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3年包河区三模 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年包河区三模 历史试卷及答案
格式:pdf页数:5页大小:678.3 K上传日期:2024-06-06 10:07浏览次数:486U1 侵权/举报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最后一卷)九年级历史试题卷(开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右图是甲骨文“国”字的初体,字形像持武器“戈”在守卫“城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B.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日益严峻的边疆危机2.下表是5~6世纪我国南北方书法风格状态(节选),它反映了当时时间地点南北方书法风格状态5世纪中期平城书风明显分野:南方新妍,北方古质5世纪末~6世纪初洛阳北朝书法开始与南朝书法接轨,趋尚南朝A.鲜卑传统的传承B.物质文化的丰富C.君主权力的强化D.民族关系的交融3.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示意图。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其共同原因是A.劳役繁重B.严刑峻法C.自然灾害D.频繁战乱4.由下列两幅图片可知,我国A.经济格局有所变化B.人口分布南北不均C.南方资源相对丰富D.政治重心发生转移5.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上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也用拉丁文翻译了儒家经典著作,多位欧洲启蒙思想家从中汲取了思想营养。对这些史实最合理的解释是A.西方文化的中国化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文明交往的双向性D.东西方文化的差异6.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7.1920年12月24日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发表了一幅漫画《共去厌物道路平坦》。这反映了当时A.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B.君主专制统治卷土重来C.科学思想为人们所接受D.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8.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的代表人物同赴陕西黄陵县祭拜黄帝陵,这一事件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民众期盼国共团结抗击日寇C.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D.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胜利在望9.如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图示你可以推断,图中③处对应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D.在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10.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需要世界”是中国的呼声;如今,“世界需要中国”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A.造成世界两极分化B.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C.推动世界经济联系D.强化资本主义国家优势11.“统一的法律不仅减少了疑惑,而且将拜占庭帝国统一组织起来,与帝国的官僚体系相匹配”。该法律是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D.《拿破仑法典》1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出现了为女工开设的夜校,学费低廉,课程有阅读、写作、算术、缝纫等。这一现象说明A.适应高科技的发展要求B.政治的民主化取得成效C.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13.有学者指出:“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指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C.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14.右图是选自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据此可知A.罗斯福新政助推欧洲自立B.铁幕演说开启冷战序幕C.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复兴D.欧共体建立促使欧美合作15.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调自己的文化独特性,注重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学者认为,世界正进入一个多文明竞争的时代。这实际反映了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B.各国利益冲突加剧C.国际秩序走向混乱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二、辨析改错(8分)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1)东晋书法家颜真卿由于在书法上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改正:【】(2)北宋的文学家苏轼,词风豪迈飘逸,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改正:【】(3)明朝后期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窦娥冤》,达到了很高艺术水准。改正:【】(4)昆曲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誉为“国剧”。改正:三、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刺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899年张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早期经营顺利,利润优厚,1903年增纱键4.08万枚,1907年开设大生二厂,1914年因一战,大生纱厂进入黄金时期。此后由于外国企业挤压,加上天灾,军阀混战等因素,出现亏损,最终于1925年被江浙财团吞并。--摘编自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材料二建国后工业发展概况时期概况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占比12.6%;在全部劳动力中,1949-1952年工业劳动力占比6.7%;1952年,全国钢产量人均2.37与千克19,5发2电年量相人比均,1928.076年千全瓦国时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1953-1980年算增长26倍多,达到4100多亿元;发电量增长40倍,达到3000多亿千瓦到时;2钢01产6年量,达中到国3制70造0业增加值达到30798.95亿美元,1981-2016年占世界比重达到24.5%,比世界第二位的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多出了近万亿美元。--摘编自2019年7月9日《光明日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初衷。根据材料一,概括大生纱厂衰败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后工业发展特征。(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工业发展的原因。(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指出日本选择的“明智”发展道路具体是什么。(4分)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是如何解决经济发展的“旧问题”的。(4分)(3)综合分析上述材料,你能从日本、美国、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两件改变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并分别说明其社会性质的变化(2)选择材料中两对互相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为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条理淸楚,价值观正确)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最后一卷)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2.D3.D4.A5.C6.D7.A8.B9.B10.C11.C12.D13.B14.C15.D二、辨析改错(8分)16.(1)×颜真卿改为王羲之(2)√(3)×《窦娥冤》改为《牡丹亭》(4)×昆曲改为京剧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1)实业救国。(2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2分,一点1分)(2)从弱到强;从无到有;从门类不全到具备完整工业体系;逐步的走向独立自主发展之路。(4分,一点2分)(3)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到一点即可得2分)18.(1)背景:内有黑暗的幕府统治,外有西方列强的入侵,日本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分)发展道路:全面向西方学习,改革旧制度,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分)(2)美国主要借鉴了计划经济,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中国主要借鉴了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3)道理:改革必须符合国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发展经验等。(2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1)“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4分)(2)论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相互促进。(2分)论述1: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技术支持,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由此可知,中国历史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6分)论述2: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同时,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强大起来之后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发起了“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世界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因此,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