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普通高中协同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普通高中协同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格式:docx页数:10页大小:1.1 M上传日期:2024-04-25 15:57浏览次数:63U1 侵权/举报

高三学年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良渚先民在古城建设之初,在这一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兴建了不同类型的水利设施,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水利体系,具有防洪、农田灌溉和运输等综合功能。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A.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B.精耕细作农业特征已出现C.出现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D.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2.《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3.《汉书·吴王刘濞传》中记载,吴王为吸引更多百姓来吴国,常替应服徭役人员出钱,以免除其徭役;或对其治下之民进行财物金钱的赏赐,改善百姓生活;甚至于盗贼流寇逃到吴国也能被吴王收容。据此可知,汉初( )A.忽视户籍制度建设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C.诸侯国君注重民生D.百姓赋税负担沉重4.据《唐六典》记载,唐朝在西域广置屯田,玄宗时始由节度使兼任营田使,不少地方出现“禾菽相望”“良田数十里”的繁荣景象。由此可推知( )A.屯田为唐朝驻军西域提供物质保障B.西域地区从唐朝开始隶属朝廷管辖C.节度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善推动边疆开发5.宋景德四年(1007)《亲试进士条例》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元祐年间苏轼知贡举,本欲录取门生李廌,但李廌却名落孙山。对此,苏轼曾作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由此可见当时(   )A.科举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B.科举竞争日益激烈C.科举取士被权贵阶层垄断D.科举制度更加完善6.下表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可以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27年派驻藏大臣1762年设伊犁将军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A.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C.康乾盛世君主专制的强化D.杰出的君主康熙大帝7.鸦片战争后姚莹考察西藏,编撰了《康輶纪行》,提出要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张穆撰写的《蒙古游牧记》研究了蒙古各部的地理位置及前代在这一地区的设施,认为中国北部与沙俄接壤,应该有专门著作加以考究。由此可见,鸦片战争( )A.增强士人的务实爱国意识B.促使清廷推行洋务新政C.使忧患意识成为时代潮流D.打破清朝闭关锁国政策8.1920年,邓恩铭指出,“按社会学说起来,人人都是有衣穿,有饭吃才对。为什么富的富得不得了,穷的穷得不得了?我想社会上一般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只知道役使苦同胞为他们做奴隶牛马,还要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这表明他( )A.强调中国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的利益B.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落后的根源C.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社会问题D.主张知识分子应与工农运动紧密结合9.1952年至1957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如图所示,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效显著D.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提上日程10.1978—1988年,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1990年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趋势。据此可知( )A.农村劳动力满足了市场需求B.改革开放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C.移民方向主要由边缘到中心D.小城镇成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11.古代西亚腓尼基人的手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颇负盛名的有以黎巴嫩山上的雪松为原料的造船业、以其特有的紫红色染料染色的纺织业等。它们利用自己众多的优良港湾和发达的造船业发展对外贸易。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就同埃及、两河流域以及叙利亚的埃勃拉国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这反映了当时( )A.腓尼基人海外殖民活动频繁B.腓尼基人工商业经济发达C.商品已经出现了世界性流动D.世界性的大帝国初步建立12.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D.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13.一战后,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从领导力量上看,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也有王公贵族或部落首领领导的。由此可知,这些国家( )A.反殖民统治斗争形式多样B.彻底摆脱西方殖民统治C.民族革命出现各阶层联合D.经济发展水平程度各异14.下图是1945年创作的时政漫画《碎片的麻烦》。画面中,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站在铺有欧洲地图的桌前正在玩着一场拼图游戏。该漫画( )A.展现了开罗国际会议的全貌B.凸显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C.体现了两大阵营激烈的较量D.反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实质15.2022年美国商务部以“供应链透明度”为由,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纪录等数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如果他们不自愿分享信息,她可能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这表明( )A.