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6页大小:65.4 K上传日期:2023-11-01 10:07浏览次数:128U1 侵权/举报

绝密★启用前济南市2021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企盼(qǐ)绚丽(xuàn)承载(zài)一呼百应(yīng)B.咀嚼(jué)苍穹(qióng)譬如(bì)心有灵犀(xī)C.胚芽(pēi)笨拙(zhuō)冗杂(rǒng)豁然贯通(huò)D.陨石(yǔn)解剖(pāo)奠基(diàn)拾级而上(sh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一呼百应(yīng)——(yìng);B.譬如(bì)——(pì);D.解剖(pāo)——(pōu);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羸弱先驱者惊心动魄就地取材B.禁锢辨论赛察言观色络绎不绝C.要诀消火栓截然不同振耳欲聋D.浮燥纪传体心旷神怡广袤无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B.辨论赛——辩论赛;C.振耳欲聋——震耳欲聋;D.浮燥——浮躁;故选A。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排演话剧《屈原》时,同学们全心投入,将角色扮演得入木三分。B.自从玫瑰增选为济南市“市花”后,玫瑰花饼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C.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正式对全球开放,这个消息真是大快人心。D.春天,济南五龙潭公园的樱花开放了,如云似雪,美不胜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适用对象错误,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扮演。B.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语句说的是“玫瑰花饼”受到人们的青睐,望文生义,使用错误。C.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使人感到非常痛快。这是个好消息,不能用“大快人心”,与语境不合。D.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学习汉语。B.故宫文创之所以成为“网红”,是因为其挖掘了文创的日常实用价值的缘故。C.大学生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D.在书香文化浸润下,学校逐渐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缺少主语,去掉“通过”;B.重复累赘,可去掉“的缘故”;D.搭配不当,可将“和求实求是的精神”改为“培养了求实求是的精神”;故选C。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红色成为青春底色,,。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革命先辈早在青年时期就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将报国之心融入人生追求。可以说,鲜红底色一旦铺就,将始终流淌在青年血脉里,帮助青年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建功立业的舞台。A.青年方能明辨是非曲直,体会成长快乐B.青年方能找准人生方向,树立一生之志C.青年方能明辨是非曲直,认清真伪善恶D.青年方能找准人生方向,增长丰富学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空后的“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帮助青年在广阔天地中找到建功立业的舞台”可以看出,语句阐述的是青少年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据此可知,选项B符合语境。故选B。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B.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谦辞和敬辞,“令堂”是谦辞,“高见”是敬辞。C.“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D.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断”指深夜。【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令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是敬辞,不是谦辞。故选B。二、(3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B.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亲人C.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兴起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阳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9.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D.本文使用了对偶和排比的手法,形式上比较整齐,也能增强表意效果。【答案】7.B8.A9.C【解析】【分析】【7题详解】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B.“故人不独亲其亲”的意思是: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父母亲为亲人。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不是“亲人”。故选B。8题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A.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者:助词,……的人/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C.于:介词,在/介词,比;D.其:代词,它/助词,加强反问语气;故选A。【9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一个美好愿景。故C项“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的说法是错误的。【点睛】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信用,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仅仅敬爱自己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物,厌恶它被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就不会有人盗窃财物,作乱害人,所以家家户户都只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陈霁岩赈①灾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初,大水,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庚午春,上司行牒②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③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节选自冯梦龙《智囊•经务卷八》)【注释】①赈:救济。②牒(dié):文书。行牒:发布文书。③第:只管,只。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公尽见真态故也。12.请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陈霁岩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0.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11.原来是(是因为)贫民上次领救济品时没有时间装扮,陈霁岩完全可以看出贫民的真实面貌的缘故。12.示例1:陈霁岩倡议根据贫困程度发放救济品,让贫民得到真正的救济,从中可以看出陈霁岩是一个关心百姓、恪尽职守的人。示例2:陈霁岩根据百姓的衣服容貌记下最贫困的人,救济极贫者时直接根据名册发放,从中可以看出陈霁岩是一个富有智慧、治理有方的人。【解析】【分析】【10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的句意是: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争先。“虽”是连词,其前应断开。根据题目要求和句意,正确的句读是: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11题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盖(原来)、暇(空闲)、妆点(梳妆打扮)、故(缘故)”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判断。根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放赈时公编号。贫者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可知,陈霁岩是一个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富有智慧、治理有方之人。据此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陈霁岩任开州知府时,明神宗万历己巳年,发生大水灾,官府没有减免税赋,而只放粮救济。官府中官吏共同商议救灾方法,陈霁岩建议:最贫穷的发一石谷物,次贫的五斗,一定要让百姓得到真正的救济。发放救济品时都加以编号,让灾民拿着号码旗依次前进,虽然有上万人,但没有人敢吵闹争先。陈霁岩亲自坐在仓库门口的小棚下,拿着笔点名,看他们的衣服容貌,特地把最贫困的人记下来。庚午年春天,上级有公文通知再次救济最贫困的人,文书官禀告说需要再出告示寻求这批贫户。陈霁岩说:“不必了。”于是便拿出上次点名册中作暗记的贫户,直接通知他们来领,乡民都认为陈霁岩是神人,其实是因为上次领救济品的人都来不及装饰,完全可以看出贫户的真实面貌。(三)诗歌阅读(共7分)13.阅读下面的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释】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时所建。②画角:乐器名,发声高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景自然流畅,于景物描绘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精神面貌。B.“野菊开时酒正浓”描绘了深秋时节野菊竞相开放、诗人与郡僚举杯畅饮的画面。C.颈联中“青松”意象耐人寻味,在斜日映照下,给人苍翠挺拔之感。D.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悲愤之情。(2)赏析“霜林落后山争出”中“争”的妙处。【答案】(1)D(2)示例1:“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子群山人的情态,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示例2:“争”,化静为动,把静止的群山写活了,生动描绘出深秋霜林木落、景象萧疏,而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出现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昂扬向上、傲岸不屈的精神。【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D.有误,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特别是从“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潇洒和从容。故选D。【小问2详解】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