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doc页数:10页大小:649.7 K上传日期:2023-10-31 00:45浏览次数:215U1 侵权/举报

四川泸州中考历史1.《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下列历史事实,有可能同时被这两部著作记录的是A.夏朝建立 B.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C.秦灭六国 D.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答案】C【解析】【详解】《史记》记载的历史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从战国到五代时期。二者都记载秦朝的历史。故C符合题意;夏朝不是《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排除A;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不是《史记》记载的历史,排除B项;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都不是二者记载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C。2.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人物措施秦始皇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答案】A【解析】【详解】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汉武帝采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巩固。故A符合题意;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建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思想建议,促使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确立,排除C项;D中彻底消除说法绝对,排除。故选A。3.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曹雪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史”指的是杜甫诗歌中的内容,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瞄准现实,一方面表现自己流落江湖的事实,另一方面,更多地描写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悲惨事实,所以B符合题意;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所以A不符合题意;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以C不符合题意;曹雪芹清代学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所以D不符合题意。4.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三项发明是A.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C.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答案】D【解析】【详解】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在北宋时期成型,并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在北宋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D符合题意;雕版印刷术是隋唐时期发明,排除A;造纸术是汉代发明,排除B和C。故选D。5.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时间轴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多个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历史知识时序化、系统化。下图时间轴中的①②③应该是A.①1840年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开国大典B.①1919年②奴隶社会③抗美援朝C.①1840年②封建社会③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①1919年②资本主义社会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答案】C【解析】【详解】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故C符合题意;开国大典是1949年;排除A;抗美援朝是1953年,排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1978年,排除D。故选C。6.毛泽东回忆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直接影响毛泽东这一转变的历史事件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 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到了1920年夏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故B项正确;《共产党宣言》发表是1848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排除C项;俄国十月革命是1917年,不是直接影响,排除D项。故选B。7.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国共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是全面抗战,所以C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所以A不符合题意;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所以B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是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所以D不符合题意。8.公元前451年罗马人成立立法委员会,负责编订成文法律,并于公元前49年颁布,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该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公元前451年罗马人成立立法委员会,负责编订成文法律,并于公元前49年颁布,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共和国早期,罗马平民与贵族展开激烈斗争,平民取得了胜利,设立平民保民官,颁布《十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条文比较明晰,使得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它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民主性质的成文法典,是罗马成文法史的起点,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所以A符合题意;《权利法案》1689年10月颁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所以B不符合题意;《独立宣言》于1776年7月4日批准通过,宣告美利坚独立,所以C不符合题意;《1787宪法》是美国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所以D不符合题意。9.《哥伦布航海日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这A.意在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 B.开辟了直通东方的新航线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详解】1492年,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为以后殖民者到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殖民扩张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寻求黄金。不是传播欧洲文明。排除A项;开辟了直通东方的新航线是达伽马,排除B项;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是麦哲伦,排除C项。故选D。10.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定位;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6-17世纪,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B.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迎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C.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D.1917年11月7日,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攻占冬宫【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历史解释的定义可知,对历史事件进行性质等分析的表述。“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性质的描述。故C符合题意;A、B和D属于历史史实,排除。故选C。11.编写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中的①②应该是A.①《华沙条约》②一超多强 B.①《华沙条约》②两极格局C.①《九国公约》②一超多强 D.①《九国公约》②两极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针对中国《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D符合题意;《华沙条约》签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A、B项;一超多强是苏联解体之后的格局特点,排除C项。故选D。12.20世纪90年代,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率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率;1995年到2005年这十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推动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联合国正式成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C.不结盟运动兴起 D.中美发表《联合公报》【答案】B【解析】详解】“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倍”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世界貿易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故B符合题意;联合国成立是1945年,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兴起是1961年,排除C项;中美发表《联合公报》是1972年,排除D项。故选B。13.参观历史展览是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专题展览的部分场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征故事展】故事一: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1935年1月的召开,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故事二: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革命理想高于天”。英雄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原。——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补充故事一中横线处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概括故事二体现的长征精神。【国旗变迁展】 (2)根据展板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晚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归属的不同,以及五星红旗被确定为国旗的会议名称。【特色道路展】主题:子目关键词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色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平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3)根据表格内容概括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表格中任一关键词进行解读。【答案】(1)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长征精神: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 (2)清朝晚期国家权力属于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