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17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
2017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
格式:doc页数:22页大小:491 K上传日期:2023-11-01 00:40浏览次数:489U1 侵权/举报

2017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物理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3分)微观和宏观物体的大致尺度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电子﹣﹣﹣﹣原子﹣﹣﹣﹣生物体﹣﹣﹣﹣太阳系﹣﹣﹣﹣银河系 B.电子﹣﹣﹣﹣分子﹣﹣﹣﹣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 C.原子﹣﹣﹣﹣原子核﹣﹣﹣﹣生物体﹣﹣﹣﹣太阳系﹣﹣﹣﹣银河系 D.电子﹣﹣﹣﹣原子核﹣﹣﹣﹣生物体﹣﹣﹣﹣银河系﹣﹣﹣﹣太阳系【微点】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思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八颗行星,地球是其中的一个;地球及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解析】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生物体,地球上有很多的生物体和其它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众多星系之一。故从小到大的顺序为:电子、原子、生物体、太阳系、银河系。故选:A。【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2.(3分)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提供全天候的及时定位服务。该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下列关于电磁波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电磁波的波长相等 B.电磁波不能在玻璃中传播 C.在真空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小于光的传播速度 D.作为载体,电磁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可以传输的信息越多【微点】电磁波的传播与应用.【思路】解答此种类型的题必需知道:所有电磁波的波速是一定的,由c=λf可知,波长λ与频率f成反比;电磁波传播的条件;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电磁波的信息传递量跟频率的关系: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解析】解:A.所有电磁波的波速是一定的,波长λ与频率f成反比,因此各种电磁波的波长是不相等的,故A错误;B.可见光实质是电磁波,它能在玻璃中传播,因此电磁波能在玻璃中传播,故B错误;C.无线电波和光分别是电磁波的其中一类,而所有电磁波的波速是一定的,在真空中,它们的传播速度相等,故C错误;D.从信息理论角度分析可知:作为载体的无线电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就越多,故D正确。故选:D。【点拨】此题考查电磁波的特点,是一道基础题,应牢记电磁波的性质,同时了解信息的传递。3.(3分)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核能发电当做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措施。下列关于核能的认识,正确的是(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 C.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聚变或裂变释放的核能 D.核能发电释放核能的过程与原子弹爆炸释放核能的过程相同【微点】核能.【思路】(1)由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要求来看,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2)核能是人们在近几十年里发现和利用的新能源,虽然各种物质的原子里都有原子核,但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能释放能量,只有当原子核发生改变﹣﹣裂变和聚变时才伴随巨大的能量变化。核电站和原子弹都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其中在核电站中链式反应的速度和规模是人为控制的,而原子弹的裂变过程是不加控制的;氢弹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目前还不能实现人为控制反应速度。【解析】解:A、核能不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故B正确;C、核能发电是利用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氢弹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故C错误;D、核电站和原子弹都是利用裂变的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的原理制成的,其中在核电站中链式反应的速度和规模是人为控制的,而原子弹的裂变过程是不加控制的,故D错误。故选: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核能的理解和掌握。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后者应用在原子弹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4.(3分)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微点】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思路】(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2)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解析】解:A、影响音色的因素是结构和材料,但是在剪短的情况下吸管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从理论角度分析由于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音色发生变化,故A错误;B、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正确;C、据A分析可知,此时的发声是空气柱的振动,不是声带的振动,故C错误;D、后排同学距离老师比较远,故听到响度会变小,而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相对较大,故D错误;故选:B。【点拨】此题考查了同学们对乐音三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题。5.(3分)电焊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熔化焊条。某型号的电焊机接在电压220V的家庭电路上,输出电压40V,输出功率2200W.编号为甲、乙、丙、丁的四种橡胶绝缘铜芯线在常温下安全载流量(长时间通电的对应安全电流)如表。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该电焊机的输出导线应该选用( )导线编号甲乙丙丁导线横截面积S/mm21.02.5610安全载流量I/A12284768A.甲 B.乙 C.丙 D.丁【微点】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思路】知道电焊机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利用P=UI求电焊机的工作电流,然后即可选择合适的导线。【解析】解:由P=UI得,电焊机工作时的输出电流:I55A,导线的安全载流量必须大于55A才行,由表可知,应选横截面积为10mm2的导线。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功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涉及到导线的选择,反映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6.(3分)2017年4月20日19点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重型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该型号火箭以液氧煤油为燃料,在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 )A.液氧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转化为火箭和天舟一号的机械能 B.液氧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转化为火箭和天舟一号的动能 C.天舟一号的动能和重力时能都增大 D.天舟一号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微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思路】(1)火箭在升空时,燃料燃烧的热量不能全部利用,有一部分会以热传递的形式散失掉;(2)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解析】解:A、火箭升空时,液氧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大部分转化为火箭和天舟一号的机械能,但不是全部,故A错误;B、火箭升空时,液氧煤油燃烧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转化为火箭和天舟一号的动能,故B错误;C、天舟一号加速上升,质量不变,速度增加,所以动能变大,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增加,故重力势能变大,故C正确;D、据C可知,动能变大,重力势能也变大,故该过程不可能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故D错误;故选:C。【点拨】此题考查了燃料的利用率、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及相互转化的知识,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7.(3分)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微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思路】(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解析】解:A、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故A正确;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故B错误;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故C错误;D、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A。【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人工降雨过程物态变化的分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抓住物质的状态变化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8.(3分)如图所示,酒精灯对烧杯中一定质量0℃的冰水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混合状态,冰和水的总内能不变 B.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机械能增加 C.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不变 D.沸腾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减少【微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思路】(1)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2)沸腾过程,水的质量较小,内能减小。【解析】解:A、冰是晶体,由于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冰水混合状态,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始终保持0℃不变,故A错误;BC、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热量,水的内能增加,但机械能不变,故BC错误;D、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水的质量减小,故水的内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晶体在熔化过程和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的理解和掌握。9.(3分)如图所示,固定有磁体的小车A、B靠得较近,松手后两车向相反方向运动。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都有惯性 B.A对B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效果相同【微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惯性.【思路】(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力的作用效果为: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惯性: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解析】解: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受到磁力的作用,故A错误;B、A对B的排斥力,受力物体是B,使B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改变的是B车,故B错误;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正确;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效果不同,故D错误。故选:C。【点拨】本题利用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知识,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10.(3分)用细线绑住干净的玻璃板,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1;又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且没有离开水面,如图所示,测力计示数为F2;再将玻璃板慢慢浸没在水中,玻璃板没有接触杯底,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3.则( )A.F2>F1>F3 B.F1>F2>F3 C.F2>F1=F3 D.F1=F2=F3【微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分子间的作用力.【思路】(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较近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远时表现为引力,玻璃板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浸没在水中物体受浮力。【解析】解: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1=G;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且没有离开水面时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即F2>G。再将玻璃板慢慢浸没在水中,玻璃板没有接触杯底,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3=G﹣F浮。综上分析:F2>F1>F3,故A正确。故选:A。【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