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专题01 语言文字运用(一)-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试题精练(教师版)
专题01 语言文字运用(一)-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试题精练(教师版)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24.3 K上传日期:2023-11-14 16:47浏览次数:494U1 侵权/举报

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一)教师版紧跟高考最新试题精心选取解析完备《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一)(共5练)【01《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看似平常的句子却隐藏着多少(   )的故事与情感。他乡遇故知,偏偏又是在“落花时节”。人们由暮春时分的落花之景联想到青春流逝,正是由自然景物(   )的生命感受。青春以比年华,花红借喻红颜,皆是诗文常用之典。《红楼梦》别名《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披阅于悼红轩,“悼红”二字亦点其题。书中描写大观园女子们占花名行令,以花的特性、寓意暗示了人的性格、命运。春光美好却短暂,鲜花娇艳难(   ),恰如妙龄女子红颜易老,年华易逝。林黛玉正因为花落与人亡的情感联系,葬花成为一个“悼红”的重要仪式,作为花与人的结合体对暮春的感伤最为敏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阕《葬花吟》诉尽(   )之情。黛玉葬花,以物体人,安葬的是花魂,悲悼的却是即将夭亡的自己。前生为护花使者的贾宝玉,如今是爱红的公子,在贾府中却常常因多情呵护而给身边的女子们带来不幸,往往因“爱红”而致“悼红”,就如挚爱黛玉却不能守其一生,__________________。同为葬花,林黛玉安葬落花,让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也表明自己的生命观;贾宝玉则更多是感于失去的遗憾,为“护花”的无能为力而懊丧、痛惜。17.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或成语。18.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根据上文提示,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两句话。要求选例恰当,并与前一句构成排比。【答案】17.耐人寻味  触发  保鲜    伤春惜红    第一处,此处“看似平常的句子却隐藏着”什么样的深意,用一个形容词来修饰“故事与情感”,可填“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第二空,此处“人们由暮春时分的落花之景联想到青春流逝,正是由自然景物”引发的“生命感受”,可填“触发”。触发:因触动而激发起某种反应或引发出的某种心境、情绪,主要指感触上的。第三空,此处是说“春光美好却短暂,鲜花娇艳难”保持新鲜,可填“保鲜”。保鲜:保持蔬菜、水果、肉类等易腐食物的新鲜。第四空,此处是说“《葬花吟》诉尽”美好的事物易逝的感伤,应填“伤春惜红”。伤春惜红:为春光等美好的事物容易逝去而感伤。18.正因为花落与人亡的情感联系,葬花成为“悼红”的一个重要仪式。作为花与人的结合体,林黛玉对暮春的感伤最为敏感。    原句的语病是1.结构混乱,偷换主语,要把第一句的主语“林黛玉”删掉;2.成分残缺,要在“对暮春的感伤最为敏感”之前,添加主语“林黛玉”。可改成:正因为花落与人亡的情感联系,葬花成为“悼红”的一个重要仪式。作为花与人的结合体,林黛玉对暮春的感伤最为敏感。19.怜爱晴雯却无法保其平安,喜欢金钏却无力护其善终解析:根据前一句“就如挚爱黛玉却不能守其一生”分析,“就如”是引出后面所举的事例,内容上,是论证前句观点“爱红的公子,在贾府中却常常因多情呵护而给身边的女子们带来不幸,往往因‘爱红’而致‘悼红”。句式上,“挚爱黛玉”,是动宾结构的四字短语;“却不能守其一生”,是“悼红”的表现,句式上是“却不能(无法、无力)+动宾结构”。据此仿写即可。【02《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年秋季高三年级10月联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三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红楼梦》就是以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里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四个生日的安排,都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爱情婚姻悲剧和家庭衰败的过程。甚至整个大观园的景色,也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20.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①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③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④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A.④③②①B.③①②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21.学校话剧社准备在艺术节表演《红楼梦》,拟在《红楼梦》剧中编入能体现“差序格局”典型场景的几出戏。下列是编剧李华打算选编的场景,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3分)()A.雨村判案B.元春省亲C.香菱学诗D.探春理家22.学校戏剧节排演《红楼梦》,请你为林黛玉的扮演者租借一套戏服。租借处只剩大红、纯白、淡绿的三套,你会选择哪一套?请选择并说明理由,要求:阐释色彩内涵,解说黛玉形象或经历。(6分)20、D【答案】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文段第一大句谈《红楼梦》的结构严谨,内容前后勾连。文段首句主语为“《红楼梦》”,则排在首位的句子主语应是《红楼梦》,结合“以元春探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应接“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排除BC;对应“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织起来”,后面应接呈现的特点,即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③句为整体特点,①句为总结句,应放在最后,而排除A。故选D。2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故选C。22、答案示例一:我选纯白。①白色是素雅之色。林黛玉丧母后被送到姥姥家寄养,柔弱多病、寄人篱下,孤高清冷。②白色是纯洁之色,如诗句《咏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身洁白表现出黛玉不慕荣华、冰清玉洁的品性。③白色是冷色调,预示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冷月葬花魂”的悲惨结局,更能唤起人们对这位少女命运的同情。