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高中物理知识通关宝典
高中物理知识通关宝典
格式:pdf页数:39页大小:2.1 M上传日期:2023-10-28 14:47浏览次数:360U1 侵权/举报

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速度公式:vtv0at12.位移公式:svtat202223.速位公式:vtv02asvv4.推论(平均速度)公式:s0tt2对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已知三个物理量,就可以用公式进行求解。★知识点二、平均速度sv(定义式,适用于一切运动)tvvv0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2v0vt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tv22知识点三、加速度v1.大小:a(定义式,说明a为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t2.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与速度变化(v)方向相同。△3.a与v关系: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甚至加速度可以为0;速度为0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为0。4.a与v关系:速度变化(v)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大,因为要考虑到时间。但速度△△变化(v)的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5.速度的增减由a与v的方向共同决定。总之,a与v、v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知识点四、概念理解1.质点:不能说体积很大的物体就不可以看成质点;而很小的物体也不是一定就能看成质点。2.参考系: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包括观察者自己,但不能选择被研究的对象本身为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3.位移:用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只跟起点与终点的位置有关。4.速度变化有三种情况:(1)速度的大小、方向皆发生了变化;(2)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但方向没有变化;(3)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发生了变化。以上三种情况中,物体的加速度都不为。★05.判断物体加速还是减速:a与v符号相同(同向),加速;a与v符号相反(反向),减速。6.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条件:a.初速度为0;b.仅受重力作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但a=g的运动不一定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知识点五、纸带或类似问题(如频闪照片)求解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ss2s1s3s2s4s3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sssssss2.加速度的求法:a213243TTTT2222在处理实验数据时,为了减少误差常使用逐差法,如下:s4s5s6s1s2s3已知s1、s2、s3、s4、s5、s6六段位移:a33T2a1a2s3s4s1s2已知s1、s2、s3、s4四段位移:a222T2s4s5s3s2已知s1、s2、s3、s4、s5五段位移:a22T2ssssssss3.瞬时速度的求法:v12,v23,v34…vnn112T22T32Tn2T(各个量如上图所示,注意:第一个计数点记为0)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知识点六、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利用下图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几个推论: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222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s1∶s2∶s3∶…∶sn=1∶2∶3∶…∶n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N=1∶3∶5∶…∶(2n-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t:t1231:21:32::nn1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第二章相互作用知识点一、重力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2.重力的大小(G=mg)3.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与支持面垂直)。4.g大小随物体所在的纬度及高度变化而变化。知识点二、弹力1.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接触力);(2)发生弹性..形变2.弹簧弹力计算:胡克定律F=kx,x是弹簧的形变量,不是总长。【通常只适合于在弹性限度内,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的弹力计算】。3.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曲面的切面,由施力物体指向受力物体)4.弹力存在与否的判断(1)产生条件(2)撤物法(3)状态法(4)假设法。5.绳和杆的弹力的区别(1)绳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支持力,且绳子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2)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弹力的方向可能沿着杆,也可能不沿杆。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知识点三、摩擦力1.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2)接触面粗糙;(3)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注:“相对”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接触面】2.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同4.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常用判断方法(1)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先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的方向,然后受力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2)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5.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而是接触面的正压1fμFN★FN力。(2)静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静止、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FN成正比。6.摩擦力与弹力的依存关系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两物体间有弹力,物体间不一定有摩擦力。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知识点四、受力分析顺序:重力→给定力→弹力→摩擦力1.整体法和隔离法:当物理情景中涉及物体较多时,就要考虑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1)整体法:研究外力对物体系统的作用,各物体运动状态相同。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即可采用整体法,(2)隔离法:研究各物体间相互作用,各物体运动状态不相同。物体必须独立拿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列出方程。2.假设法: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不存在对物体运动状态是否产生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知识点五、动态平衡状态问题1.