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精品解析: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原卷版)
精品解析: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原卷版)
格式:docx页数:9页大小:1.4 M上传日期:2024-04-21 14:27浏览次数:35U1 侵权/举报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试卷历史2024.4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024年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开展。下图是其中的部分展出文物。由此可见()①龙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②龙的形象始终代表中国古代皇权③龙文化的载体多样广泛④龙的形象逐步成为中华文明象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下表展示了西汉初期一系列致富职业和活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姓名职业和活动曹邴氏冶铁、经商、放贷刁闲贩卖鱼、盐任氏储存、交易粮食、力田、畜田桥姚牧养马、牛、羊A.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B.长途大额贸易发展迅速C此时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盐铁官营”效果明显3.南朝刘宋时,农家子弟沈庆之官至宰辅,小贩出身的戴法兴掌管朝廷内务;萧齐时,出身寒微的纪僧真执掌中书后拜访士族遭到蔑视;萧梁时,北齐降将侯景提出与南朝望族王、谢两家联姻,被梁武帝劝诫与门第低一些的家族联姻为宜。上述现象说明()①门阀政治在南朝逐渐衰落②南北方文化交流日趋加强③九品中正制加强中央集权④门第差异的意识依然明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下列表述中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史实结论A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普及当地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B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理学成为基层教化的主要工具C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本民族文字民族交融限于文化层面D元朝的简仪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元代科技全面领先世界A.A B.B C.C D.D5.以下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状况的表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②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③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④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制爵禄,定朝会,正刑罚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6.1906年刊发在《北京画报》上的插画“恭贺立宪”配文“改行立宪,是中国的大转折,是几千年没有的大幸福。”该插图反映了()①戊戌维新冲击旧式官僚体制②西式的服饰乐器得到了传播③全国人民广泛拥护共和政体④部分人士对政治变革的憧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这一史实表明A.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B.党的工作重心已由乡村转移到城市C.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D.已基本摧毁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8.下表是我国“一五”计划部分指标变动情况。据此可知()数据年份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速度(%)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速度(%)1953年计划概要指标/25.07.01954年拟定计划指标2921555.01955年正式计划指标248.514.74.3①体现了国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努力②推动了土地改革顺利进行③反映了全面建设时期总路线的要求④党依据国情适时调整计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1977年11月,安徽省委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减轻社员的负担,落实按劳分配政策。1977年底,甘肃省委规定允许对农作物采取定额管理,包工到作业组的做法。1978年2月,四川省委制定《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取消不准农民搞家庭副业、农民自销多余产品的禁令。这说明()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②关于八字方针的调整得到了落实③农业农村农民是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大事④全面农村改革前多地进行了探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下图为农耕畜牧的产生及其传播示意图,由此可知()A.国家的形成促进了早期农牧业产生 B.早期农业和畜牧业起源于欧亚大陆C.各地发展了适合本地区的农业畜牧业 D.人类从定居形成聚落过渡到经常迁徙11.“撤回忠诚”是从11世纪开始的有关欧洲封建关系的法律词汇,即领主如果不履行诺言,附庸可以离弃领主。该现象()A.说明封建制度在欧洲终结 B.是契约意识在政治上的表现C.反映欧洲教权与王权对立 D.表明罗马法取代了日耳曼法12.有学者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前,移民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里已基本上融合在一起,铸造成美利坚民族的雏形,但来自非洲的黑人移民并未能有效融入其中。这是由于()A.黑人奴隶制度的存在 B.缺乏共同的语言交流C.非洲与北美缺乏了解 D.启蒙思想未传入北美13.1872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发表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主人公英国绅士福格与朋友约定能用80天时间环游地球。随后一路历经曲折、克服困难,从伦敦出发,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返回,用时正好80天。小说的情节反映当时()①新的国际航线得以开辟②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③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④具有积极进取时代精神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4.下图为“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国民收入及防务开支比重表”,从表格数据中能够得出的直接认识是()A.美国已从经济大危机中复苏 B.轴心国集团疯狂扩军备战C.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D.