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19年中考江苏宿迁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江苏宿迁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doc页数:23页大小:177 K上传日期:2023-10-31 00:34浏览次数:36U1 侵权/举报

2019年江苏宿迁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样,诸侯王的疆土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减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B.设立锦衣卫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行省制3.如表所示为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主题应是( )1、迁都洛阳。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3、推行官吏俸禄制。A.孝文帝改革 B.贞观之治 C.武则天新政 D.商鞅变法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完成于( )A.隋唐时期 B.两宋时期 C.五代十国 D.明清时期5.培根评价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其中“第三种”指的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6.19世纪末出现了“实业救国”热潮,张謇以状元身份回乡办厂,创办了( )A.大生纱厂B.江南制造总局C.汉阳铁厂D.包头钢铁公司7.“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材料表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8.20世纪30年代,《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八一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9.如图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合影,经过谈判,国共两党签订了( )A.“八一宣言”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九二共识”10.2019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这是澳门繁荣稳定发展的20年。澳门回归祖国( )A.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B.标志祖国统一大业已完成 C.贯彻了“求同存异”方针 D.体现民族区域自治优越性11.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实施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12.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13.文艺复兴时期,作家阿尔贝蒂写道“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莎士比亚称赞“人是了不起的杰作”,以上观点共同体现( )A.自由平等思想 B.民主科学精神 C.人文主义精神 D.物竞天择理论14.由两位志同道合的思想家起草的纲领,在结尾发出了伟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部纲领是( )A.《人权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15.苏俄政府将一些国营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外资同苏维埃政府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外国资本家获此经营权源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新经济政策16.1933年,临危受命的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迅速推行“新政”,其主要特点是( )A.防止盲目的生产过剩 B.加强对工业的控制和调节 C.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D.加强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17.1944年6月,美英盟军从英国出发,强渡英古利海峡,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与苏联两面夹击德国,此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 C.莫斯科保卫战 D.中途岛海战18.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到1968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除了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哪一国家的扶植( )A.苏联 B.英国 C.美国 D.法国19.某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了“纳赛尔”“纳米来比亚独立”“万隆会议”“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材料,据此判断,其探究主题可能是( )A.动荡的中东 B.社会主义探索 C.冷战中的对峙 D.亚非拉的振兴20.如表“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说明( )原料来源中东地区半成品加工中国台湾假发制造日本组装地点马来西亚、印尼A.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B.美国工业生产的下降 C.联合国推动世界和平 D.亚洲国家科技的进步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1题7分,第22题7分,第23题8分,第24题8分,共30分.请把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21.(7分)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为高云鹏画作《玄奘取经回长安图》(1)图中的“经”取自何处?同一朝代应邀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最终成功的高僧是谁?材料二:《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据材料一、二,分析从唐朝到清朝前期,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材料三: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突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上?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不得摘抄材料原文)。22.(7分)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哪次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一“二十八年浴血奋战”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最终实现人民民主“伟大飞跃”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选自《毛泽东诗词选》(2)材料二诗词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远征”途中,哪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摘自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3)材料三中“这条道路”具体指什么?(4)从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道路探索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3.(8分)17﹣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并进一步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英国一位首相在议会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也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后来这段话被人们简化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法律文件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材料二:在那个距今200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最终赢得了胜利。(2)材料二“战争”中受命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是谁?战争结束后,哪部宪法的制定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材料三: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俄国发展有何积极影响?材料四: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了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4)材料四反映了日本哪一次改革的成果?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有何变化?24.(8分)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王斯德《世界通史》(1)材料一中协约国同德国签订的“和约”及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分别指什么?由此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材料二:随着奥地利的消失,苏台德问题成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严重威胁。这个国家三面都被德国包围。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迹象表明,英法政府准备放弃捷克斯洛伐克,就像它们先前放弃奥地利一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二,英法对德采取何种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危害?材料三: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示意图(3)据材料三示意图,▲处世界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至少两点) 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考点】百家争鸣.【解答】孟子﹣﹣民贵君轻,这组搭配是正确的。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故选:A。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样,诸侯王的疆土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减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 B.设立锦衣卫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行省制【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解答】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推恩令的建议,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推恩令的颁布,解决了诸侯王问题,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所以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故选:C。3.如表所示为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主题应是( )1、迁都洛阳。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3、推行官吏俸禄制。A.孝文帝改革 B.贞观之治 C.武则天新政 D.商鞅变法【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解答】为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故某同学在历史笔记描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故选:A。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完成于( )A.隋唐时期 B.两宋时期 C.五代十国 D.明清时期【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解答】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在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故选:B。5.培根评价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其中“第三种”指的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解答】由材料培根的话“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可知,他所说的这三种东西是指“文字上”的活字印刷术,“战争上”的火药,“航海上”的指南针。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