一般物体只受三个力作用,且其中第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第二个力的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变化。(1)表达式法:往往在第一个力和第二个力方向始终垂直的时候使用更方便,如右图的重力和墙壁的支持力始终垂直,利用三角函数就能知道N2的变化。(2)图解法:第一个力与第二个力方向不垂直时,一般用图解法,画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2.当第一个力与第二个力方向垂直时,第三个力(即大小方向都可变的分力)存在最小值。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运动状态的改变指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包括:(1)仅速度大小改变;(2)仅速度方向改变;(3)速度大小方向都变化。这三种情况都产生加速度。2.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是使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4.惯性(不要把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混淆)(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运动状态或是否受力无关。(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的大小意味着改变该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知识点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仅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和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1.内容、表达式(F合=ma)2.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两类动力学问题:①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②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核心:求a――力和运动联系的桥梁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2)解题思路:(3)几种不受其他外力(仅G、N、f)情况下的加速度:①粗糙水平面(a=μg);②光滑斜面(a=gsinθ);③粗糙斜面(上滑:a=gsinθ+μgcosθ,减速;下滑a=gsinθ-μgcosθ,a大于0加速,反之减速)沿粗糙斜面上滑的过程和下滑的过程不是对称的,上滑过程加速度更大,时间更短知识点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线、异体、性质相同、同存)一对平衡力(等值、反向、共线、同体、性质不同,没有依赖性)3.实例:马拉车时,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两者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拔河比赛中,双方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但摩擦力不等);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但是,绳对甲的拉力与绳对乙的拉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但涉及到第三个物体(绳子),故不是相互作用力。对施加的力,反作用力必然是对施加的力,不可能涉及到第三个物体。★ABBA知识点四、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1.与力学有关的三个基本单位:时间(t)~s,长度(l)~m,质量(m)~kg2.牛顿(N)是国际单位,但它是导出单位,不是基本单位。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知识点五、两种模型的瞬时加速度问题1.刚性绳(或接触面):没有特殊说明时,对细线、轻杆和硬接触面,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来源:高三答案公众号没有特殊说明时,能突变的物理量还有:摩擦力、加速度★2.弹簧(或橡皮绳):没有特殊说明时,弹簧或橡皮筋的弹力不突变。没有特殊说明时,不能突变的物理量还有:速度★知识点六、传送带模型传送带模型涉及到的问题较多,这里不赘述。对各种情况,注意看一看有没有转折点、突变点,做好运动阶段的划分及相应动力学分析。受力分析时需要注意:★1.对水平传送带,物体在匀变速阶段受滑动摩擦力,是恒力;共速之后不受摩擦力。2.对倾斜传送带,有相对运动时物体受滑动摩擦力,共速时受静摩擦力。若传送带足够长,物体也不一定能与传送带达到共速,主要看mgsinθ与静摩擦力哪个大。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知识点七、超重和失重1.实质:物体本身的重力(即实重)不变,只是拉力或压力大小发生变化2.超重和失重仅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无关】存在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即a↑时,超重;存在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即a↓时,失重。完全失重(a竖直向下并等于g)此时,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3.注意:(1)无论超重还是失重,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化。(2)由物体超重或失重,只能判断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能确定其速度方向。(3)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发生超、失重现象的物体的质量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大小等于ma。(物体在静止斜面上变速运动的问题)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第四章曲线运动知识点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速度特点:(1)某点即时速度的方向一定在这一点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上,且不断改变;(2)任何一个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3)无论速度大小是否变化,质点在运动中都具有加速度,所受合外力不为0。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一定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且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质点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合外力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3.曲线运动中F合与轨迹的关系轨迹在F合与v之间,曲线逐渐远离、弯向F合的方向。如图,根据轨迹的弯曲方向可知,a为速度方向,b为F合方向。知识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合运动的性质与轨迹(1)判断合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看合外力是否为零。(2)判断合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还是非匀变速运动:看合外力是否恒定。(3)判断合运动是直线还是曲线:看合外力(或合加速度)与合速度的方向是否共线。(4)判断合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增大。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减小。两者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2.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先把两个分运动的速度合成,再把两个分运动的加速度合成,然后根据与★v合a合v合a合的大小方向判断合运动的性质。一般有以下规律:(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速度方向共线时为匀变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