英国受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15.依据以下图表数据,分析恰当的是①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城镇化增速明显加快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前世界城镇化比例较低③冷战结束前世界城镇人口已超乡村人口④工业化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城市化进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中医药学材料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示意图(1)阅读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中医药学的特点并加以说明。(2)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中医药学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7.运河——流动的文化遗产材料一金朝定都中都,漕运主要是依靠今北京城北的坝河,但由于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坝河的河床坡度很大,难以存留足够深度的水量。为此,金朝政府在其上游的高梁河和白莲潭设置闸门来调节坝河的水量。但终因这条渠道水源单一和渠道狭窄,漕粮仍然主要依靠陆运。元朝郭守敬设计导引昌平白浮泉水西行,从上游绕过沙河、清河谷地,循西山麓转而东南,沿着平缓的坡降,汇集沿途泉流,聚入瓮山泊(今昆明湖);再从瓮山泊扩浚长河、高粱河至和义门(今西直门)水关入大都城,汇入积水潭;又从万宁桥下沿皇城东墙外南下出丽正门东水关,东南流至文明门(今崇文门以北)外,与金代的闸河故道相接,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即潞水,今北运河)。这项水利工程为大都城开辟了新水源,使大都城内的积水潭成为新的大运河终点。忽必烈将这条新的水道赐名为“通惠河”。(1)结合图文资料,说出金元时期是如何解决北京漕运难题的。材料二大宗货品的运输走水路比陆路要便宜,因此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对运输粮食等大宗商品十分重要。……元代未能一直维持运河的畅通。明朝永乐帝迁都北京,迫使政府再次斥巨资开凿大运河。明代对施工难度较大的运河山东段进行了至关重要的河道改道。运河重开后,除有数次黄河改道影响其通航外,直至明代结束,始终通行不废。大运河为整个明王朝及其经济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但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运河的治理,使本已犯难的河政变得更加难以负荷。(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朝重新开通运河的原因和影响。18.中国视角下的法国材料一(法兰西)新王嗣位。是时北方亚美利加之民与英吉利国交战,王助亚美利加战胜。然其饷银渐减,故招爵、僧、民三品会集,以寻聚敛之法。国民弃王杀之,七年国政混乱。有臣曰拿破仑者,武功服众,嘉庆八年登王位,连九年战服四方,恃强黩武,旋败失位……欧罗巴用武之国,以法兰西为最。争先处强,不居人下;偶有凌侮,必思报复。——摘编自魏源撰《海国图志》卷四十一材料二自千七百八十九年,法兰西之人权宣言刊布中外。欧罗巴之人心,晓然于人权之可贵,群起而抗其君主,仆其贵族。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言遂演而日深:君主贵族之压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欲去此压制,继政治革命而谋社会革命者,社会主义是也。法兰西人圣西孟及傅里耶,其最著称者也。其后数十年,德意志之马克思,承法人之师说,发挥而光大之。——摘编自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1915年9月)魏源与陈独秀对法国关注点明显不同。结合所学,加以阐释。19.华侨华人与中国抗战和建设时期概况相关事例全面抗战时期1940年中共《新中华报》社论中指出:抗战以来,他们(侨胞)献给祖国的捐款已在六万万元以上。南洋侨胞献给祖国的,单是奎宁丸一-种,其价值达二百五十万元。回国参战的同胞中间,还有活跃在西北前线的华侨服务团,以及出生入死的担任战地采访的华侨记者团。1937年泰国华侨寄回的家书写到:“目下闸北(在上海)一带,悉遭敌人焚烧,……现沪上难民达百万之众,诚属可怜,然我人虽旅居海外,无不时时怀祖国,近日各制裁衣裤,寄回祖国,以赠伤兵,聊尽国民之职耳。”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海外华侨面对国内较差的投资环境和高风险,率先来到中国投资拓荒。商务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05年年底,我国累计吸收的6224亿美元外商投资中,至少有67%是由华商或华商主导的企业带来的。投资方式由中外合资、合作向外商独资发展;投资领域由加工业逐步转向机械制造等生产性项目和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21世纪初,高新科技及服务业领域投资比例有所增长。邓小平指出“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菲律宾华侨施至成说到“我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一半是基于乡情,另一半才是基于商业考虑,……为祖国的富强作一点贡献,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应该做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围绕“华侨华人与中国抗战和建设”主题,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严谨)20.变化的格局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整个欧洲遭受了几乎是致命的打击。随着又一代年轻人被战火吞噬,欧洲各国的基本国力几乎也在这场战争中消耗殆尽,从而导致了欧洲的整体衰落。不仅如此,欧洲还被苏联和美国划分为东西两大势力范围,造成了它在地理上、政治制度上、经济模式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一分为二,形成了欧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思想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对西方造反”……这不仅是20世纪最伟大的革命性变化,是人类历史的极其巨大的进步,也是对旧欧洲的又一个致命打击。因此,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在19世纪建立起来的世界霸权地位一去不复返了。(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世界霸权地位“一去不复返了”的背景。材料二16世纪以后,形成了两种类型的文化帝国主义。第一种是官方性质的,旨在殖民帝国时代增加和维持帝国的权威。20世纪后半期,随着非殖民化浪潮兴起,第二种类型的非官方文化帝国主义也应运而生。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经营活动和通讯行业的发达,发挥了塑造人之价值观、情趣态度的作用,如无所不在的广告宣传。面对这样的侵袭,尼加拉瓜人提供了一个取代弥漫第三世界的文化帝国主义的做法。去年(1979年)的一次文化活动浪潮,尼加拉瓜人用艺术的方式在绘画、舞蹈、歌唱、写作和工艺创造中表达自己。“人们正爆发出一股干劲和热情,”一位民歌手说。政府也在努力拯救尼加拉瓜的文化传统,尼加拉瓜文化部长卡德纳尔说:“文化必须交到人民手中,他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消费者。”(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非官方文化帝国主义”产生的原因及第三世界的应对之道。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