美国力图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B.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根本C.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阻力16.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有意淡化苏联在打败纳粹德国中的作用。为了保持西方的团结,欧美学术界对纳粹大屠杀问题保持一种心照不宣的“沉默”。联邦德国史学界甚至出现了纳粹主义只代表一小撮犯罪集团的罪行,大多数德国人与之无关,且是受害者的论调。这表明( )A.多元视角完善历史叙述B.史学研究必须围绕热点问题C.历史解释折射时代特征D.历史评价应采用辩证分析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摘编自赵明旸《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材料二下表为明代沿海地区主要海防卫所城池的数量统计。地区辽东山东北直隶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千户所城数量(个)9232220321958(注:北直隶约为今京津冀地区;南直隶约为今苏、皖、沪地区)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明朝海防布局的因素。(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6世纪,英格兰社会发展显著,但中后期也出现诸多问题,有学者描述为“都铎危机”,其中最突出的是贫困人口增多,流民已然危及社会秩序,有学者估算,都铎、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城镇贫困人群占总人数的5%-22%。因气候变化发生了几次严重的农作物歉收,粮食减产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让一部分人沦为“食不果腹”的穷人;部分乡村之人流离失所,对民众心理造成很大冲击,甚至引发了小规模的骚乱;物价上涨直接降低了“工资”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准,当时此类人口的数量不容低估。——摘编自张殿清《英国都铎王朝的济贫税及赋税精神》材料二一直以来,基督教会是英格兰社会的贫困救济机构。基督教会不仅有救济的道义,还有固定的经费来源。12世纪教会法学家格拉提安编撰的《教令集》,对教会财富用于救济穷人做了详细规定。这种情况在16世纪中后期发生了变化,1547年,伦敦市议会决定向市民强制征收济贫款,取代原来的星期日募捐筹款方式,以此为开端,诺里奇、约克等城市都开始了济贫税的实践。虽然各有特点,但共同点都是以堂区为单位,向居民和在此拥有地产者强制征税,用于救济本地的贫民。至此,济贫税作为一个新税种,首度出现在议会通过的法令中,具有了法律效力,作用于英格兰全境。1598年,对《济贫法》做了修订,明确了征税人员的职责。1601年,再次修订《济贫法》,又一次确认了这些原则。此次《济贫法》规定的征税原则,尽管有所改动,其有效性一直持续到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这些地方的济贫实践,为王室政府制定《济贫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摘编自张殿清《英国都铎王朝的济贫税及赋税精神》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英国出现“都铎危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英国应对都铎危机的措施。(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877年8月,在李鸿章的委派下,唐廷枢开始利用唐山丰富的煤炭资源筹办开平矿务局。为了筹措资金,唐廷枢在上海、武汉、天津、南京、宁波等各口岸销售开平煤矿股票。1878年招股20万两,1879年招股已达70万两。在1888年7月24日,开平矿务局在直隶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并于三年后(即1881年)全面投产。为了改善运输条件,唐廷枢还修筑铁路运输煤炭。兴办铁路遭到了守旧官僚的极力反对,李鸿章与反对派进行论战,并力邀官员到唐山现场体验蒸汽火车才平息了异议。开平煤矿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已年产75万吨以上,成为重要的原煤供应基地,开平煤矿生产的煤炭不仅供应国家民生,而且供给北洋舰队。——摘编自谢乐乐《“中国煤炭工业源头”——开滦煤矿》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开滦煤炭销量欠佳,矿方拖欠工人工资,劳资纠纷不断。人民政府特许开滦煤炭运沪换面,允许开滦煤炭独家出口,工人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保障。此外,党和政府大力帮助矿方进行企业内部改革,减少开支,也是缓解产销矛盾、渡过困难的重要举措。1952年5月17日,人民政府宣布代管开滦煤矿,随即进行了大规模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使开滦工人阶级真正成为矿山的主人,煤炭开采量大幅度上升,开滦煤矿重新焕发了生机。——摘编自杨磊《人民政府代管开滦煤矿的前前后后》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平煤矿建成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开滦煤矿渡过难关的原因和开滦煤矿发挥的作用。(10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概括材料主题并以此为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尽可能多的包含材料中信息。(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BADBACB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DDDDC1.【答案】A【解析】据材料“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水利体系”可知,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较为完善,且功能齐全,体现了当时农业水利有一定发展,且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较为紧密的组织,组织人力和分工等,体现了当时具备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秦汉到隋唐时期才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公共服务设施指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公共设施“完善”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排除C项;水利工程的修建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严重破坏”不符合史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