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高三地理11差异性与自然环境(解析版)
高三地理11差异性与自然环境(解析版)
格式:docx页数:11页大小:3.9 M上传日期:2023-11-08 10:20浏览次数:299U1 侵权/举报

11差异性与自然环境难度:★★★★☆建议用时:30分钟正确率:/23图为某区域森林景观分类分布示意图,该区域位于(40°24'N,116°02'E)附近,为海拔100~475米的丘陵山区,总面积约为667公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森林最可能是(   )A.原始林 B.次生林 C.人工林 D.无法判断2.该区域内以针叶林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3.该区域内的森林(   )A.分散程度较强 B.垂直分层明显 C.聚集程度较小 D.种间竞争较小【答案】1.C    2.B    3.D【解析】1.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属于季风气候区,海拔100~475米的丘陵山区,人类活动多,所以图示森林不是原始林,A错误;图示区域,森林景观除阔叶混交林、杂木林外都是纯林,纯林在区域内占主导地位,且纯林分布区边界清晰规整,所以图示不是次生林,而是人工林,BD错误,C正确。故选C。2.根据该地的经纬度位置、海拔和气候特征,可推知该地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区,自然植被应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但该地水资源短缺,种植针叶林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消耗,改善生态环境,B正确;从纬度位置可知,该地热量条件并不差,A错误;地形、土壤对植被类型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误。故选B。3.据图可知,该地同类森林分散程度较弱,破碎程度较小,聚集程度较大,AC错误,一个小片区多为纯林,垂直分层不明显,种间竞争较小,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西端。受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影响,二者都形成了巨大的垂直高差,并在此基础上发育了比较完整的山地垂直带谱(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和南迦巴瓦峰相比,托木尔峰(   )A.山地垂直带更丰富 B.山地垂直带谱中缺失森林带C.高山冰雪带下限高 D.山地垂直带谱的坡向差异大5.南迦巴瓦峰与托木尔峰山地垂直带谱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两者的(   )A.相对高度 B.地理位置 C.山体坡度 D.形成历史【答案】4.D    5.B【解析】4.南迦巴瓦峰和托木尔峰垂直带谱的比较需要确定具体坡向,例如托木尔峰南坡的垂直带谱比南迦巴瓦峰南坡的垂直带谱数量少,A错误;在托木尔峰北坡存在Ⅶ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是森林带,B错误;南迦巴瓦峰高山冰雪带海拔在5000米左右,托木尔峰高山冰雪带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托木尔峰高山冰雪带下限更低,C错误;托木尔峰在海拔3000米以下,南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全不同,坡向差异大,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5.南迦巴瓦峰和托木尔峰在1000~5000米海拔高度都分布有垂直带谱,在海拔5000米以上分布的都是高山冰雪带,相对高度对其影响不大,A错误;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纬度低且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托木尔峰位于天山山脉西端,纬度高且距海遥远,水热条件差,故垂直带谱存在差异,B正确;根据文字材料可知,两座山峰都受到第四季以来的构造运动影响,都形成了巨大的垂直高差,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点睛】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纬度: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垂直带谱越丰富;②山体相对高度:山体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丰富。③热量:影响同一带谱分布高度的因素主要是热量,同一带谱在阳坡分布海拔较高、阴坡分布海拔较低。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21''N,102°59'42''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千米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植被原生演替序列的区域。下表为2017年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自然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如图示意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自然演替阶段样地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样地退缩时间/年现今主要树种组成S02015S11998川滇柳,冬瓜杨,沙棘幼树S21980冬瓜杨,川滇柳,沙棘小树,云冷杉幼苗S31966冬瓜杨,川滇柳,沙棘中树、大树,云冷杉幼树、小树S41958冬瓜杨大树,云冷杉小树、中树S51930云冷杉中树、大树,冬瓜杨大树S61890云冷杉顶级群落6.导致S0~S6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高低 B.地势高低 C.水分大小 D.成林时长7.推测S0样地最先发育的树种可能为(   )A.川滇柳、沙棘 B.川滇柳、云杉 C.沙棘、云杉 D.冬瓜杨、云杉8.相较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冰川退缩区的植被演替,海螺沟植被演替从初始到形成成熟顶级群落的速度要快很多,其主要原因是(   )A.人类干扰更少 B.土壤肥沃 C.光照更足 D.水热组合更好【答案】6.D    7.A    8.D【解析】6.由图可知,在长达2千米范围内植被原生演替序列中,各个样地冰川退缩形成祼地的时间不同。冰川退缩时间越早,植被生长演替时间越长,同一树种的树龄越大;而不同树种在群落渐趋成熟时消失,最终形成云冷杉顶级群落,故导致S0~S6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成林时间长短,D正确。植被差异主要体现在树龄差异,与热量高低、地势高低、水分大小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7.观察图中树种变化,最先发育树种可能为川滇柳、沙棘、冬瓜杨,A正确;云杉形成相对较晚,说明其生存环境对水热条件要求比表中所列其他树种要高,S0最先发育形成树种的不可能是云杉,BCD错误。故选A。8.世界上的冰川退缩区,均人迹罕至,受人类干扰小,A错误;冰川退缩区,土壤发育差,土壤养分含量低,B错误;植被演替过程中,水热组合条件越好,形成顶级群落的时间越短,而仅仅充足的光照是不够的,D正确,C错误。故选D。【点睛】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指原来是冰川后来冰川融化的区域。