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高考历史易错点06 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高考历史易错点06 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格式:docx页数:8页大小:18.8 K上传日期:2023-11-14 15:52浏览次数:161U1 侵权/举报

易错点06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易错点【01】辛亥革命并未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名师点拨】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变化,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共和政体。但辛亥革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一点一题】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D.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详解】根据“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可得出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受到封建主义和列强的压迫,这本质上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资产阶级的共和道路的正确与否,排除A项;B项是辛亥革命的教训,而不是本质,排除B项;材料除了反映列强的原因,还有清代余孽的原因,即封建主义,故排除D项。故选C项。易错点【02】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名师点拨】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点一题】“它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号召;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但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正式以“它”作为纲领的政治力量是()A.维新派B.立宪派C.兴中会D.中国同盟会【详解】根据材料“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以及对应的局限性,可知这是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纲领,D项正确;维新派、立宪派、兴中会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易错点【03】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名师点拨】误以为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资产阶级革命派之所以妥协、退让,虽有政治经验的不足、未认清袁世凯本来面目的一面,但究其根源,还在于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正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才使得它具有革命和妥协的双重特性。【一点一题】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其原因是()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详解】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标志是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这使得民主政治难以实现,但这是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或者根本原因应该从孙中山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及其背后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故排除A而选择C;B是由C导致的,D本身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D。易错点【04】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不是辛亥革命的推动【名师点拨】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准备和进行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不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大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走向萎缩,从反面说明这一问题。另外,注意帝国主义放松侵略,但其政治、经济势力并没有真正退出。【一点一题】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胜利的辛亥革命推动了实业的发展,而随之而来的军阀统治和军阀混战,又窒息了民族工业的生机。”由此观之,“短暂的春天”之所以“短暂”,根本原因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未改变B.资产阶级软弱,辛亥革命失败C.军阀割据混战,列强卷土重来D.北洋军阀的专制黑暗统治【详解】根本原因要从社会性质上进行分析,中国当时的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了中国内有封建势力的压迫,外有帝国主义的剥削,民族工业不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故选A;资产阶级软弱决定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排除B;C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勾结的产物,排除;D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国内环境,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易错点【05】新文化运动之“新”,在于其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不是运动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名师点拨】尤其在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其指导思想与辛亥革命甚至是戊戌变法都无本质差异,均以民权、平等和进化论学说为理论武器。要说区别,只能说是斗争的矛头所向。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的儒家道德,因而,对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学说以沉重一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一点一题】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称:“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李大钊感叹:“异族之觇吾国者,辄曰:支那者老大之邦也。支那之民族,濒灭之民族也。支那之国家,待亡之国家也。”上述言论显示出新文化运动()A.将社会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B.以破除陈腐传统习俗为目标C.揭露批判西方列强侵华罪行 D.立足于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得出,鲁迅与李大钊都强调中国人及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因此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立足于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进化论,进化论也不是其指导思想,排除A项;材料重点不是破除陈腐传统习俗,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易错点【06】五四运动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名师点拨】应是取得初步胜利(或阶段性胜利)。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主要在于参加运动的各阶层,特别是工人阶级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彻底的斗争精神和姿态,误以为其彻底性的依据是斗争的结果。一场短短数月的群众性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因此其彻底性绝不可能是这一意义上的。【一点一题】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随后,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而对强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由此可知,五四运动A.取得反帝爱国斗争的彻底胜利 B.使中国革命的而目焕然一新C.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动据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详解】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表明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以强大压力,故选C项;A项中的“彻底胜利”说法错误,故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故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故排除D项。易错点【07】中共一大并没有解决建党工作的所有问题【名师点拨】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但一大并没有解决建党工作的所有问题,比如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在中国革命中的定位等重大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而中共二大的召开,解决了这些问题。【一点一题】1921年7月,中共一大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明确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这表明(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国共产党创建任务初步完成C.中共明确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D.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详解】依据材料“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可以看出强调阶级斗争的对象是资产阶级以及废除私有制等,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D项正确;五四运动促使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共二大才明确提出,排除C项。故选D项。易错点【08】“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不等同于新三民主义【名师点拨】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国民平等权利、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和评价地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三大政策是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新三民主义中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精髓。【一点一题】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个人与革命指导思想的重大飞跃。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主要“新”在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并不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不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C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方式、途径,不是新三民主义在内涵上主要的“新”体现,D项错误。易错点【09】遵义会议并未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名师点拨】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左”倾错误的清算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一点一题】遵义会议后,陈云负责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他指出: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倾犯右和“左”倾错误需要共产国际出面纠正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反映出遵义会议后的中国共产党A.抵制了共产国际的领导 B.底清算了党内思想错误C.独立制定党的路线方针 D.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革命道路中出现的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C正确;抵制共产国际的领导说法错误,A排除;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只是得到纠正,并未彻底清算,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易错点【10】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尚未成党的最高领导人【名师点拨】尽管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事实上已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但此时党的负责人是张闻天,直到1945年春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才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一点一题】遵义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并由常委审查通过。《决议》中的内容最可能是A.确定正确军事原则,变更党中央实际领导人B.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最高领袖C.肯定毛泽东的主张,实行国共合作共同抗日D.否定主明“左”倾思想,停止其在党中央的职务【详解】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原则,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所以选A项;BCD不符合遵义会议的内容,排除。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