次;遍:思考一~|几~周折|三~五次|翻了一~(数量加了一倍)。【答案】(1)①.永恒②.缓慢(2)①.jìngmù②.diāozáo(3)①.礻②.11(4)种、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永恒(yǒnghéng):永远、恒久。缓慢(huǎnmàn):徐缓;不敏捷。【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静穆(jìngmù):安静,庄严。雕凿(diāozáo):雕刻凿空。【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褶”字为左右结构,偏旁为“补衣旁”即“礻”;再查右半部分笔画,右半部分笔画名称“横折、点、提、横折、点、提、撇、竖、横折、横、横”,据此可知再查11画。【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字义。“这番模样”指这样的模样;“番”理解为“种;样”,故选①。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柏坡岭下,这一带村庄______(紧密/稠密),相距多在三四华里,且沿滹沱河分布。这里依山傍水,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______(保障/保险)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西柏坡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坐落在一片向阳的形状如马蹄的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比较隐蔽,此处西扼太行群山,东临冀中平原,交通便利,易守难攻。西柏坡(甲)适宜危急时刻向深山转移。(乙)便于顺利时向城市进军。西柏坡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才 B.既就 C.因为所以 D.既又(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1)稠密;保障(2)D(3)展现了西柏坡三面环山的特点,使读者容易理解西柏坡的所处位置,体现地理位置优越。【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空:紧密:形容十分密切,不可分隔或多而连续不断。稠密:数量多,密度大。在此形容村庄密集,应使用“稠密”。第二空:保障:确保,保证做到。保险:稳妥可靠。在此与“供给”搭配,应使用“保障”。【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适宜危急时刻向深山转移”与“便于顺利时向城市进军”为并列关系,点明“西柏坡”的优势,应使用表并列的关联词组“既……又……”;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西柏坡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坐落在一片向阳形状如马蹄的山坳里”,将西柏坡坐落的山坳形状比作马蹄,联系后文“三面环山”可知,生动形象的展现了西柏坡三面环山的特点,体现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使读者容易理解。第二部分(3~18题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6分)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我们从“参差荇菜,①______”看到欢快的劳动场景,从“唧唧复唧唧,②______”感受到劳动者的美好形象,从“③______,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体会到劳动表现的幸福安宁。中华古诗文,佳作如林,我们还会发现许多与“劳动”相关的诗文,如陶渊明的“④______,悠然见南山”,表现归隐田园的恬淡;柳宗元的“⑤______,下见小潭”,寄寓发现美景的欣喜;《岳阳楼记》中的“⑥______,此乐何极”,抒发了劳动者的畅快之情。【答案】①.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②.木兰当户织③.其中往来种作④.采菊东篱下⑤.伐竹取道⑥.渔歌互答【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菊、篱、道。(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4.某公园内池塘周围遍植垂柳,树干上悬挂着写有咏柳诗句的标牌。阅读下面标牌上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杨柳青青著地垂渡头杨柳青青一树春风千万枝日借嫩黄初著柳杨花漫漫搅天飞枝枝叶叶离情嫩于金色软于丝雨催新绿稍归田甲乙丙丁(1)解释甲标牌上的诗句中“杨花”一词的意思。(2)一切景语皆情语。乙标牌上的“渡头杨柳青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3)丙和丁两个标牌上的“嫩”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共同特点?【答案】(1)柳絮(2)表现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3)柳树富有生机与活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甲“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意思是: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柳絮漫天飞舞。杨花:柳絮。【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作者情感。乙中“渡头杨柳青青”意思是:渡口杨柳郁郁青青。联系“枝枝叶叶离情(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可知,“渡口”点明离别的地点,古代有折柳寄情的习俗,“柳”是“留”的谐音,分别时,离情愁绪涌上心头,表现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意思是: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绽出嫩芽一片嫩黄比丝柔软。丁“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田”意思是:日色带来嫩黄刚刚附着在柳梢上,雨水催着新绿渐渐回归田野。“嫩”指的是柳枝刚刚长出嫩芽,展现的是春日之景,表现了柳的生机与活力。(三)(共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节选自《核舟记》)【乙】古法,以牛革①为矢服②,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③,附④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⑤声也。(选自《梦溪笔谈》)【丙】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持衣追及与之而还。至家视日四分之三。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几何?答曰:七百八十里。(选自《九章算术》)①革:去了毛的兽皮。②矢服:装箭的盛具。③虚:空。④附:附着。⑤纳:收进。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罔不因势象形因:______________(2)则皆闻之闻:______________(3)至家视日四分之三视:______________6.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B.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C.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D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贻余核舟一。(2)持衣追及与之而还。8.甲文中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具体表现在哪里?9.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答案】5.①.顺着、就着②.听到③.看6.A7.(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2)主人拿上衣服追上,等到还衣服后再返回。8.用料体积小;所刻的东西多;能够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情态各异。9.示例:牛革【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因:顺着、就着。(2)句意:就都能听见。闻:听到。(3)句意:到家时看日影是四分之三日。视:看。【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现有客人的马日行三百里。客人离去时忘记带衣服。时间过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发现。故断为: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尝:曾经;贻:赠;余:我;(2)持:拿;及:等到;与:给、还;还:返回。【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能以径寸之木”可知,用料体积小;根据“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可知,所刻的东西多,能够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情态各异。【9题详解】本题考查拟题。题目往往能够精炼的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可知,介绍了牛革的用途,做箭袋,当枕头;“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点明牛革的特点,利用中间空的特点听见远处细微的声音;据此可知文章围绕“牛革”展开,所以可以用“牛革”作为题目,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点睛】参考译文:【甲】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乙】古法用牛皮做箭袋,睡觉时把它当枕头。利用它中间空的特点,放在地上枕着,几里内有人马声都能听见,这是因为中间的空腔能收拢声音的缘故。【丙】现有客人的马日行三百里。客人离去时忘记带衣服。时间过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发现。主人拿上衣服追上,等到还衣服后再返回。到家时看日影是四分之三日。问:主人的马不休息,马的日行速度是多少?回答说:七百八十里。二、现代文阅读(一)(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剧实践的意义①在文学的意义上,戏剧是一种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与动作实现叙事功能的艺术,这是戏剧体的文学与小说、诗歌、散文之间的表达差异。因此,戏剧的独特作用并不能仅通过阅读剧本实现,而需要由实践环节最终完成。②假如说大多数艺术门类所注重的是个性化的情感表达,那么戏剧则注重培养群体化的情感表达,通过多人共处的情境实现人的情感活动。除极少数独角戏外,戏剧都需要由多位表演者共同完成。戏剧通过群体合作,借一个历史或现实的故事完成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如独幕剧《枣儿》虽然只有两个人物,也需要“老人”和“男孩儿”的扮演者相互配合,才能表现出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因此,戏剧是有效培养合作精神的特殊途径。③戏剧是一种特殊的代言体的叙事艺术,这使戏剧实践具有培养共情能力的作用。在戏剧演出中,参与者扮演自己之外的另一个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能够获得与扮演者实际人生相异的体验。如演出《屈原》,扮演屈原,理解了屈原对光明的追求;扮演婵娟,懂得了婵娟为正义献身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