冰川退缩得越早,形成的祼地被风化得越久,土壤发育时间越长,植被群落也就越成熟。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其分布上限即为长白山林线,小叶章是岳桦林下伴生的草本植物。近年来,长白山西坡林线相对稳定,但林线之上却出现了与周围环境差异明显的小叶章斑块(即小叶章密集生长的区域),随海拔升高小叶章斑块的数量逐渐增多,但面积却在减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近年来,小叶章斑块主要出现在长白山的(   )A.苔原带 B.荒漠带 C.冰雪带 D.针叶林带10.高海拔处小叶章的斑块数量增多,说明小叶章在这里(   )A.生长茂盛 B.生长缓慢 C.处于退缩期 D.处于扩张初期11.从长远来看,小叶章的扩张可能使长白山西坡林线之上自然带(   )A.植被的覆盖率降低 B.生态系统趋于脆弱C.植物种类逐渐增多 D.生态结构趋于稳定【答案】9.A    10.D    11.B【解析】9.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长白山西坡林线之上出现了与周围环境差异明显的小叶章斑块,结合所学知识,山地林线之上海拔较高,气温低,多形成苔原带景观,A正确;苔原带之上海拔更高的地区才是冰雪带,C错误;荒漠带植被覆盖率低,水热条件差,不适合小叶章存活,B错误;近年来小叶章出现在林线以上,D错误。故选A。10.结合材料,小叶章原是岳桦林下伴生的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当地气候的变化,小叶章出现在林线以上,且随海拔升高小叶章斑块的数量逐渐增多,但面积却在减小,说明小叶章在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扩张入侵,D正确,C错误;随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变差,小叶章面积变小,说明其生长并不茂盛,A错误;小叶章数量逐渐增多,说明新生的小叶章较多,可能是生长较快,B不符合题意;故选D。11.小叶章侵入苔原带短时间内导致植物群落多样性升高和物种数量的增加,同时会导致苔原带原有的灌木数量明显减少,草本植物逐渐增多,A错误;从长远看,植被的改变影响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会进一步导致当地生态失衡,生态系统趋于脆弱,B正确,D错误;生态失衡必然影响植被的多样性,C错误。故选B。【点睛】地带性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的变化。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随着海拔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海拔、坡向水热组合不同。夏塔古道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天山峡谷通道,玄奘西行中的凌山(木札尔特雪峰)在峡谷的尽头。2021年暑假,某地理研学团员在迎着木扎尔特雪峰行进的沿途中,用水印相机拍摄了一张行进时的照片(下图),团员们还发现两侧山坡上雪岭云杉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左侧山坡上仅零星分布,而右侧山坡上却漫山遍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根据照片中的地理信息,推测图中的人前进的方向(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13.造成雪岭云杉在两侧山坡上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坡度 B.土壤 C.热量 D.水分14.《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玄途径凌山时的见闻,译文摘要:山谷积雪,寒风凛冽,灾害多发,侵犯行人。由此经过,不能大声叫喊。稍有违犯,易引起狂风大作,沙石如雨,遭遇者大多丧命。推测文中的灾害及其多发的时间是(   )A.泥石流,春末夏初 B.雪崩,夏末秋初C.泥石流,夏末秋初 D.雪崩,春末夏初【答案】12.B    13.D    14.D【解析】12.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该照片的拍摄时间为2021年暑假某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13:24分,而该地的经度为80.81°E,其地方时=13:24-(120°-80.81°)÷15°=13:24-2:38=10:46,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物影朝向西北方向,因此,人行进方向为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根据材料“两侧山坡上雪岭云杉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左侧山坡上仅零星分布,而右侧山坡上却漫山遍野”可知,右侧山坡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多,适宜森林的生长,D正确;坡度、土壤对植被的影响相对较小,AB错误;天山峡谷两侧的热量条件差异不大,C错误。故选D。14.根据题干可知,山谷有积雪,经过时不能大声叫喊,不然狂风大作,沙石如雨,因此可得出现的灾害为雪崩,原因主要是山坡积雪太厚,积雪经阳光照射以后,表层雪溶化,雪水渗入积雪和山坡之间,从而使积雪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与此同时,积雪层在重力作用下,以及一些人类活动(大喊、滑雪等),积雪层开始向下滑动,积雪大量滑动造成雪崩。大声叫喊不会导致泥石流,AC错误;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积雪不断融化,易发生雪崩,D正确;而夏末气温较高,积雪已经融化,缺少物质来源,与题意不符,B错误。故选D。【点睛】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用减,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用加。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下图为太行山区、横断山区、黔桂喀斯特山区的耕地面积与坡向关系示意图。考察发现,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分别代表横断山区与太行山区的是(   )A.②与③ B.①与② C.②与① D.①与③16.影响太行山区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的耕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耕作技术 B.农耕历史 C.光照条件 D.水热匹配17.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是因为该山区(   )A.土壤肥沃 B.水分充足 C.山体陡峭 D.热量充足【答案】15.C    16.D    17.C【解析】15.根据材料可得②的耕地面积分布海拔更高,因此②地为横断山区。①地分布的海拔相对较低,因此为太行山区,故C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16.读图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高,可以到达海拔2800米左右,而太行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低,只能到达海拔2000米左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