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短视频文案>国学>曾国藩《冰鉴》识人术
曾国藩《冰鉴》识人术
格式:docx页数:1页大小:12.5 K上传日期:2023-10-28 01:01浏览次数:388U1 侵权/举报

对于面相,从古至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种则认为:“相由心生”。那么,曾国藩在《冰鉴》中,是赞同哪一种观点呢?《冰鉴》开篇就用了两个例子,反驳了“人不可貌相”第一个例子是:“脱谷为糠,其髓斯存”。意思是稻谷的外壳,被分离出来,就是糠,而糠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绝大多数糠被用作饲料。稻谷的精华,不是糠而是米。如果外壳损坏了,稻谷的精华米还是存在的。第二个例子是:“山骞不崩,唯石为镇”。意思是一座山峰,无论表面的泥土如何流失,但是山始终不会崩塌,因为山的内部,有坚固的石头作为支撑,而这石头便是镇山之石。而《冰鉴》中对这两个例子的补充,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曾国藩认为,稻谷的精华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在的“神”,而这“神”通过一个人的双眸表现出来。即使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是不会骗人的,而眼神便是面相的其中一个关键,看一个人的面相,首先看眼神。眼神是一个人内心活动长期积累出来的结果,也是面相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部分。例如一个人内心时常飘忽不定,那么他们的眼神是游离的,最近的相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在编造谎言时,眼球是偏离的,一个人回忆过往的某件小事,眼神也是偏离的,而经常编造谎言,则不可能是君子,十有八九是小人。而经常回忆过去,那其意志则不够坚定,十有八九被往事所羁绊。而一个眼神坚定的人,内心也是坚定的。从这个角度看,相由心生也不是没有道理。面相中眼神表现得比较明显,曾国藩认为,另一个相对不太明显的部位,则是骨相。面部的骨相,就好比是镇山之石。最近的相关心理研究,也表明了骨相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骨相威严的人,会让周围的人产生一种敬畏心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人所营造的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人影响很大。而周围人的态度,会对身处其中的人,发出一种积极的信号,为了迎合人们心目中的标准,有威严骨相的人,行为作风就会偏向人们的预想,而他们行为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坚定人们的设想,彼此之间形成一种正向反馈。因此,骨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曾国藩在《冰鉴》开篇,就肯定了人的双眸和面部骨相在面相中的重要地位:“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