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2024届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2024届深圳二模语文试题+答案
格式:docx页数:10页大小:183.8 K上传日期:2024-04-28 15:07浏览次数:378U1 侵权/举报

试卷类型:A2024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24.4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所以我提出,要关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后来大家觉得“附近”值得讨论,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康岚:您说过,“重建附近”不是一种论述,而是一种劝说,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劝说。为什么“附近”对年轻人尤其重要?项飙:当时我好像还提到,年轻人关心的就是两极。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以后去哪里等,对这些问题很焦虑,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又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民族的兴盛啊,这些由各种抽象说法形成的宏大叙事,造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反而是很模糊的。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因为他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他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词语。所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觉得,学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我在想,“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后来会引起反响,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它点出了一个症结,就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轻人觉得社会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特别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或者说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学这一条路,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来究竟能不能获得他要的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一旦超出他那个“泡泡”,是一个好像特别不能把握的世界。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年轻人都觉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当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虑、劳累、恐惧和无意义时,他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重新找到一个锚、一个立足点。那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大家在“附近”这个意象里看到了一种可能,觉得“附近”可能是一个新的抓手和立足点,是大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个基础。康岚:为什么“附近”能够满足这一点?项飙:因为“附近”跟地方、跟社区、跟小区、跟群体、跟部落都不一样,“附近”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单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单位可能是社区,但在社区里面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人,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内部的关系是稳定的,人员是相对同质的。但“附近”不一样,就像我前面说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卖菜的、卖早点的、搞保洁的;而且这个“附近”是跟着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选自《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人对时间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空间逻辑的忽视,可能导致“时间的暴政”。B.和周边的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提升我们对“附近”的感知。C.“附近”包含着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D.相比社区,“附近”边界更灵活,更强调个体经验,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理解时间的主要方式由通过人的行为转变为通过钟表,与工业化后的生产生活需要用抽象时间来衡量有关。B.重新树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对自己周边生活的具体感知之中。C.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有效增强年轻人对生活的可控感。D.