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页数:20页大小:1.7 M上传日期:2023-11-01 10:01浏览次数:146U1 侵权/举报

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4分)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中国水周”的宣传,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A. B. C. D.2.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乌似江南。”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A.“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xíng。B.“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读bó。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2)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①国家:②国都,京城:③地域。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3.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阅读文段,完成各题。第一单元①,碧水润京城古永定河的冲积与改道,为北京提供了肥沃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京杭大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经济、保障京城物资输送的交通大动脉。今天,潮白河水系承担着为北京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是首都的生命线。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上,这些水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滋养了古老的幽燕大地。第二单元②,生态治河湖北京是一座人口超两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为保障城市供水,管理者着力建构多水源保障体系,并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使上千万人直接受益,北京也连续十七年保持“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要保障水资源,也要改善水环境。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问题,让许多河湖告别了“亚健康”,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北京有信心打好这场碧水保卫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第三单元人水相亲,古都添画意①生态补水后的永定河重新焕发青春,绿头鸭、白天鹅逐水而来,给京城增添了勃勃生机。②经过治理的大运河碧波荡漾,人们可以观赏白鹭在河面翩翩起舞,体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③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重见天日”,河水清浅,弱柳扶风,像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让人们感到别样的清新。④曾经被填埋地下近半个世纪的玉河,如今穿街走巷,波光粼粼,宛如闹市中的一条玉带,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1)同学们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源远流长②开源节流B.①源源不断②开源节流C.①源远流长②细水长流D.①源源不断②细水长流(2)第三单元引言的四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你认为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4.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①“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是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也是北京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②坚持节水优先,并非简单地限制用水,而是合理用水,高效用水。③治理河湖,也并非单纯地治污补水,还包括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让河湖成为人们的幸福源泉。④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⑤请和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共绘幸福河湖画卷,让首都北京水韵绵长。5.通过筹办“京华水韵”展览,同学们对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有了真切的感受。请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你的感受。【答案】1.B2.(1)C(2)泽国:多水的地域3.(1)A(2)C4.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5.示例1:坚持节水优先虽然可能会带来暂时的不便,但是从长远来看,建设幸福河湖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示例2:虽然治理水环境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碧水清韵的北京,一定会重现。【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书法字体。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书法作品中的“京、华、韵”三个字,横平竖直,规矩整齐,是楷体。这四个“水”分别是A.蚕头雁尾应为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故本题选B。【2题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读音、释义,标点符号的用法。A.“十里青山行画里”意思是在十里青山中,像在画中行走一样,“行”是“行走”的意思,解释不正确,排除;B.“水泊湿地”中,“泊”是“湖”的意思,应读pō,读音不正确,排除;C.“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是陈述句,与前面的描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此处结束,故【甲】处应填的是句号,正确;D.“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这是一句陈述句,因此句末【乙】处还是使用句号。选项不正确;故本题选C。(2)本题考查字词释义。水乡泽国:这是一个并列式词语,意思是大小湖泊、河川、渠道,密如蛛网的地域。再根据前文“水井泉池、运河水道、古桥闸口”可以判断,这里的“国”的含义不在于国家(仅指北京地区),也不在于强调“首都”,而是指“多水的地域”因此,“国”的义项应为③地域。泽国:多水的地域。【3题详解】(1)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定。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从第一单元“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上”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水的历史悠久,因此①处选“源远流长”符合内容所写;开源节流: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从第二单元“构建多重保障体系,努力建设节水社会”可以看出,节约用水是这单元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因此②处应填“开源节流”;故本题选A。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不用于人。细水长流:“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在此处只对应材料中“节约”,略微片面。(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③句中描写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河水清浅,弱柳扶风”与后面的比喻“像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不搭,特点不一致。因此本题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上下文的连贯性、一致性衔接。从本题第①句“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可知,节水应该放在前面,幸福河湖放在后面,所以此句的顺序要调整为: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5题详解】本题考查例句仿写。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感受。示例:虽然河水、湖水治理已经初见成效,碧水蓝天已经随处可见,但是任重而道远,水的治理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共4分)6.(1)其必曰“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2)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答案】(1).先天下之忧而忧(2).造化钟神秀(3).千锤万凿出深山(4).烈火焚烧若等闲【解析】【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造化、千锤万凿、焚烧。选择座右铭诗句时,符合“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这个要求都可,注意不能是试卷中出现过的诗句。(二)(共5分)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之情。8.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7.(1).白日西斜,广阔天涯(2).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8.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意象。(1)首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这里抓住了“白日西斜”“天涯广阔”的自然景象。(2)“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离愁”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离愁的无限感慨,“吟鞭东指即天涯”则通过“天涯”这个开阔的意象表现了豪放和洒脱。【8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主题。(1)龚自珍的诗。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自比为落花,落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2)孟浩然的诗。翻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第一联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二联则从视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写出了对春花凋零的怜惜,作者喜爱春天,可是春天的花被吹落了,这是否意味着春天的逝去,故表达了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三)(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10.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