(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答案示例二:淡绿最合适。①淡绿色是草木之色。能令人联想到大自然草木的清新之气,而林黛玉本是为还泪而来的绛珠草化身。②淡绿色是竹之色。黛玉居于潇湘馆,号“潇湘妃子”,与宝玉有木石前盟,从不说有关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如同君子竹般超凡脱俗。③淡绿色是青春之色。符合少女青春美好的年龄特点,还能充分体现世外仙姝高雅灵秀的书卷气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答案示例三:我选大红。①小说作者曹雪芹对林黛玉的着装描写较少,仅有的几次服饰基调以大红色为主。②按照小说设定,林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则是赤霞宫神瑛侍者,“绛”和“赤”都是红色,有炽烈、热情之意。③红色有赤诚、忠贞的内涵,宝玉黛玉同属“情痴”,心心相印,不被浊世所染而葆有赤子情怀。两者炽热诚挚的爱情成为《红楼梦》中的一抹亮色,它的毁灭更使观众触目伤怀。(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03《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山东省部分名校2022年9月第一次联合学情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2.学校读书文化节开展了以“从《乡土中国》的视角,窥破《红楼梦》里的诸事结局”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主题活动。请参照示例,从以下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简要解读。示例: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争——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作用的。解读:宝玉对黛玉是一种无比激动的、强烈的感情,而宝玉对宝钗更多的是一种姐弟式的听话、撒娇的平淡感情,费孝通曾指出只有这样淡漠的感情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而最终也正是宝玉和宝钗结为连理,避免了宝黛爱情的热烈可能会带来的不必要的变故。问题:(1)探春理家——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2)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答案】(1)探春理家的举措是建立在与嬷嬷、丫鬟们的交情上,还是以她们的人情来维持的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没有打破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更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这就注定了开源举措格局过小,虽然能为贾府赚来银子,却远比不上贾府这个大窟窿花掉银子的速度。(2)王熙凤对于秦可卿的托梦,虽因弄权铁槛寺而惊疑,但后来经过大试身手,误以为自己当家的能力超强;且秦可卿建议虽好,却要自掏腰包出钱实施。王熙凤出于自己的私心,遂将可卿所托抛于脑后,而正是这种“私”,导致了宁荣二府最终走向衰亡之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乡土中国》第12章“血缘和地缘”中提到: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也就是说,亲戚之间发生的利益关系,往往被“接收方”视作是人情,具备很强的馈赠属性。在《红楼梦》探春理家一节中,探春打理的是荣国府,这里住的是贾家的几代人及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各色人等,嬤嬤、丫鬟都与主子有着关联,因此荣国府是一个血缘社会,探春理家的举措是建立在与嬷嬷、丫鬟们的交情上,是以她们的人情来维持的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这些交易是乡土观念的表现,根本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而探春的所谓开源,只不过是几百两银子的规模,这就注定了开源举措格局过小,虽然能为贾府赚来银子,却远比不上贾府这个大窟窿花掉银子的速度。(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乡土中国》第4章“差序格局”中提到: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私”与“公”是相对的。秦可卿托梦让王熙凤“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这样的话,日后家族“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久。”但以“己”为中心的王熙凤却浑然不觉。在弄权铁槛寺一节中,王熙凤更是为了一己私利,酿成悲剧。且秦可卿建议虽好,却要自掏腰包出钱实施。王熙凤出于自己的私心,遂将可卿所托抛于脑后,而正是这种“私”,导致了宁荣二府最终走向衰亡之路。【04《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青岛二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2.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宝玉便要了一壶暖酒,也从李婶、薛姨妈斟起,二人也让座。贾母便说:“他小,让他斟去,大家倒要干过这杯。”说着,便自己干了。邢、王二夫人也忙干了,让他二人。薛李也只得干了。贾母又命宝玉道:“连你姐姐妹妹一起斟上,不许乱斟,都要叫他干了。”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至黛玉前,偏他不饮,拿起杯来,放在宝玉唇上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宝玉替他斟上一杯。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你从以上文字中读出了礼数习俗方面哪些隐含信息以及宝玉和凤姐怎样的性格?【答案】(1)酒席上其乐融融的场面;贾府上下不同人等的地位;饮热酒的习俗;喝酒时的礼数。(2)凤姐性格:思虑周全,讨好宝玉和贾母。宝玉性格:懂得礼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思想内涵及人物性格的理解、分析能力。(1)根据宝玉给人一一倒酒,贾母“说着,便自己干了”,除了黛玉其他人也都干了,可见,酒席上其乐融融;宝玉倒酒,李婶、薛姨妈“二人也让座”,“他小,让他斟去”,邢、王二夫人干了后“薛李也只得干了”,“一一按次斟了”可见,贾府中大小、尊卑地位观念很强;根据“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可知,贾府饮热酒的习俗;根据邢、王二夫人干了后“薛李也只得干了”“一一按次斟了”可知,贾府喝酒、倒酒都有礼数。(2)凤姐性格:根据“凤姐儿便笑道:‘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可知,凤姐思虑周全,讨好宝玉和贾母的特点。宝玉性格:根据“宝玉听说,答应着,一一按次斟了”可知,宝玉懂得礼数。【05《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