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20-【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重点实验梳理.pdf.PdfClearWater
20-【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重点实验梳理.pdf.PdfClearWater
格式:pdf页数:13页大小:882 K上传日期:2023-11-17 08:18浏览次数:316U1 侵权/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重点实验梳理注:答案请看PDF完整版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J-1(1)测量工具:、。(2)实验设计:如图J-1所示,采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的变化规律。(3)实验结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石蜡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4)补充说明: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晶体,熔点与凝固点(选填“相同”或“不同”)。②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③晶体的熔化条件是达到、持续。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测量工具:、停表。图J-2(2)实验设计: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可以使水(选填“多”或“少”)一些、水的初温(选填“高”或“低”)一些,并给烧杯加上盖子(图J-2)。(3)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变,最后消失,且水吸收热量,温度;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最后冲出液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且水吸收热量,温度。(4)评估交流:①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持续。②水沸腾时温度。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图J-3(1)实验设计:①如图J-3所示,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粘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在NOF上看到反射光。②多次改变入射角(∠i)并测量相应的反射角(∠r),观察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③将光逆着原反射光的方向入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如何射出。(2)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可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评估交流: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图J-4(1)实验设计:①如图J-4所示,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便于;准备刻度尺的目的是便于。②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能够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记下这两个位置。移动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使之到玻璃板的距离不同,重复上面的操作。③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在光屏上能否接收到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2)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选填“垂直”或“平行”)。(可记为虚像、等大、等距、垂直,或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3)评估交流:①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像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有一定厚度,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均反射成像。②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它都不能与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③实验中应用了等效替代法,即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一个与像的蜡烛在像的附近移动,当它与像时其所在位置就是像的位置。5.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1)实验设计: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2)实验结论: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入射角;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可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气大他小)(3)补充说明:①发生光的折射的同时,也发生光的反射。②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光的色散实质是太阳光发生多次形成的。③红外线的应用:诊断疾病、红外线夜视仪、遥控;紫外线的应用:适当照射有助于骨骼生长和身体健康、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安装调节: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使蜡烛和光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点燃蜡烛,调节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2)实验结论像的性质物距u像距v应用位置倒正大小虚实u>2f异侧倒立实像照相机u=2f异侧倒立等大实像f2f异侧实像u实验装置:如图J-5所示。(2)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3)探究过程①使两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探究对小车平衡状态的影响。②使两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③保持两盘里的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探究对小车平衡状态的影响。图J-6(4)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②大小;③方向;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5)实验改进:如图J-6所示,可以将小车换成一个轻质硬纸片,减小摩擦力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另外,如果将硬纸片剪开,还可以探究物体平衡时两个力。9.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方法:和。(2)实验装置:如图J-7所示。图J-7(3)实验过程: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目的是使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二力平衡”知识)。(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关。图J-8(5)实验改进: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不易控制,建议如下操作:将弹簧测力计挂钩处与木块相连,拉环处固定,拉动木块下的长木板进行实验,如图J-8所示。10.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探究方法:、转换法。(2)实验过程:按图J-9所示过程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图J-9(3)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和大小有关。11.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实验装置:如图J-10所示。图J-10(2)实验原理:通过U形管中液面来显示薄膜受到的压强大小。(3)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深度越深,压强;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1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操作过程:如图J-11所示。图J-11(2)所测量:空小桶重力G0、物体重力G、物体浸没后测力计示数F、排开水和小桶总重力G1。(3)分析归纳: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排开水的重力G排=。对比二者大小得出实验结论。(4)注意事项:溢水杯中水要,若水面低于溢水口,则测出的G排将F浮,得不到正确结论。(5)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6)表达式:F浮=G排=m排g=。(7)适用范围:适用于物体受到液体(气体)的浮力。(8)说明: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物体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无关。1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理解平衡:杠杆平衡是指杠杆或转动。(2)进行实验:①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对实验的影响。说明:杠杆的调平方法是左倾,右倾。②实验过程中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目的是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3)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写成公式为。(4)评估交流:①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进行加减运算,但可以进行乘除运算。②要多次进行实验,总结普遍规律。14.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理η=测量工具、所测量绳端移动的距离s、物体提升的高度h、拉力F、钩码重力G必须使弹簧测力计沿匀速提升钩码,以保证测力计示数大注意事项小不变额外功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产生额外功的原因是动滑轮的重力,即W额的产生=G动h①提升相同重物,滑轮组中动滑轮个数越多,越省力,机械效得出结论率;②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15.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图J-12(1)测量工具:、、。(2)实验设计①如图J-12所示为实验装置,实验中要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②实验中确定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热量的方法: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或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通电相同的。(3)实验现象: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少。(4)实验结论:①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②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的变化以及物质的有关。16.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实验电路:如图J-13所示。图J-13(2)实验方法:法、法。(3)实验过程①将材料相同、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A、B两根镍铬合金线分别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大小。②将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A、C两根镍铬合金线分别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大小。③将粗细相同、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A、D两根合金线分别接入电路,测出电流大小。(4)实验结论①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②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③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材料导电能力越强,电阻。④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大多数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图J-14(1)探究方法:。(2)电路设计:如图J-14所示。(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保护电路。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保护电路。(4)实验结论①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②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比。18.伏安法测电阻图J-15(1)实验原理:。(2)电路设计:如图J-15所示。(3)注意事项:①连接电路、更换电路元件时,开关应当。②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③电流表应当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当与测量对象联。(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多测几组电流、电压值;②保护电路。(5)评估交流: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测小灯泡的电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观察在不同电压下电阻随变化的规律,故计算平均值没有意义。19.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测量原理:。(2)电路设计:如图J-16所示。图J-16(3)进行实验: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小于、等于、略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并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内。故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而改变小灯泡两端的;保护电路。(4)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功率P/W灯泡亮度123(5)得出结论: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同,实际功率;小灯泡两端电压越高,实际功率,小灯泡越。(6)评估交流: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观察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变化的规律。计算功率的平均值没有意义。(7)一图多用:利用该实验电路还能完成的实验是。由于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不是定值,所以(选填“能”或“不能”)利用此实验电路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答案1.(1)温度计停表(2)均匀(3)不变升高(4)①相同③熔点吸热2.(1)温度计(2)少高(3)大小升高不变(4)①沸点吸热②不变3.(2)同一平面法线等于4.(1)①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2)虚相等相等垂直(3)②不垂直③完全相同完全重合5.(2)同一平面法线小于大于增大不变(3)②折射6.(1)同一高度中央(2)fu放大虚像(3)不在同一高度一倍焦距焦点7.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