乡土社会的人们在熟人社群长大且不轻易流动,与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同,他们对“附近”的认知比较具体清晰。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康岚作为提问者,能够围绕“附近”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提问,从而将访谈逐渐推向深入。B.画线句通过对被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双方的距离,又为话题的自然过渡做好铺垫,体现提问者对访谈较强的掌控力。C.项飚用词形象生动,如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以“泡泡”暗示个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D.项飚回答时经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为人类学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较注重语言的严谨性。4.根据访谈内容对项飚的阐述思路进行梳理,下列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附近消失B.②重建附近C.③尤其重要D.④从而做到5.项飚在访谈中提到,他对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请结合访谈分析其表现及效果。(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画画记第代着冬(苗族)爷爷获得的神奇法力跟那年夏天的大水有关。黄昏时爷爷在河岸捞浮财,看到水面漂过一道黑影,便把它拖上河滩,才发现那是一具木雕菩萨。木雕菩萨仰面躺着,嘴角露出一丝讥笑。爷爷将菩萨丢在那里就回家了。寨子里的老人们坐不住了,纷纷劝爷爷:“救起菩萨却让它风吹雨淋,它难道不来找你麻烦吗?”与那些喜欢按历书行事的老人不同,爷爷常说:“人得顺着生活,就像犁田得顺着牛,而不是跟牛拗劲。”但是这一次,爷爷没能经受住人言的炙烤。整个夏天,他像一只勤快的啄木鸟,在河滩上修一座庙。修好的木房子奇丑无比,如果不是里面稳坐着一个菩萨,定会被人当作没有做成功的两门橱。老人们像鸠占鹊巢的那个鸠,只顾焚香化纸,打躬作揖,把爷爷冷落一旁。爷爷孤独地蹲在河滩上,顺手捡起一块泡石,画电线上的水鸟。等他画完,再抬头,鸟不见了。第一次知道自己拥有把东西画走的神奇法力,爷爷没敢声张,又悄悄画了别的东西,桃子,枇杷,昆虫……爷爷发现,每当他画完,这些东西就不见了踪影。于是他在寨子里宣布这一惊人发现,其轰动程度不亚于当初他救起溺水的菩萨。老人们对此深信不疑,理由是他救了一个菩萨。也有人说,能把我画走,我就信。爷爷说,我画人就相当于杀人,我不会杀人。那年秋天,寨子里来了一个驼背。我常看到他像马戏团的魔术师,训练鸭子一只一只地过公路。几天后,驼背瞅准时机,吹响铁哨,一只鸭子便拍着翅膀撞向一辆汽车。直到第十只鸭子撞向汽车,我才知道他是个骗子。大家纷纷要求爷爷把他画走。虽然爷爷心地善良,可是驼背太坏了,坏了寨子的名声。冒着杀人风险,爷爷天天在家里画驼背。只是板壁上的人不像驼背,更像火柴棍拼出的人形萝卜。一连画好多天,驼背也没被画走。有人认为是爷爷画得不像,也有人认为是驼背法力太强。爷爷一路死缠烂打,一个月后,驼背从我们寨子里消失了。人们开始流传爷爷已经打破不画人的禁忌。没多久,小河对岸的养蜂人像摸夜路的人见到灯盏,欢天喜地地提着蜂蜜来到我们家,要求爷爷把打鱼人画走。打鱼人是初秋时节来到我们寨子的。他是年轻而漂亮的男子,如同刚出窑的精美瓷器。他又像牵丝的蜘蛛,不断地在河流上下网。我常看见养蜂人的女儿从打鱼人手里接过野花,还跟他一起品尝鱼汤。田野上的野棉花全部开了,大片紫红色的花瓣像从地下窜出的火苗,在草丛里摇曳,颤抖,升腾,燃烧。有一天,打鱼人来到养蜂人的院坝,向养蜂人的女儿求婚。养蜂人悲怆地说,天老爷呀,这是啥世道哇?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也想当我女婿。正当养蜂人无计可施,爷爷的奇异本领让他看到希望。爷爷只吃了一口蜂蜜,就被迷住了。我说,爷爷,你不是说你不愿杀人吗?爷爷说,我没那么大的功力,只是让他短暂地消失一下。爷爷很投入地画画,他画的打鱼人异常丑陋,招风耳,大肚子。吃了养蜂人三罐蜂蜜,也没把打鱼人画走,他很羞愧,只有更努力地画画。当山坳上响起女孩嘤嘤的哭声,人们知道,打鱼人被爷爷画走了。只是村里又来一个吆鸭子的人。我发现,养蜂人的女儿常来到河道上,坐在围栏边跟吆鸭子的年轻人闲聊。可能是说话投机,两人像两只发情的锦鸡叽叽喳喳。只是他长得很不好看,又矮又瘦,养蜂人便放松了警惕。那个黄昏,灰云下面的山坳上,又响起女孩凄凉的哭声,原来吆鸭子的年轻人也走了。在她的哭声后面,是养蜂人的咒骂。几天后,养蜂人强打起精神,又提着蜂蜜来了。养蜂人说,我的傻女儿被人骗了,现在要死要活。求求你,把打鱼人画回来吧,只有他还能让她回心转意。爷爷说,我只会把人画走,没学过把人画回来。养蜂人说,你试试吧,方法应该差不多。这一次,爷爷心甘情愿无偿地帮助养蜂人。一个又一个像嫩黄瓜般大小的小人不断从板壁上冒出来,排着整齐的队列,往远处迁徙。看着爷爷废寝忘食的样子,我总担心他把事情搞反了,会不会把打鱼人越画越远?冬天还没过去,瑞雪降临了,打鱼人果然回来了,还用两副锣鼓,四支唢呐,吹吹打打地把养蜂人的女儿娶回老家。养蜂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用了三十箱蜜蜂做陪嫁。至于那个吆鸭子的年轻人——那个骗子,养蜂人说一辈子不想见他,爷爷心领神会。春风荡漾,河面又响起嘎嘎的鸭叫。爷爷气冲冲地来到河边,说,我画你那么久,你还敢再回来?吆鸭子的人说,我只是按照她和打鱼人的要求,合伙演了一出好戏。爷爷说,你这个骗子,养蜂人会揍你的。年轻人说,那怎么办?爷爷说,我得再把你画走。无数火柴棍般的小人又源源不断地呈现在木板上。养蜂人一路追赶花期,迟迟没回,吆鸭子的年轻人心安理得地把鸭子放进梯田啄食泥鳅。等到梯田栽上秧苗,不能再放鸭子了,他才被爷爷画走了。吆鸭子的年轻人离开那天,爷爷站在河道上,脸上露出只有功成名就的人才会绽放的舒展笑意。身后的小房子里,那个原本嘴角挂满讥笑的木雕菩萨经过一段时间干燥,表情顺眼多了。看上去,它像被爷爷荒诞不经的法力逗笑了一般。(选自《新华文摘》2018年18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寨子里的老人十分相信爷爷拥有神奇的法力,源自他们对菩萨的力量深信不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