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4年新课标卷文综地理真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4年新课标卷文综地理真题(原卷版)
格式:docx页数:4页大小:1.2 M上传日期:2024-08-30 12:22浏览次数:66U1 侵权/举报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适用于河南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蜿蜒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左图示意双凤村地建筑分布,右图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双凤村传统民居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等高线分布 B.沿溪流分布 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 D.沿公路分布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A.适应潮湿环境 B.便于就地取材 C.充分利用空间 D.追求视觉美观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凤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①均衡性②经济性③公益性④文化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容积率是城市建设用地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一般来说,工业园区中楼层越多,容积率越高,如图示意某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的功能分区,其中,各产业园容积率按照适合生产的最大容许程度取值,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活居住区曾有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容积率和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低容积率两个规划方案,政府部门最后采纳了低容积率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如图所示的各产业园中,规划容积率最高和最低的可能是()A.Ⅲ和I B.IV和I C.II和III D.IV和II5.推测政府部门采纳生活居住区低容积率方案的目的是()①打造舒适生活空间②提升建筑物质量③与城区建筑相协调④提高土地出让价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处洼地内发现了高达72.4米的望天树(下图),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与我国同纬度多数地区相比,该地区峰丛洼地内发育雨林主要得益于()A.冬季气温较高 B.夏季气温较高 C.冬季降水较多 D.夏季降水较多7.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主要原因是()A.气温低 B.土层薄C.降水少 D.土壤黏重8.图中所示“最高树”出现的必备条件是该峰丛洼地()①生物多样性高②地形相对封闭③太阳辐射强④相对高差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根据图a判断曲线I是深度为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I()A.变化最早 B.初始值适中C.峰值最高 D.波动最大10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A.降雨最大 B.地表产流多C.土壤水分饱和 D.雨水下渗多11.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①地表径流②地下径流③土壤水分④蒸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从东京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分散。2000年,颁布相关法规,进一步促使大型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心和网购物流中心等)在东京都市圈外围地区开设,然而由于经济长期低迷,东京中心城区的活力下降。为了扭转这种趋势,东京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减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进大型购物中心在中心城区再集聚,如图示意2019年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1)指出2000年前后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变化特点。(2)说明交通布局对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有利影响。(3)指出东京都市圈网购物流中心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4)说明大型购物中心向东京中心城区再集聚的有利条件。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b)。(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3)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地形条件。(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5)分析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